秋茶进入销售旺季,安溪茶乡里香气四溢。今秋,从个体茶企到各大产茶区再到当地政府,都在大力推广古法制茶,“重摇青重发酵”的工艺在沉默了十几年后重新获得关注。“很高兴自己在有生之年,可以更多地品尝到浓香的传统铁观音。”泉州茶友林先生说,小时候父辈们喝的就是这个味道,与“轻摇轻发酵”的清香型铁观音有明显区别。
由于秋茶尚未结束采摘,因此产量仍未有最终的统计数据,但据记者了解,今年安溪全县的秋茶产量预计能达1.8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有福建当地的专家指出,今年天气好,茶叶质量较佳,导致秋茶价格有所回升,茶农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愿意多采摘茶叶,即使前段时间下暴雨,采摘面积略有下降,但不影响产量。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师林荣溪也说:“今年安溪的秋茶品质纯正,口味偏向传统,相信会受到不少茶客的欢迎,预计会出现价格内高的情况。”
普洱茶外销的历史,以18世纪茶马古道开通为始。但因国内外饮茶习惯差异,普洱茶出口一直以来存在着显著的局限性。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数据,2014年普洱茶总出口量为3385吨。相对于2005年2188吨的出口量,十年间增幅仅有区区54.7%。从外销区域分布来看,除了近年来港台相对稳定的需求之外,普洱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近两年来,国内茶叶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一方面,茶叶生产加工成本和市场运营成本持续上涨,而高端茶叶市场持续低迷;另一方面,农残超标、质量安全等问题不断袭扰。市场的困境使茶商们面临不小的考验,也倒逼着茶商转变经营发展思路。
市场经济环境下,诚信方为商家立足之本,能够做强、做大的品牌企业无不如此。热衷于耍手段的商家,恰恰暴露了其浅陋与无知,或能一时获利,却注定得不偿失,也不可能走得更远。
杭州西湖一日游原本承诺的纯玩团,上了车却增加了购物点。记者购买280元一罐的所谓梅家坞茶叶,专家鉴定后称最多也就值五六十元。导游告诉游客们,进灵隐寺许愿要购买鲜花,不让烧香。到了景区,记者却发现可以凭门票领取三支香。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