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上市三次受挫 “国内茶叶第一股”怎么如此难产

发布时间:2023-10-02 14:58:22 来源:经济道理 编辑:-- 

问道者 杜一用

八马茶业冲刺“国内茶叶第一股”再次受挫。9月28日,深交所终止了八马在深市主板上市审核的决定。应该说,八马茶业是最早也最有可能成为“国内茶叶第一股”的中国茶企,三次闯关失败,无疑会让一众筹划在国内上市的茶企信心锐减。

1669bbd5da1e607770cf0391c3d03d9b.jpg

在冲刺“国内茶叶第一股”上,八马茶业无疑是最早、最成熟,并且最百折不挠的。八马是最早被风投盯上的中国茶企,2012年,包括IDG资本在内的四家风投联合给八马投资了1.5亿元。此后,八马开始筹划国内上市,同样源自铁观音发源地的安溪铁观音集团和厦门华祥苑也先后向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

2012年“中央八规定”出台后,主打商务茶的茶企业绩大受影响。只是隔年之间,安溪铁观音集团和厦门华祥苑双双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八马则在2015年取道新三板,过了一把挂牌瘾。创业板注册制开启后,2018年八马迅速开启第二次上市,从新三板退市,转战创业板。

令人唏嘘,注册制下仍然未能催生“国内茶叶第一股”。安溪铁观音集团和厦门华祥苑在2012-2013年相继递表又撤回,安溪铁观音集团上市受挫后甚至走向破产重整,2016年由北京和君集团2.13亿元接盘成为新东家。八马的创业板闯关之路几经折腾,在2022年5月第二次走到了终点。

今年3月,八马转战深市主板。在注册制全面开启的背景下,八马依然未能成为那家幸运的“国内茶叶第一股”。这一次,从递交上市申请到被通知终止审核,前后只有半年多的时间。

中国七万茶企不敌一个英国立顿,这是中国茶界心痛而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但对中国茶企来说,要与立顿掰下手腕,上市是必由之路。因此,为了实现“做一家中国立顿”的梦想,中国茶企纷纷挤上上市的独木桥,不只是福建茶企争先恐后,普洱茶系的澜沧古茶和央企中国茶叶也相继排队闯关。

但很不幸,他们甚至比八马更早终止在国内上市。澜沧古茶于2021年6月主动撤回申请材料,并于2022年5月转战港交所。中国茶叶在2020年披露招股书,至今已经过去两年多,没有更新进展。

“国内茶叶第一股”迟迟难产,港股的“茶叶第一股”其实早就诞生。2011年,在厦门注册的台资企业天福茗茶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第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茶企。最新消息,澜沧古茶已于8月2日在中证监国际合作部完成备案,通过了赴港上市聆讯的前置要求,有望成为第二家上市的中国茶企。

中国茶企想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确实太难了!澜沧古茶的上市征途似乎也在表明,国内上市的门槛太高了。

在筹划上市的中国茶企中,澜沧古茶和中国茶叶的产品线较为相近,澜沧古茶侧重于普洱茶,中国茶叶产品线则覆盖国内各大茶系,但二者在茶产业链的延伸上,都没有天福、八马和华祥苑长,天福、八马和华祥苑除了经营以福建乌龙茶为主的茶叶外,还开发了茶具、茶点等茶叶衍生品。天福与八马、华祥苑也存在着区别,最大的不同是标准化。

天福上市之初依托的都是自有产业,从自有茶园到自有加工和门店,产供销一体化,中国茶企的茶叶衍生品也是从天福开始的,天福上市的台湾模式也因此成为大陆茶企做大做强的样板。不过今天去看,大陆茶企只是学到了形,并没学到神,这个神就是标准化。

天福产供销一体化每个环节的成本都可以精细核算,有算得出来的成本和利润。对大陆茶企来说,成本核算似乎一直都是笔糊涂账,不同茶商从同一个茶农手里收购过来的茶叶,收购价甚至都是不一样的,至于销售价格,更是因人而地而异,没有统一的标准。茶叶品质有高低之分,但品质怎么界定,同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天福成为“中国茶叶第一股”不是没有道理。相对于天福,大陆茶企不得不承认确实缺乏创新。天福的创新不只体现在经营模式和茶叶衍生品,现在在具有科技含量的茶叶深加工领域又棋先一着。反观大陆茶企,最早从茶农手里收购茶叶,到后来自建茶园,因为规模做成连锁,本质上都没有跳出天福的套路,而这也是中国茶商传承千年的生存之道,毫无创新可言,没有创新的商业模式也就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注册制下的上市门槛看似降低了,实则对企业的要求更高了。注册制后的上市政策朝着创新和高科技方向倾斜,传统产业想上市不是越来越容易,反而是越来越难了。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