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茶叶畸形消费玷污了清茶

发布时间:2014-08-12 19:53:37 来源:株洲日报 编辑:程政 
     福建茶叶网8月12日讯: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并把茶视为节俭廉洁,清正平和的代表符号。宋人周煇在《清波杂志》里说到一则故事:宋哲宗期博学通经、宇量恢廓的贤相苏颂,平生荐举了不少贤士能人,却从不收受“苞苴”(赠礼),“惟孟安序朝奉岁以双井一瓮为饷”。双井一瓮就是诗人黄庭坚家乡江西分宁的双井水一罐。足见那时在高雅的文人学士眼中茶所寓意的高洁儒雅。

    随着饮茶风习的普及,文人、士大夫阶级对茶文化的推进发展,为茶叶的培养种植,茶叶制作工艺,茶叶质量不断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此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偏离原有茶饮意义的极端事物——以张扬权势,显赫地位为主导的极品贡茶出现,引导了茶叶从价格到饮用误入歧途。

    从唐代在四川雅州(今雅安)蒙山建立御茶园开始,茶事发展到了宋代,宋朝皇帝普遍精于享乐和附庸风雅,宋初就遣派特使到福建建州监造北苑茶,以区别庶民之饮。真宗咸平元年(998),丁谓监造御茶,每年贡大龙团、凤龙团茶各两斤。8饼为一斤,专供皇帝享用,价值高昂。仁宗庆历年间蔡襄为福建转运使,改大龙团为小龙团,最好的小团20饼重量一斤,每饼就值金二两。皇帝赏赐宰相4人才分得一饼。

    到治国无方,享受却穷奢极欲的宋徽宗时代,贡茶极品白茶“龙团胜雪”每块费钱竟到3至4万。“上有所好,下必趋之”,封建帝王“天子”的尊荣心理驱使的畸变消费观,让饮茶品茶的茶文化已脱离了本真的原面貌,其尊荣华贵外壳下包裹着的却是糜溃腐朽,可说是已经玷污了清茶。怪不得无论是丁谓那样“稀合上旨,天下目为奸邪”的佞臣,还是像蔡襄那样刚直敢谏,政绩卓然的贤臣,都为此遭到当时或后世的诟病。苏东坡在当时就曾写过“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的讽刺诗。

    此之前在茶事上奢侈靡费的要算中唐名相李德裕,据传此公酷嗜名茶名水,并对沏茶之水特别苛求。他的煎茶之水往往不远千里置驿传送,将无锡锡惠山泉水运至长安供他享用。所以明代才子,戏剧家、文学家屠隆在他的《考盘余事》里讥评李德裕此举“有损盛德”。

    而当今,继“天价茅台”等天价酒后,又出现了天价茶叶。据载,2012年的春茶推介会,河南信阳高端毛尖被炒到每斤13万元,杭州西湖龙井“熊猫茶”竟达20多万元一斤。这除了蓄意炒作自抬身价外,也包含着迎合当前社会一些消费者以高端物质享受来标榜“身份”的畸形消费心理;迎合着以“公款消费”来拉高物价的潜规则;迎合了为行贿者提供另一条“合理合法”蹊径的需要。“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无论怎样统计,中国饮茶的百姓都比饮酒的要多得多,这与“亲民”路线背道而驰“有别于庶人饮”的拒民、斥民路线,虽在“市场经济”幌子下招摇,普通百姓也不会被摄了魂似的去“紧跟”,因那茶叶真正的价值,品茗者个个都心知肚明。正如同后来又出现一万五千元一条的天价香烟一样,上世纪九十年代“极品香烟”问世时,就有制造香烟的高工撰文“说到极品香烟就好笑”,曝光中国当时除去包装成本,没有任何一包香烟的制作成本超过2元。凡此种种,对民心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他们又一次看到了欺诈,看到了不公,看到了由消费差异所产生的社会歧视。持论激烈者说,“天价茶叶”无非是畸形社会的又一怪胎,层出不穷行贿“创新”的又一孽种,为掠取公共财富以满足私欲的“公款消费”演绎出的一帖中式“伟哥”。

    其实,我倒觉得我们不妨来一点点“阿Q”——真正热爱茶饮和茶文化的高人雅士、红尘逸民,真不必为天价茶叶过分操心。既然那些茶叶已染上了斑驳铜臭,你自不会去抢当逐臭之夫。茶贵在清新,而当今许多名茶因产区环境污染,农药化肥“催生”,加上逐利者趋之若鹜中的汽车尾气加害,茶叶里的铅、农药残留等等有毒物质已严重超标,已然影响到国际市场的出口,迫使茶业业界不得不提出生态“有机茶”课题。名茶产地毕竟是少数,而中国南方广大地域何处不产茶?只要你有心,随处山陬郊野,每年都可遇到乡民自产自饮的有机新茶。正如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品茗”一节中所叙:“茶之美恶,在于制造之工拙而已,岂岗地之虚名所能增减哉!” 。还有各地原叶质量,制作工艺均不错的中、小茶场茶厂,哪里不可觅得绿色环保、物美价平的好茶?

    于假日闲暇的游踪中,嵌入访茶问茶的屐痕,“敲门试问野人家”就更增添了尝茶品茶过程里,于淡雅中见新奇,于平和中现惊兀的妙趣。

    庶民自有庶民的乐趣。不玷污了清茶。

    吃茶去。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