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古城茶馆追寻商旅足迹

发布时间:2014-05-30 10:35:22 来源:宁波日报 编辑:陈青 
 临涣古城茶馆追寻商旅足迹

在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工地采访。

临涣古城茶馆追寻商旅足迹

临涣古城内怡心茶楼的茶客老董(前)。 胡龙召/摄

    福建茶叶网5月30日讯:“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第十五站来到安徽淮北,隋唐大运河从这里流过,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发掘所得8艘唐代沉船和千余件遍及全国20多个名窑口的瓷器令人惊叹,原来的码头遗址最新被专家考证为桥梁遗址。而融入大运河的浍河边上,临涣古城老茶馆里悠闲喝茶的老人,老茶客老董的淮北大烟枪,让往昔的小镇生活重现。

  临涣古城坐落在淮北平原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临涣镇境内,位于濉溪县西南35公里处,现存有古城墙、文昌宫、城隍庙、蹇叔墓、嵇康旧居、传统老街、特色古茶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等。

  临涣茶馆及饮茶习俗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几经沧桑,现在仅存十来家老茶馆,多集中在古镇东侧和南侧繁华路段,其中著名的怡心茶楼、南阁茶馆就在热闹的南阁十字街边。茶馆里摆设着八仙桌、长条木桌长凳,使用的茶具是当地传统的土瓷或粗砂茶具。

  怡心茶楼的老板郑同川今年50岁,“到我这茶楼已经是第三代了,其实临涣茶馆历史很久远,据说可以追溯到东晋、南北朝时期。临涣边上就是浍河,浍河最终流入大运河,随着运河的通航,它也成了南来北往商人和旅客的落脚点。”

  北宋时期的临涣,是中国南北商业线上的重要商埠,瓷器、盐、茶、糖、布帛和稻米等在这里交换,旅客和商人在这里休整,到茶馆喝茶小憩。“喝茶是临涣人的传统,安徽有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名茶,喝茶是人们生活的一种。”郑同川介绍,茶馆每天早上6点不到开门,茶客们也早早喝上了,有的老茶客赶了三四十里路来喝茶。中午一般喝到11点钟,路远的茶客就不回去了,下午从2点钟再喝到6点钟。我们到茶楼时正是中午12点多,茶馆里零星还坐着几位老人家,有打瞌睡的,有看电视的,还有闲聊的。

  郑同川说,在这里喝茶的老人话题很丰富,说说新闻,解决个邻里的小纠纷。他们还爱在茶楼下象棋、打扑克,说书唱大鼓,谈天说地。怡心茶楼最多的时候可以坐300人,生意兴隆。

  老茶客喝的是“棒棒茶”,就是一般茶商弃之不用的茶梗,在茶楼里泡一壶棒棒茶消磨一整天的茶客,“临走时五角、一元的茶钱随便给,不给也行,不是镇上的居民也是附近的熟人,除了他们,来这里喝茶的还有游客,也有祁门红茶等可供选择。”

  茶楼里还有一个80多岁的茶客老董。老董是河南夏邑人,早年行乞来到临涣,网上流传的照片尤其以他深邃的眼神和旱烟杆引人注目,清瘦的老董有着古铜色偏黑的脸和花白的胡须,吸烟喝茶怡然自得,经常被游客拍照,堪称临涣茶馆的形象代言人。郑同川说,旅游旺季时老董一天最多挣过2000元小费。“听说政府将要投资10多亿元开发回龙泉等泉眼,对茶楼来说当然是好事,对镇上居民也好啊,开发以后来古城旅游的人肯定多了。”

   柳孜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唐宋元明皆为商贾云集的大镇。1999年,柳孜运河遗址上发现了石构建筑遗迹,这是隋唐运河遗址上首次发现石构建筑,被当时的考古、古建专家认定为北宋时期建造的货运码头,码头、沉船、瓷器是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发掘所得的三大考古发现。

  2012年柳孜运河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据濉溪县文物局副局长丁新介绍,“1999年发掘的是南岸遗址,2012年根据北岸出土的石构建筑等,考证码头遗址应该为桥梁遗址。最后一次黄河泛滥后,运河遭废弃。为了两岸的交流,两边砌上石墙,铺上石板,跨度在18.7米。”

  1999年柳孜运河遗址发现8艘唐代沉船,令人惊叹。在淮北市博物馆内的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我们见到了其中的两艘。据讲解员刘燕介绍,8艘唐代沉船都是由香樟木制成。“这里展出的两艘极具特色,一艘是一整棵香樟木雕刻而成的独木舟。一棵香樟木长成需要1300多年历史,所以这艘唐代沉船具有2000多年历史。”刘燕很自豪地说。另一艘古船是板船,尾舵呈扫把状,“从手摇舵向垂直转向舵过渡,以前从来没有过,专家称之为‘淮北舵’。”

  柳孜运河遗址发掘出的瓷器遍及20多个名窑口,被统一称为“大运河瓷”。在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我们见到了越窑青瓷碗,还有密色瓷瓷片。据丁新介绍,出土的青瓷中还有一件有关蹴鞠的,人物神态逼真。“至于产地是不是属于宁波上林湖,我们还没有研究,也不好下定论,只能说是一个窑系。”丁新介绍,除了品相完好的器物,柳孜运河遗址共发掘出超过10吨的瓷片。“在唐代文化层大约6立方米的范围内,挖出500多件瓷器,有一件唐三彩的瓷器非常漂亮。”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