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农家茶楼今春还好吗?

发布时间:2014-04-10 11:13:25 来源:今日早报 编辑:王枫林 
     福建茶叶网4月10日讯:眼下,春茶上市,茶事繁忙。在杭州西湖景区的梅家坞、三台山、茅家埠、龙井村一带,茶商们卖茶的吆喝声此起披伏。西湖边的农家茶楼春茶生意,今年还能吆喝得好吗?

  近日,记者走访后发现,有的茶楼将生意重心转向了餐饮,拉长客人的停留时间,刺激饮茶的潜在消费;有的茶楼为了提高人气,在服务上下足功夫,免费向游客开放茶艺表演,建立 “炒茶高手”队伍,增强对厨师、服务员的素质培训……另外,也有一些承包和租来的茶楼经营者称,光做饮茶生意没老顾客光顾,房租都快付不起了,做农家乐(餐饮)又很辛苦,索性转让,不做这门生意了。

    明前茶减产,茶商却不敢抬价  茶叶包装走起低调风格

  清明节一过,春茶价格就坐上了“滑滑梯”。“现在价格普遍在1200—1300元一斤左右,再接下来800元一斤也能买到,越后面越便宜,但最低不会超过500元一斤。”家住里鸡笼山65号的茶商老霍一边说着,一边问道:“要喝茶吗?”

  几杯清茶下肚,谈笑之间,老霍对记者敞开了心扉,“去年夏天干旱,茶叶有所减产,按理说,茶叶价格今春得上涨。可实际情况呢,茶叶价格比去年同期便宜每斤100元左右。没办法呀,现在国家遏制三公消费、严禁送礼之风,今年卖茶叶的光景大不如从前。”

  老霍说,清明节期间,他的明前茶只卖出去四五十斤,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很多。“每年采茶成本在上涨,今年采茶工工资是一天200元左右(包吃包住),比去年涨了30元,请了6个采茶工采1个多月茶叶就要支付5万多元工资。即使今年我家的明前茶全卖完(产量约80斤),比去年也少赚了1万多。”

  春茶的销售没有以前那么抢手,连包装盒一并日落西山,“以前100元左右的包装盒(半斤装),大皮箱的外形,高端洋气,客人来买茶,指定要拿这种盒子装茶叶,可现在这种包装,却是最不受欢迎的。”

  记者发现,老霍家中三四十元一个的包装盒,花色图形低调不显眼的,反而吃香。“买点龙井送人,包装太奢华的话,拎进去怕对方觉得不舒服。”前来买茶叶、从事财务工作的王先生对记者说。

    茶楼做起餐饮团购生意  想从吃饭入手带动饮茶消费

  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记者来到龙井村。隐在山峦云雾间的是276号“羽阳阁”。拾级而上,男主人徐乃建正端坐在炒茶机前用手掌轻压锅中的茶青,动作娴熟。

  女主人陆恩英一边为记者泡茶,一边吐着苦水:“原先来预订明前茶的,主要是企业、政府机关和银行等,但今年的订单少了很多,原来一个订单就有10斤,现在一个订单买3斤已算是大单了。”

  陆恩英14岁就开始采茶,作为“上一代茶农”,她说:“从去年遏制三公消费开始,现在特级的龙井茶很难卖动。原来一些机关单位来采购,普遍买的是2400—2600元左右一斤的茶(品质算最好的),现在以1800—2000元的档次为主,这里头就相差600元了。哎,清明期间的茶楼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三成左右呢。”

  面对营业额的下滑,陆恩英的儿媳妇陈芸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她家茶楼的餐饮生意转战到网上,做起了团购。“为了吸引客流啊,饮茶是种潜在消费,只要客人上我们这里吃一顿,就有可能留下来喝杯茶或买点茶叶。”她说,龙井村一带茶楼、农家乐很多,价格要是定太高了消费者肯定接受不了。

  陈芸表示,通过农家乐团购来带动整个茶楼的客流量,往后效果会更加明显。“清明期间一天接待十几至二十桌客人吃饭,三成左右都是通过团购,都是新客人哦。”

    请来十几人一同炒茶摆阵势  茶楼为提人气在服务上做足功夫

  清明节期间,记者来到青竹翠树拥抱的梅家坞村。在梅家坞195号,被评为五星级标准农家茶楼的春娟茶楼里,记者遇到了女主人孙春娟。

  谈到茶楼目前的状况,孙春娟说,“我们家以前一周最多接待会议客人两到三次,现在接待量减少了很多,过年到现在只接待了几家地产公司的人,会议室平时都空着,家里有两名持有资格证书的茶艺师,游客要是想看的话,我们都可以为他们展示,让游客充分了解茶文化。”

  从春娟茶楼出来,记者来到一家叫五星人家的茶楼。老板梅五星无奈地说,原本有人预订他家茶楼想在清明小长假搞画展,可是没搞成,挺可惜的。

  梅五星认为,现在要想提高西湖边茶楼的人气,得拼服务创新,如举办书画展、茶艺表演、开展茶文化讲座等,“想要留住老客不仅得靠环境和物质的改进,更重要的是客人在茶楼消费时的附加值。”

  为此,梅五星对茶楼的厨师、服务员和消防的素质培训力度也逐渐加大,“服务做到位了,客人才会满意。”

  无独有偶,位于龙井村的泊远居茶庄门外,有一块占地约二三十平方米的亭子。最近,亭子里多了十几个统一着装的师傅,挽着蓝色的大袖口,精壮的手臂在炒茶锅里“覆雨翻云”,吸引游客驻足观赏、拍照。

  泊远居的陆老板,是杭州炒茶行业的顶尖高手。当提及是否有对茶楼进行转型升级时,这位被封为“炒茶王”的陆老板笑而不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还是有不少游客闻着茶香而进店饮茶的。“你看别家的茶楼,都是自家老板一边炒制一边吆喝客人来喝茶,你说怎么能炒出好茶呢?”从北京过来的游客庄先生表示,“在茶楼门口建一支炒茶的专业队伍,老板亲自监督,无形中就提升茶楼形象,同时也是种营销策略。你想,这十几个人一同炒茶的气势,肯定能把游客吸引住,这不就容易刺激潜在的消费吗?”

    农家茶楼承包户的日子更难过  有的干脆转行了

  降低包装档次、搞餐饮团购、在服务上下功夫,一些茶楼在积极应对春茶生意这股寒流时,也有些茶楼打算偃旗息鼓了。

  位于梅灵南路外大桥68号的一家茶楼(面积约150平方米),老板娘缪女士招呼完客人后,才有空和记者搭上了话。“这家茶楼是我六年前承包的,现在有意愿要转租出去,租金是每月8000元,转让费15万元。”

  当问及为何要结束经营6年的老店时,缪女士流露出一丝不舍的神情。“开了那么多年,怎么会没感情。茶楼生意来源于两方面,一块是农家乐(餐饮),一块是喝茶卖茶。”她说,要经营好一家茶楼就要做好喝茶卖茶和农家乐内容,所以非常辛苦,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要想尽办法留住回头客,否则要是稳定不牢客源,连租金都难以应付。“这几年太累了,想转手以后帮女儿开店,她在外面盘了一家店,准备开连锁主题餐厅,因为是加盟店,相对不会太辛苦。”

  “西湖边农家茶楼确实没有以前吃香了,客流量少了很多,开发票的也少了。”春娟茶楼的孙春娟说,“我们的店面毕竟是自己家的,没有租金压力,心态保持得要好一些。对于一些承包的或是租来的农家茶楼,没有形成稳定的客源,更新换代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相关数据:景区茶楼缩减 从502家降至400多家

  “目前景区茶楼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不能勇于创新,寻找适合自己且有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就容易被市场所淘汰。”杭州市西湖景区农家乐休闲业旅游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西湖)景区内茶楼有502家,现在缩减到了400多家,大部分的茶楼都在转型升级中,转型后的茶楼不是说面积更加大了,而是做得更精了。目前不少星级茶楼都非常注重与顾客的互动,不仅环境和产品有所改善,在服务上也做足了功夫,比如免费向游客展示茶艺、科普和交流茶文化、现场观看炒茶能手炒制茶叶……希望通过建设这样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打响茶楼知名度和聚集人气。”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