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卫:茶馆变身农村文化建设新阵地

发布时间:2014-02-21 12:02:07 来源:东方城乡报 编辑:卢连明 
     福建茶叶网2月21日讯:遍布在各村(居)的35家茶馆,是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的一道亮丽风景。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农民就有喝早茶的习惯,并延续至今。虽然,这里的茶馆远没有城镇、都市的茶馆那样精致和讲究,但茶客却络绎不绝,在品尝清香与苦涩相伴的茶时,也咀嚼着生活的酸甜苦辣。

  除了喝茶休闲之外,这里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茶馆里的常客都是居住在附近的村(居)民,相互都认识,见面时彼此打声招呼,便找一个位置坐下,茶馆工作人员热情地为茶客冲茶续水,茶客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有啥新鲜事,在茶馆里聊一聊;有啥稀奇事,在茶馆里听一听;甚至有啥不顺心的事,也在茶馆里说一说。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茶馆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养老院的作用。

  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金山卫镇党委、政府敏锐地意识到,村(居)茶馆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中的一个重点,万万不可忽视。

  典型引路:塔港村有个茶馆宣讲团

  1月23日,当记者来到被列为典型的金山卫镇塔港村茶馆时,门口墙上一块金山数字电影院线百姓影院告示牌立刻映入眼帘,当月放映的10部影片片名、放映日期、放映时间一目了然;茶馆里整齐地排放着14张方桌,茶馆负责人唐梦生告诉记者,每天早上都有100多位村民来这里喝茶,基本上风雨无阻;西墙上张贴着“六进”茶馆的图书报刊栏、民情沟通栏、宣讲宣教栏、远程教育栏、调解娘舅栏情况介绍,旁边还挂着意见箱;东墙角摆放着两个书报架,共计有10余种报纸和刊物,除党报党刊外,还有茶客爱看的法制报、老年报、益寿养生报等,茶馆东隔壁是老娘舅调解室,西隔壁是村农家书屋。

  如此齐全合理的茶馆文化设施真令记者赞叹不已,陪同采访的镇党群办练丹红告诉说,目前,全镇18个村(居)的茶馆基本上都已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设施。

  从去年5月开始,塔港村茶馆每周一早上的“周周讲”活动一直坚持到现在,并组织成立了村茶馆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由村干部、村老干部、分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医务人员为成员的宣讲团。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燕萍拿出两本厚厚的“周周讲”讲稿给记者看,宣讲团的19名固定成员每人已在茶馆讲过两次。

  去年国庆长假,每周一次的“周周讲”还是如期举行,主讲人是村党总支书记钱君。6时30分,茶馆里几乎已座无虚席。钱君来到村民中间,喝着一杯热茶就与村民拉起了家常:“过去,农民一年忙到头,腰包也是瘪瘪的;现在,农民腰包鼓了,生活也向城里人靠拢了。早晨喝喝茶、晚上跳跳舞,日子越过越舒适。”

  农民生产生活变化的一桩桩、一件件,使茶客们产生了强烈共鸣。台上讲,台下和。许多村民说起了身边的变化:从“一粒谷”到“一粒米”,村里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现在塔港村3100多亩土地,粮食产量年年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2组村民沈伯观接着念起了“顺口溜”:“村里住楼房,镇上买公房;吃饭重健康,穿衣讲时尚;出门有公交,进城有铁路……”沈伯观一口气说出的一大串变化,引得村民们连连叫好。

  钱君告诉记者,以前,到茶馆推销保险、保健品的和做传销的比较多,容易使村民受骗上当,此外,在茶馆聚众赌博、传播小道消息、封建迷信、发牢骚讲怪话的也时有发生,利用茶馆进行宣传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开展“周周讲”的初衷,现在看来效果确实不错。

  “六进茶馆”:老茶馆变成新载体

  据镇党委委员陆佰君介绍,现全镇共有大小茶馆35家,每天早晨约有3500多名村民光顾。现在塔港村茶馆的“周周讲“已推广至镇村所有村(居),陆佰君还到各村茶馆参加“周周讲”活动。除“周周讲”外,该镇党委、政府部门还摸索出党报党刊、图书电影、文娱宣传、民事调解和村务公开等“六进茶馆”新模式,不但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还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一是图书报刊进茶馆。为了让村里的图书报刊资源充分流动起来,营造学习氛围,各村将农家书屋和报刊书架挪到了茶馆,一千多本书、几十份报纸刊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报刊图书翻皱了,村民视野拓宽了。

  二是宣传教育进茶馆。作为茶馆文化的又一举措,各村先后成立了村茶馆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一个由村干部、老干部、分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医务人员为成员的文化宣讲团。在每周一的早上六点半进行宣讲、读报,进一步丰富茶馆文化内容。通过宣讲、读报进行政策形势教育,开展医疗保健、生活常识、食品卫生、交通文明安全等知识讲座,创造一个闲有所学、闲有所为、闲有所乐的和谐氛围。

  三是民情沟通进茶馆。村干部发现村民群众在茶馆里时常聊起身边的事,有不少议题和建议对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有帮助。于是就因势利导主动介入,引导村民通过讨论村委会的管理、实事项目、服务态度和生产生活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言献策,畅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使群众的意愿要求及时反映到村里,及时得到落实和解决。

  四是调解“娘舅”进茶馆。“老娘舅”多是村里有威望、讲公道的长者,各村将他们聘为专职调解员,在茶馆设置调解室。以茶馆为平台,发动热心公益的老干部、老党员加入茶馆“老娘舅”的志愿者队伍,喝清茶、降心火、解纠纷。一次,有家农户种植的毛豆因大农户打药水而遭殃,要求补偿,但在赔偿款项上未能达成一致,经“老娘舅”调解,大农户赔偿150元给该村民,并握手言和。除了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村里也有因宅基地地界不明、婚姻家庭、赡养老人等发生的纠纷和争吵,如仅靠村委会干部和综治调解员的处理,不免会力不从心,“老娘舅”不仅调解到位,还使村干部从纠纷矛盾中脱开手,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村级经济建设。

  五是远程教育进茶馆。塔港村作为全区首家试点,将远程教育系统引入茶馆,在每周三、五,由专人负责播放关于党员教育、农用信息、政策解读、文娱影片等视频,并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茶馆开放时间,提供文化服务。

  六是评议公示进茶馆。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补助金时常让民政干部左右为难。经过班子商议,村委会尝试将这项工作的决定权交给群众,并将评议工作放到茶馆。对经村两委班子研究提出的事项和决策进行评议,通过内容拟定、议前预告、现场评议、集体商定和决议公示五个程序,将评议公示制度化。

  面上开花结果:努力实现茶馆“三个转变”

  金山卫镇把健康向上的文化引入茶馆,使茶馆成为集农民群众品茶、休闲、娱乐、传递科技致富信息和参政议政的场所,促进了村(居)茶馆的“三个转变”,即低俗文化向高雅文化转变、不良风气向文明风尚转变、传播小道消息向传播科学知识转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睦了家庭邻里关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各村(居)的茶馆都像塔港村茶馆那样,成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培育新型农民的窗口和阵地。

  社情民意有了“直通车”。农建村长春2组村民张某在茶馆向“老娘舅”反映:通过其家里的乡间小路越来越不好走了,高低不平,特别是遇上雨天,行人容易摔跤,希望这条长400米左右的路能浇筑成水泥路。“老娘舅”及时向村委会反映。村两委班子开会讨论后,将其列入了实事项目,为农建村长春2组、3组、4组的道路浇筑成了水泥路,同时对一些行人较多的道路也浇筑成水泥路,方便村民出行。去年,该村共计浇筑水泥路8000多米,受到村民的好评。去年,在选送确定居家养老名额的事情上,张桥村共收到30多份需要服务的村民申请,但上级有关部门只给村里安排8名居家养老的名额,不能满足申请者的愿望。村委会便将此事交给村务监督委员会处理,村监会成员早上来到茶馆,坐下来一边喝茶,一边与大家一起商量,又通过走访和评议了解实情,最后列出了急需居家养老服务的8位老人的名单上报给村委会,由村报送镇民政部门审批。结果公布后,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农建村长春1组81岁的村民老周,在茶馆向“老娘舅”反映:由于自己体弱多病,洗衣做饭已成了很困难的事情,不知能否得到照顾。“老娘舅”马上向村委会反映,村民政干部经核实,老周符合居家养老的条件,于是为其办理了相关申请手续,居家养老服务在1个月后就实施了。

  民事调解努力做到不出村。永久村7组有一婆媳经常吵闹的事,就是通过茶馆反馈到村委会的。“老娘舅”及时上门了解情况,知道了问题的缘由。原来婆婆的三个儿子早在2005年就为老人的吃住问题争论不休,当时村委会就进行了调解,并拟定了一份调解协议书,由于年长的兄长享受进厂待遇,故老人在大儿子家吃住半年,其他两个儿子家各轮流三个月。直到2009年的动迁安置,该村村民享受“农转非”,因而大媳妇对先前的协议内容提出了异议,认为应该重新安排老人的吃住问题,但她的要求没有得到两位弟弟的回应,因而与老人的关系开始紧张起来,甚至扬言要将老人赶出家门。经过村干部调解协商,决定对原来的调解协议更改为让老人在三个儿子家每家吃住4个月,使得三方都比较满意。自去年7月以来,分布在各村(居)的56名“老娘舅”以茶馆为基地,开展各类民事调解工作,至今,已参与矛盾调处146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90多条,“老娘舅”已成为村(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为他着想的人多了。八一村第2 党小组组长宋月根在茶馆喝茶时了解到,2组蔡健萍从2006年查出患有慢性肾病,需长期治疗,家里早已倾其所有。于是他向第2小组的党员和村民提出倡议,为蔡健萍进行募捐,大家积极响应,短短几天就募集到了7540元善款,村干部把善款送到蔡健萍手中,蔡健萍一家深受感动,并给村里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金卫村2组位于城河路和板桥西路交接处,这里个体商铺多,菜场多,一直在茶室喝茶的老魏,发现最近前来喝茶的村民不如之前多了,经打听,原来临近岁末,偷窃事件又多了起来,村里已经有好几户家里被偷了,村民们就在家里守着。身为“老娘舅”和巡访队员的老魏立即和村委会联系,村里十分重视,及时向综治办反映,定制了警示横幅,老魏便拿着条幅和村委会工作人员一同去张贴,向村民发放治安传单,帮助群众提高防贼防盗意识。老魏还拿着扩音喇叭,坚持每天早晚一次,在村里巡查走访,提醒居民注意防火防盗。

  丰富发展茶馆文化的三点启示

  启示一:加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选准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文化茶馆为文化活动的场所,将乡里乡亲的亲和力、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凝成合力,有效地承载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综合能力。按照贴近农民生活、符合农民口味、让农民参与的原则,到文化茶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满足农民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启示二:加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既立足文化基础,又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既要积极发掘、弘扬传统特色文化资源,又要进行创新,赋予新内涵,使茶馆集娱乐、宣传教育、普及知识等功能于一体,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加油站”。

  启示三:加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政府支持与调动全社会力量相结合,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丰富发展农村茶馆文化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够,各单位可开展对口帮扶、捐款捐物,镇、村予以适当的资金和物品支持,解决文化茶馆建设上政府单打一、群众热情不高的问题。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