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
1、中低产茶园概念界定及特征
中低产茶园是指单位面积茶叶产量低、效益不高的茶园。目前昌宁县以亩产干茶在当地平均单产水平以下或亩产50公斤以下的茶园列为低产茶园。低产茶园通常有土地瘠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茶地水肥条件不高,茶园亩有效茶株少,茶树营养不良、长势差,树幅覆盖面低等特征。实施好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对提高茶园单位面积产量、质量和效益,促进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2、中低产茶园改造的关键技术措施
必须作好改造园地的选择规划。要选择茶园坡度在25度以下,海拔高在1900米以下,亩有茶树800株以上,茶园立地(水湿)条件较好,四周(尤其是山顶)有一定的阔叶林木环境,茶地连片面积相对较大(50亩以上)的园区内实施改造。
必须坚持“三改一管”措施结合实施;即改园、改树、改土和加强改后茶园管理。
改园:改园主要包括坡地改成水平梯地,不规则型单株改成条形合理密度种植,建设园块道路和排灌水设施,营造荫蔽、防护林带,合理配设发展茶果林肥复合生态型茶园。改梯是改园的基础,目的在于提高茶园保水保肥能力,有利培肥土壤,达到长效高产;坡度在15度以上的茶地必须改成水平梯,梯面宽1.5-1.8米,改梯时实行生土垒埂,熟土覆面。在实施时要建设或规划好园块道路和排灌水设施。改植包括稀改密、不规则种植改成条型规范化密植,方法一是随改梯时移植原有错位茶树,并在移植中少损伤树根,主根留1.5市尺以上,地上部分重修剪,栽时土壤分层压实,时期最好在雨季进行,如是旱季改可先留近树根的土堆保树,到雨季再作移植。二是补植空缺地段、实行开槽挖换肥土,槽宽60-80厘米、深50厘米,双行种植、行距35-45厘米,塘距45-50厘米,每塘施肥1-2市两,植茶1-2株。
改树:改树主要采用台刈、重修剪、深修剪几种。台刈:台刈是在离地面15-25厘米处将上部茶树全部剪去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密度低、树势衰老的茶园,时期在春季采摘结束立即(5月上旬至7月中旬)进行,剪后两个月可发新梢5-30个,在其中选留壮枝3-4个,经第二、第三两次定型修剪后投入采摘。台刈后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封园畜养。重修剪:重修剪是在离地40-5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的方法,适用于茶树徒长枝多、树幅小、寄生物多、病虫较重的园块,时间以5月上中旬最佳,剪后两个月可抽新梢10-20个,长4-40厘米,经适度疏枝蓄养和提高剪位10-15厘米修剪一次后投入采摘,此方法是对具有一定密度的茶园清除寄生物和病虫,培养理想树型树冠,增加采摘面的理想方法,也是目前较多使用的改树措施。深修剪:深修剪是对茶树具有一定蓬面、茶蓬内徒长枝、鸡爪枝多且蓬面参差不齐,轻修剪不能形成平齐幅面时采用的方法。此方法介于轻、重剪之间,是根据树况,有的枝条达重剪、有的只作轻剪而同时使用于一株茶树的方法。具有改造树型树冠、增加萌发能力、清除病虫的作用,时期在夏、秋茶萌发前进行。
改土:改土是以深耕、客土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培肥土壤措施。具体实施包括深耕:是以树冠外沿直下处为中心,深耕土层30厘米,并逐步扩大深耕面,时间以改树同期或9月中旬前进行最佳。客土:是指从茶园以外运入的肥土,常用的客土有肥塘、沟泥、山基土、蚂蚁堆土、草皮土等,亩次施用量不低于2500公斤。在实际运用中,将客土运入茶园内加入一定数量的氮、磷、钾肥混合堆制30-40天后再施用效果更好。
要加强改造茶园的后续管理。主要包括蓄养和肥培两方面,蓄养:台刈茶园必须封园蓄养一年以上,并进行合理的疏枝留养和进行第二、第三次定型修剪。重修剪茶园要封园蓄养二个茶季,配之第三次定型修剪。深修剪茶园要蓄养一个茶季。恢复投采后要坚持合理采养,做到春茶留鱼叶,夏、秋茶留一至二叶采,严禁采二台叶。肥培管理:肥培要以增施有机肥为主的施入足量的氮、磷、钾及必要的微量元素肥。年施肥2-3次,亩施纯氮15公斤、磷5公斤、钾5公斤、饼肥100公斤;种植绿肥在其生物产量最高时期刈割、翻埋施入茶园。管理主要包括每年中耕除草2-3次,防病虫2-3次,严防人畜及其他残害,封园期间专人住园看管维护等。
3、中低产茶园的改造应结合实行改种换植发展无性系新良种茶
包括梯形茶园改种换植和不规型茶园改种换植两类。梯形茶园改种换植,可采取一次性改种换植或逐步淘汰法改种换植。一次性全面改种换植,是将原梯内的茶树全部挖除后,按新建茶园标准,重新开挖种植槽重新种植无性系新良种茶。逐步淘汰法改种换植,是暂时保留原有茶树,在茶行内侧面按新茶园标准重新开挖种植槽重新种植无性系新良种。不规则型茶园改种换植;不规则型茶园要根据园地的地形地势,重新测线、测梯、按新茶园标准开挖新梯面和种植槽,重新定植无性良种。在新开挖梯面上的老茶树可采取移于梯埂或并植成行,待新植无性良种茶投采后逐步淘汰或留于梯埂作为覆荫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