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安溪)全球茶产业碳中和发展高端对话成功举办
5月21日,首届中国(安溪)全球茶产业碳中和发展高端对话在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举办。本次活动集结了政产学研用各领域的领导和专家,旨在汇聚碳中和板块和茶界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探索碳中和茶产业发展路径,结合安溪茶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凝练出“安溪模式”并在国际上推广,进一步提升安溪铁观音国际影响力。
本次活动系第二届“泉州人才节”配套系列活动,在“国际茶日”及“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两周年之际,安溪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碳中和茶产品认证试点的技术瓶颈,探索碳中和茶产品认证路径。
安溪县人民政府县长刘永强在致辞中介绍,安溪是中国乌龙茶故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茶历史源远流长,茶经济繁荣兴旺,茶文化蔚然成风,茶科技焕发活力。近年来,安溪坚持以“三茶”统筹为引领,不断延伸壮大茶产业链条,致力打造中国茶叶集散加工中心和中国茶叶大观园。
近年来,安溪坚持密切政产学研用深入融合,加强科技人才引领,锻造高能科研平台。在人才方面,安溪共选认各级科技特派员1106人次、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6个,实现全县24个乡镇433个行政村一二三产技术服务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在平台方面,安溪已建成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两个国家级茶叶检验检测中心,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个国字号科技平台。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在致辞中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长期以来,福建农林大学高度重视服务“双碳”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平台的优势和办学特色,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责使命同“双碳”战略需求结合起来,集聚优质资源力量,构建形成了农林大特色的碳中和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体系。
兰思仁表示,此次对话交流活动将进一步促进各单位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茶产业碳中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茶产业碳中和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从事茶产业、碳中和研究的单位共同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合作关系,持续深化在茶产业碳中和领域的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强化茶产业碳中和协同创新,构建形成校院地企深度合作、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真正实现资源统筹、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各方面的融合。三是要进一步构筑茶产业碳中和新质生产力,促进大数据、光电信息、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与茶产业碳中和的深度融合,促进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激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副处长刘赟青在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也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将其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泉州市指导下,安溪县与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福建农林大学等一起成立“环发所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为安溪县茶产业碳中和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级赋能。
长期以来,中国农科院环发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落实农业农村部党组提出的减排固碳指示要求,切实履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农业科研国家队的职责使命,以科学方法推进与支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工作,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10个优势研究所,于2021年9月正式成立了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打造一流的战略宏观决策咨询平台和技术研究体系,构建科学权威的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村部等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提供政策建议、技术支持与决策咨询。
活动中还进行了环发所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揭牌仪式、环发所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聘任仪式、环发所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基地签约仪式、“党建+666”支部共建行动签约仪式、“茶产业碳中和”示范行动倡议、碳中和茶叶标准制定启动仪式、安溪茶园碳中和研究成果初报。
本次高端对话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提供项目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中共安溪县委、安溪县人民政府主办,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中国乌龙茶产业研究院、中共安溪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溪县科学技术局承办。(张辉 韦鹦曦)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