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日前,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福鼎白茶”作为第八类传统技艺—白茶制作技艺唯一代表,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福鼎市政协委员吴守峰“福鼎白茶,中国唯一”建言被文化部采纳的结果。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09年7月开始申报,2010年5月,文化部公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接受全世界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定。在这次公示中,“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列在第八类传统技艺中的第16项“白茶制作技艺”,与浙江省安吉县安吉白茶制作技艺并列,且安吉白茶排名在前,福鼎白茶排名在后。对此,作为福鼎市连续三届的政协老委员、深谙中国茶文化的吴守峰率先提出异议,在其专论《福鼎白茶,中国茶之白雪公主》的基础上,整理充实了《关于“白茶制作技艺”中代表性茶类的建议》,以无可辩驳的文史材料和文物证据,论证了“福鼎白茶,中国唯一”的判定,获得了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首肯,并在报请国务院的正式文件中予以修订确认,真正体现了“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的典型代表和正宗意义。
近年来,福鼎市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分别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和“中国茶文化之乡”。吴守峰归纳出福鼎白茶的地位和成就主要体现在“六珍”:珍祥福地、珍稀物种、珍贵茗品、珍宝工艺、珍异妙韵、珍奇功效。福建是白茶的主产区,世界白茶96%产自福建;而福建白茶80%产于福鼎,是全国十大产茶大县(市)和主要的白茶出品基地。中国拥有绿茶、白茶、黑茶、黄茶、红茶与青茶(乌龙茶)六大基本茶类以及数以千计的名丛奇种,唯白茶品质高雅为茶类之冠。所以白茶是我国六大类茶叶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同时又是全世界唯一产地。
福鼎大白茶乃中国特有茶种。“茶圣”陆羽在《茶经》(公元780年)上引录道:“永嘉(温州)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此即福鼎太姥山,著名茶学家陈橼教授《茶业通史》证实了这一论断。百岁寿星、原福建茶科所所长张天福在其《福建茶史考》说:“白茶首先由福鼎创制的”,“白茶的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之后传到建阳的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
真正的白茶是以国家级良种“华茶一号”、“华茶二号”福鼎大白、福鼎大毫茶树鲜芽叶为原料,采用自然萎凋,轻微发酵,不揉不炒,自然干燥或文火微焙方法制成的茶叶。1936年,“当代中国茶圣”吴觉农倡导成立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督局,同时在福鼎的沙埕设立茶叶检验办事处,专事茶叶的进出口商检业务。当时福鼎产的“白琳工夫”红茶和“白毫银针”白茶已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产品出口到29个国家和地区。1965年全国茶树品种资源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福鼎大白茶名列第一批21个地方茶树良种之魁推荐全国,作为全国茶树良种的标准种(对照种),在全国十多个省广泛推广,成为中华茶种的瑰宝。1973年,福鼎被定为全国茶叶基地县,福鼎大白茶在全国茶树品种研究会上再次确定为全国推广良种。1984年,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被农业部颁定为国家级良种,编号“华茶一号”、“华茶二号”,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为是早采、芽壮、毫多、持嫩性强和内含物质丰富的良种,具备制作各类名优茶的基本条件。福鼎大白茶逐渐成为全国范围推广面积最大、引种范围最广的茶树良种,除福建茶区外,在浙江、湖南、贵州、四川、江西、安徽等省也有较大面积栽培,现全国栽培面积170万亩。福鼎大白茶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地理标记证书、国家工商总局认证证明商标证书和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福鼎白茶三度被授予“全国名茶”称号,茶艺专家誉为“中国茶叶之代表”。由福鼎大白茶产制的白毫银针1982年荣膺商业部全国名茶评比第一名,1982年、1986年、1990年分别荣获第一、第二、第三次全国名茶评审会全国名茶奖;1986年、1988年白毫银针的包装品“太姥银毫”分获国家轻工部优质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福鼎白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列为2008“奥运五环茶”和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十大名茶,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特供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