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展台旁边吹响僰人时代的“哈号”

发布时间:2011-06-05 19:16:39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寂寞的传承人

5月30日,非遗博览园宜宾馆。

一杆碧绿纤长,用竹筒制成的宝塔状的器物,寂寞地置于品茶展台的角落里。

“这是干嘛用的?跟茶叶有关系么?”有游客问起。

“这是用来吹的。”忙着售茶的女孩匆匆甩出一句话。

“怎么吹,示范一下?”

“郭老师,快过来,有人要听你吹哈号!”

售茶女孩扯起嗓子呼喊。展厅另一端,一位正在拍照的男子闻声,跳梭梭地冲了过来。

“刚才没人来,我就去抓点现场图去了。马上,我浸点水在里面,声音更好听。”郭道明把哈号举得冲天高,俨然一个古代战场吹号的勇士,一口均匀的气息吐出,高亢明亮的号声霎时盖过了喧闹声。

吹罢“嘟嘟呜嘟嘟”的喜庆号乐,郭道明又来了一段鸟叫声。眼见围观者众,郭道明显得很高兴,不仅现场开课,还取出一袋“叫口”(哈号的发声器)分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伸手,他又把袋子收起来,“都是手工制的,待会你们玩腻了就扔掉,我会心疼的。”

哈号,是曾经流传于川南地区农村的一种土乐器。“为什么叫哈号?因为僰人主要寄居于长江之滨的僰道县,也就是今天的南溪县福溪口一带。僰人劳作之余欢庆丰收,于是取竹为号、吹竹为乐。又因僰人姓“哈”,所以后人便把僰人发明的土乐器叫作“哈号”,并一直流传至今。”

退休前曾任南溪县罗龙镇文化站站长的郭道明,早已将哈号的历史烂熟于心。在他的儿时记忆中,长江两边的哈号手,隔江对吹,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甚是壮观。

今非昔比,如今罗龙镇的哈号手不过二三十人,能亲手制作的更寥寥无几。作为传承人,郭道明将手艺传给了儿子,又多方征集爱好者教授技艺。

对于哈号在这个时代尚存的气息越来越微弱,郭道明表示已经能坦然面对,但他依旧会不留遗力地传授下去。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