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竹溪:探“绿”得珠济苍黔

发布时间:2011-06-05 19:14:06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初夏悄至,巴山滴翠。

  深居秦巴腹地的湖北省竹溪县,俨然一幅巨大的画卷:一座座水电站矗立在山河之间,淌金流银;一片片森林环山绕溪,花艳香溢;一排排小洋楼依山傍水、鳞次栉比;一条条生产线机器轰鸣、吞料吐品……该县依托青山绿水,另辟一条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蹊径。

  拥有“中国有机绿茶之乡”、“中国黄连之乡”、“中国魔芋之乡”和“中国国漆之乡”等多顶国字号桂冠的竹溪县,已跻身全国资源富县百强。

  面对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正处在奋力赶超节点上的竹溪县,如何不落窠臼、实现绿色崛起?县委、县政府廓清思路,开发老“招牌”,打出新“名片”,实施“产业富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绿”挽狂澜,奋力跨越“欠发达”窘境。   政府为“媒”,工农“联姻”,企业、市场、农户精诚合作,使一批老牌工业“华丽转身”:茶厂的改制,使竹溪毛尖、龙峰等绿茶畅销香港等地,茶微粉、茶食品等俏销日本等国;被称为“东方魔粉”的魔芋精粉从食品走向医药、化工行列,年万吨加工能力在包“吃”8万亩魔芋基地的同时,代销临近渝陕等地鲜芋,形成全国最大魔芋聚散地,产品远销东南亚;以珍品鸡爪黄连为代表的12万亩药材,带动云浩药业等一批加工企业的蓬勃兴起,“国际武当中药港”已见雏形;以银松生态食品公司为代表的外企,研发红枣、生姜、葛根、柚子等浓缩液,产品直达欧盟市场;拥有新加坡国际金奖的绞股蓝、“百果之王”猕猴桃等多途发展,已形成“农户+基地+企业=产业”的格局;中国五大名漆之一的竹溪大木漆,在长达50余年出口拉动下,6万亩递增漆林为“优质漆先进县”再次“镀金”。“‘漆好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挑起见如勾’。我这片漆树林产的就是这样的‘国漆’,不管天干雨涝,年年都有上万元纯收入。”该县泉溪镇漆农李承耀自豪的说。

  随着老字号招牌的熠熠生辉,新生代绿色名片应运而生。竹溪处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下,通过整合潜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以茶叶、魔芋、中药材、贡米、烟叶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猛增到62万亩,初步形成了水电开发、绿色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矿产建材四大产业集群。贴上绿色新标签,“土味儿”十足的竹溪特产身价倍增,农民生财有道,企业坐地生金。仅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多达5万,年产值超过8亿元。

  工业围绕基地建,农民围着产业转。该县与华农大联手培育的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面积已达12万亩;在工业园区应运而生的金地贸易公司年深加工马铃薯能力超万吨,农企年产值达4亿余元,3万农民常年在马铃薯产业链上“淘金”。正是因为有工业与农业合心又合力的互溶发展,该县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家“农民工业园”,荣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称号。

  随着绿色门槛的升高,一批批绿色品牌也随之叫响全省、进军全国、漂洋过海。目前,该县已有22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10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诞生8个湖北名牌产品和4枚省著名商标、7家企业的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两大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带动5万多农户在绿色产业链上发家致富。
 

  老一批“金字招牌”青春焕发,新一代“绿色名片”更为抢眼。近年来,该县招商引资由“广招博引”向“精挑细选”转变、“两高”企业转变为低碳环保、一般项目转变高新技术开发,推动“农”头企业快速转型。虽然先后关停50余家矿山开采、关闭10家高污染企业、技改和转产4家高耗能企业,但同时也有生物质能源开发、瑞城水泥余热发电等20多家县外实力派环保企业拿到进军竹溪的“准入证”。

  “绿色赶超”成为竹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主动力引擎。今年以来,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入库1. 8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6%。全县上下以打造“中国绿谷”为目标,以工农对接为抓手,以绿色产业富民为重点,奋力向“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县”冲刺。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