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茶机产业:倒逼电网改造 受益电网发展

发布时间:2011-05-23 16:16:33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每年的四、五月份,誉满天下的龙井新茶就开始香飘四海。从千百年前的皇家贡品到如今百姓家中的日常消费,除了种植面积的扩大,其炒制方式的改变更使得龙井茶的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近日,笔者跟随浙江省新昌县供电局澄谭供电所的工作人员来到浙江恒峰科技有限公司,正值生产旺季,这家全国销量第一的绿茶炒制机生产企业内一派繁忙景象。电力部门在此时登门拜访,除了为其检查配电设施,确保正常生产,还向负责人了解该厂产品在当地的销售情况,以及时掌握辖区内茶机的分布规律。

“我们效益越好,电力部门的压力就越大啊!”答谢之余,恒峰科技老总裘绍余的一句感慨道出了茶机和电网之间的诸多联系。

茶机的诞生将电网逼到尴尬境地

十多年前,刚出现的茶机一度成为电网的灾星,也成为了一个由于新产品的应用而倒逼农村电网进行改造升级的孤本范例。

“同样数量的茶叶,用机器炒制耗时不到手工的五分之一,而且品相更均匀。”裘绍余对于茶机的简单介绍,其实也道出了上百年炒茶方式发生彻底变革的缘由。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在我国以龙井为代表的扁形绿茶产区,茶农们都是白天采茶,晚上架起柴锅通宵炒制,次日又赶早送到市场上去卖,春茶丰收的喜悦总是伴着连轴转的艰辛劳动。而随着茶叶产量的不断增加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电动茶机已逐渐取代“赤手翻热锅”的手工制茶方式,而成为每家茶农标配的生产工具。

作为扁形茶炒制机发源地的新昌县,茶机的普及伴随而来的却是电网的阵痛。

“当时真是茶机装到哪里,我们就抢修到哪里啊!”说起十多年前的场景,新昌县澄谭供电所的施一乐所长感慨万分。每台茶机的额定功率从7千瓦到10千瓦不等,相当于同时开启6、7台家用空调。当时别说是农村电网,就算是城市里的配网条件也无法满足家家购置如此大功率的设备。

新昌县回山镇顶山村,这个茶叶占到农民年收入三分之二多的村子在2000年以前竟然成立有一支稽查队,专门查处违章使用茶机的情况。“当时的电是归村里管的,有人开始买茶机后,电线就三天两头出问题,变压器也烧掉过!”顶山村的老支书王秀富对那段历史相当熟稔,他觉得村委会为了保护电力设施,只能用这个办法限制村民使用茶机。“只要日光灯一变暗,我们就出门去抓偷用茶机的人,给他断电!”

而类似于顶山村这样的情况也只是茶机和电网矛盾爆发的序曲。作为全国名茶之乡和十大重点产茶县,新昌这个浙东小城的43万人口中,有近三分之一从事茶叶产业的相关工作。茶农们增产增收的愿景和茶机规模化的制茶方式一拍即合,于是茶机诞生后短短几年便成了燎原之势。2005年春,负责给回山镇和双彩乡两个茶叶重镇供电的35千伏中彩变负荷呈爆发式增长,尖峰值由03年的1344千瓦飙升至9689千瓦,时隔一年,增长七倍。原因很简单:茶机开始普及了。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中彩变原有的两台8000千伏安主变将无法满足第二年的茶季高峰需求。

新昌县供电局紧急安排对中彩变进行增容改造,同时新建两条直供回山镇的10千伏制茶专线,以改善输电条件。2006年1月,两项工程仅用正常进度一半的时间完成建设。同年4月,该变电所茶季负荷峰值接近16000千瓦。

新农村电气化改造打通茶机发展瓶颈

虽然各地电力部门每年都为迎峰度茶工作全力以赴绞尽脑汁,但一桩桩的“特事特办”的背后,还是不免有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无奈。针对性、局部性的改造虽能应一时之急,却无法根除一些顽症,低电压依然存在,成茶的品质也因此受到影响。如果说2000年完成的“两改一同价”为茶机这项新产品的星星之火捎上了一把引火柴,那么为茶机大普及打下基础的,则是2006年起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

以新昌县为例,自2007年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全面铺开以来,累计投入7.02亿资金对15个乡镇285个村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受惠农户达15万人。与茶农息息相关的是,改造后当地农村供电容量增长了3倍,农村电压合格率由2006年的97.29%提高至2010年的99.61%。焕然一新的电网完全有能力容纳兴起的茶机潮,稳定的电压则保证了成茶的高品质,从而增强了客户对于机制茶的认同,进一步促进了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

发明扁型茶炒制机的新昌木匠丁水芳师傅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在1998年研制成功的小机器竟然会在十年之后发展成为一个亿元产业,使得龙井茶的规模化生产成为现实。而在各种媒体报道新昌茶机成功实现产业化的背后,却鲜有人去追究这种大功率农机普及过程中除了商业环节以外的必要条件――电网的发展。

数据显示:2006年以前,新昌县茶机产销量一直在万台左右徘徊,2007年首次跃上2万台大关,2010年则爆发性增长至近10万台,产值3.2亿元,产品遍布17个省份,销量占全国的60%左右。而自2006年起,全国范围内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全面铺开,至2010年,许多地方的工程建设进度均已过半,新电网的巨大能量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加速度,为茶机的安家落户铺平了道路,强力助推了各地名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昔日的扫把星成了如今的试金石

据悉,目前新昌当地茶机保有量为3万台左右,由于炒茶时间集中,外行人根本无法想象如许多的茶机在同时段开启时电网负荷曲线的壮观景象。以35千伏中彩变为例,茶季尖峰负荷竟达到平时的10倍之多!如此悬殊的变化,比女低音瞬间跳跃至花腔女高还要充满戏剧效果。而除了茶叶旺季的4、5月份,在全年的大多数时间里该变电所的设备利用率都非常之低。与之类似的是,在新昌县近年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中,对许多每月电费仅几千甚至几百元的偏远山村,却投入了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改造资金,投资回报率几乎为零。

正是这些看似不计成本不合常理的投入,使得新昌电网得以舒筋展骨去腐生肌。“以前我们的值班员简直就是救火队员,可这几年春茶值班却越来越清闲,都没什么事故了。”说起农网改造的成果,施一乐所长的表述虽然直白却令人信服。一边是逐年增多的茶机,一边是越来越少的故障,一增一减之间,当初的扫把星转身成了检验电网的试金石。

在跟施一乐的聊天中,还有一个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种功率更大、炒茶量更多的三相茶机在新昌研制成功并开始推广。仅施一乐的辖区内,今年一季度就有119户茶农申请安装了三相电用来炒茶。“如果在前几年,我们根本不会考虑制造三相茶机,电网条件根本不允许么!”裘绍余把三相茶机成功销售归功给了电网。

当从供电局工作人员口中得知全国即将开始第二轮农网改造的消息时,裘绍余似乎看到了更大的商机。新昌县以及国内的茶机产业也许会借此东风更上层楼,而广大茶农终将在龙井茶的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中收益良多。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