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今年降水量历史最低 33县市达重度以上气象干旱
图为:在彭场镇洲河嘴,抽水泵正在逆流抽水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龙滢 通讯员程慧朋)昨日,武汉市紧急召开抗旱保播促管电视电话会,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学忙在会上对全市抗旱保播促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切实抓好抗旱保播促管工作,确保农业不因旱减产、确保农民不因旱减收。
据介绍,自去年11月以来,武汉市遭遇60年来的最大旱情,降水只有历年平均水平的30%左右,全市各远城区均不同程度受灾。截至目前,全市种植业受灾面积达到157.91万亩,占在田作物面积的52.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3亿元;水产业受灾面积35.54万亩,损失成鱼9962吨,鱼种461吨,鱼苗孵化损失7亿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74亿元;畜牧业受灾养殖场(大户)619个,因灾造成近550万头(只)畜禽饮水困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18亿元。累计损失达3.75亿元。
武汉市政府调动各方力量打响抗旱保丰收的攻坚战,目前全市累计已投入人力约50万,资金2.4亿元,引调水资源近4亿方,受益农田138.59万亩。
据气象部门预测,后期武汉市还将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冬春连旱已经发生,若出现冬、春、伏三旱相连,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会议要求,各区要科学灌溉、节约用水,重点保人畜饮水、保农业生产大头、保高效作物;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信息发布,指导农民及时防控;对死苗缺苗严重的田块,要借灾发展节水避灾农业;对水源条件差、无法种植水稻或其他水生作物的田块,实行水改旱,改种夏花生、大豆、玉米、芝麻、绿豆等耐旱作物;对因旱不能播种早稻的田块,改种中稻或一季晚稻,若5月底前无水育秧,要组织农民实行借田育秧、集中育秧,千方百计育足中稻秧,确保粮食面积不减少;对无法移栽棉花的田块,将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力争扩种中稻10万亩以上,扩种快生菜10万亩以上。
叶菜小龙虾减产 春茶因旱大涨价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龙滢
叶菜减产价格上涨
近些时来,东西湖走马岭街青锋大队种植户杨家雄,每天都要利用从汉江引来的河水,给自家10多亩菜地灌溉施水。他有点庆幸,今年主要种植苦瓜、瓠子、辣椒,没有种植受干旱影响最直接的叶菜,叶菜的根浅,所需水分多。
持续的高温及干旱,影响到部分蔬菜的品相和价格。在沃尔玛超市南湖店,竹叶菜为3.9元/500克,价格高于半个月前。
来自批发市场的信息也表明,郊区叶菜开始减少。据武汉白沙洲批发大市场对5月16日-5月20日的统计,该大市场信息中心监测的20个蔬菜品种的均价是1.91元/公斤,与上周均价1.84元/公斤相比略涨3.8%,本周领涨的蔬菜有小白菜、油麦菜等,与上周均价相比分别上涨38.19%、9.09%。
截至目前,仅东西湖区就抗旱23万亩次,抢播快生菜5200亩,特别是蔬菜的抢种、抢播、抢管保障了蔬菜供应,每天可上市蔬菜200万斤。
小龙虾产业受影响
昨日,省水产局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小龙虾产量8.2万吨,减产40%;加工出口521吨,创汇231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74.9%和83.9%。
由于长达5个月的冬春连旱,去年底投放的小龙虾种苗死亡率高,小龙虾产量锐减,且存活的小龙虾生长缓慢,个体偏小,出现大量“空壳虾”。潜江市“虾稻连作”产量将预期减产60%以上。
受减产影响和国内市场拉动,小龙虾市场价格普遍上扬。小龙虾均价达到19.8元/公斤,同比上涨40%,“楚江红”小龙虾价格上涨52%。
全省41家小龙虾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60%,加工量同比下滑70%,面临无虾可收的窘境。
全省水产系统除加强抗旱指导工作、强化科学抗旱救灾外,还引导虾农保留种虾。
春茶价格上涨30%
在京汉大道的茶叶大市场,经营茶铺的李先生说:“去年这个时候,同等质量的茶叶每500克才150元左右,今年涨到200元左右。”他们公司在信阳有茶场,往年春茶可收500-600公斤,今年只收了150公斤左右。去年冬天干旱,茶场位于大山上,没法灌溉,只能看着茶树旱死。
省农业厅经作处处长、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李传友介绍,在我省产茶基地如大别山地区,春茶减产在40%以上,恩施、宜昌、咸宁等情况稍好些,但全省春茶产量要减产20%-30%,春茶价格较去年提高30%左右。不过,我省春茶仅占全年茶叶产量的40%左右,今年内还有夏茶和秋茶。
[pagebreak]
全力做好夏收工作
本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全力做好夏收工作的紧急通知,确保夏收作物颗粒归仓。
目前我省油菜收获已过七成,小麦即将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据气象预报,5月下旬我省将有降雨过程发生,可能对夏收作物收割造成影响。
各地对已经成熟的油菜、蚕豌豆、小麦等夏收作物,要全力发动群众,抢收、抢打、抢晒、抢脱。长江、汉江沿线和江汉平原等油菜主产区,要指导群众做好油菜籽的摊晒储藏,防止霉烂变质;鄂北等小麦主产区,对成熟小麦随收随打,及时晾晒,防止穗上发芽、“仓内遭灾”。
抗旱保春播是当前的第一要务,保住中稻、玉米、棉花等春播作物面积的关键在于夏收作物的抢时收获、及早腾茬。
巧与天斗仙桃求解抗旱良方
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周保国 刘俊华 满达 特约记者简希刚
这是一片面临焦枯的土地,这是一群不屈不挠的人民。在这场历时近半年的罕见冬春连旱中,他们巧与天斗,疏渠筑坝、打井寻水,展开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旱自救大战,并取得阶段性胜利。昨日,记者走进这片炙热的阵地,试图为我省正在遭遇的大旱求解抗击良方。
鱼米乡,大旱50年一遇
昨日中午,记者驱车从仙桃市出发,穿行在该市几个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乡间公路两旁的土地在烈日的炙烤下,看不见半点湿色;棉花幼苗耷拉着;由张沟镇通往杨林尾镇的张杨灌渠已经见底。“谁能想到河网密布的江汉平原也成为旱情重灾区。”仙桃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映明说,仙桃遭遇50年一遇的旱情。今年开春以来,该市累计降雨160毫米,比往年同期降雨量少了六成;由于丹江水库库前水位仅为134.7米,加之长江水位达近年同期最低值,无法对汉江形成顶托,造成汉江水位低、流速快,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仙桃也是临江喊渴。
此次大旱中,仙桃市农田受旱面积56.61万亩,经济损失达7696万元;鱼池缺水面积30万亩,经济损失达5305万元,人畜饮水出现困难。眼下正是中稻插秧时节,120万亩中稻田面临严峻考验。
赵映明介绍,目前各级政府和群众正在“抢”水抗旱:开闸引水、泵站提水、打井抽水、筑坝拦水、疏渠畅水、科学调水,力争将现存少量可用水源,充分运用到极致。
记者随后走访西流河、张沟、杨林尾、彭场4个乡镇看到,农民在利用各种方式积极自救。
打水井,用地下水养鱼
在西流河镇公明村,土壤被太阳烤得干枯,鱼塘里却荡漾着碧波。原来每口塘边有一眼机井,正在用水泵抽水。
该镇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汪楚山介绍,这场冬春连旱持续到上月中旬时,许多养鱼户都等着水投放鱼苗。镇政府赶紧组织施工队打井抽水,以解燃眉之急。该镇已打好510眼机井,每眼机井能满足20亩鱼塘用水需求,这样一万余亩的鱼塘用水得到了保障。
养殖户姚永涛说,打机井抽地下水进鱼塘,政府部门对打井费用和电费有1000元的补贴,还专门派来水产技术员指导,确保水源在经过处理后,达到适合鱼苗生长的条件。
加水泵,河水抽进灌渠
在张沟镇皇河泵站,因皇河水位蒸发下降很快,原有的两台机组日夜不停,一方面难以满足灌溉需求,另一方面眼睁睁地看着河水一天天因蒸发而变浅。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为将河水抢抽到灌溉渠内,村民们正在加紧安装变压器,加设抽水机群。泵站管理员老张说,村里前一天提出安装变压器的申请,供电部门第二天上午就完成了施工。
筑高坝,蓄水保障良田
东荆河是汉江的最大支流,经杨林尾镇后再注入长江。两岸都是肥沃的高产良田,地处该河下游的杨林尾镇,主要靠这条河流灌溉。随着汉江水位猛跌,该流域几近断流。
4月25日,经河道管理部门批准,该镇在河流入江前段,斥资30余万元筑起三座土坝,将河水拦下,通过多处闸口引入联合垸等农田。
东荆河河道管理局局长谭德忠介绍,平常在河流上筑坝拦水是不允许的,为了抗旱需要,他们经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得到了特批。
杨林尾镇党委书记涂学军介绍,东荆河筑坝拦水大大缓解了两岸数万亩良田的旱情,此举得到省水利厅相关专家的高度肯定。
在彭场镇洲河嘴,镇政府也在通顺河与通洲河交汇处筑起大坝,通过4台抽水泵逆流抽水,此举可维持上游2万余亩的农田灌溉所需。
路正长,抗旱形势严峻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尽管旱情非常严重,但农民们在焦虑中还是保持了信心。
记者在杨林尾镇殷家村见到专程从武汉赶回来的企业家殷翔,他带回一套抽水设备。他说,得知家乡遭遇大旱,他急在心里,期望这套设备能解乡亲们的燃眉之急。
随行的仙桃市水利局党委成员丁斌介绍,当地政府重视得早,应对非常及时,将灾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但随着旱情的持续,现有水源的快速消耗,大家心中的弦仍然绷得很紧。
丁斌说,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几天会有一次降水,但雨量很小。如果旱情再持续15天以上,目前采取的临时“抢”水方案,都将被迫搁置。
目前,仙桃市水务部门正在向省里申报,争取抗旱资金的投入;持续稳定的电力保障;适当时机的人工增雨措施。
湖北今年降水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
楚天都市报讯 据中新社电今年以来,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7省市区域平均降水量为近60年以来同期最少。据长江水文站资料显示,长江中下游一些站点水位创下历史同期最低纪录。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
据统计,今年以来(1月1日至5月18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7省市区域平均降水量为24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45毫米,为近60年以来同期最少。其中湖北、浙江、安徽、上海降水量均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
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湖北省已有33个县市达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目前,干旱仍在进一步发展。据统计,湖北省已有1390多座水库跌破“死水位”,水库有效蓄水基本用完;40多万人饮水困难;水产养殖受灾面积达350万亩;受旱农田面积超过60万亩。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显示,今年年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4~6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