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湖北茶博馆叫好

发布时间:2011-05-13 10:35:04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作为一个活跃在湖北茶产业界的媒体人,看到湖北采花茶业公司投资兴建的茶叶博物馆如期落成,我有着跟一般人不同的感受,更多的则是感动。

  鉴于这个博物馆的唯一性、首创性和规模大等因素,我所在的湖北茶学会,正式将其授牌为“湖北茶博馆”。

  今年1月,在福建漳州的漳浦县,我参观了天福茶博物馆。

  博物馆主人是台湾“茶王”李瑞河。这个台湾人建的茶博物馆,兼容并包,挖掘中国茶文化不遗余力,鄂茶文化中最经典的部分,也为其所用。

  有感于此,在一篇杂志的约稿《海峡西岸觅茶踪》中,我写到:“作为一名湖北人,在这座博物馆(指天福博物院)里,却有点汗颜:

  这座博物馆重点推介了《神农本草经》、陆羽《茶经》,还有《华阳国志》等象征中国茶叶大国地位的重要历史典籍。

  而这些,都是荆楚灿烂茶文化的标志性证据,我们一直想着要发扬光大的东西,却在这南国边陲之地,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最大的发挥。

  闽南人的这种拿来主义,实在值得湖北茶人学习。”

  没有想到,仅仅月余,湖北唯一的、最大的茶叶博物馆就落成迎宾。

  我们这个茶博馆,也是由企业投资兴建的,而且是湖北的茶企。

  对此,我们不禁击节叫好。

  为了好好欣赏和品味这座建在茶圣之乡的茶博馆,我抢在参加“湖北采花茶业科技园投产暨湖北茶博馆开馆庆典仪式”的人群到来之前,独自走进博物馆,带着喜悦,静静地看,细细地品。

  理由之一

  灿烂鄂茶文化有了载体和平台

  坐落在武陵山脚下的湖北茶博馆,背靠云雾缭绕的茶山,外观气势宏伟。走进博物馆大门,青铜影壁之前,神农、陆羽两位茶界圣人的铜雕,伫立眼前,让人肃然起敬。2000平方米的博物馆,设有“两厅三馆一堂”:主展厅、三君子厅、茶源馆、茶道馆、品茗馆、展售馆、采花堂;这个博物馆分为茶源、茶系、茶具、茶诗、茶艺、茶道等十几个展区。

  这种安排和《茶经》的内文分章,暗自契合。

  这是湖北首家专业茶叶博物馆,也是国内规模最大、馆藏最丰富的茶叶博物馆之一。《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里说,博物馆功能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

  显然,湖北茶博馆的功能,就是要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湖北茶产业的历史,展现博大精深的荆楚茶文化。

  多年来,我们这些人,一直在利用各种场合呼吁:要挖掘鄂茶文化,发扬鄂茶文化,利用鄂茶文化。

  这,才是振兴鄂茶的必经之路。

  直到今天,这一呼声才变成实实在在、可见、可触的现实。

  就像寺庙之于宗教,教室之于教育一样,辉煌灿烂的鄂茶文化终于有了平台和载体。

  或许对很多人而言,这个平台和载体,还不是那么完美,藏品还不是那么多,历史挖掘还不是那么彻底,但是,毋庸置疑地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高标准、高规格的起步。

  可以想象,这个茶叶博物馆的出现,可以聚集起一批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共同探讨、研究、发掘荆楚茶文化。

  理由之二

  是湖北茶叶企业划时代的创举

  就在我兴致勃勃地,一个接着一个地观看各个展区的展品时,突然看见老朋友王诗典、沈厚锦。

  王诗典是老采花的创始人,将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在五峰这个山区贫困县发展茶产业。

  他创建了采花茶业,又为公司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婆家宜昌国贸集团。

  我们,都是老采花到新采花变迁的见证人或当事人。

  今天,站在规模宏大,一个车间就有7000平方米,一条生产线一天能吃掉1万斤鲜叶的茶业科技园里,观摩这个设计现代,却蕴含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茶博馆,唏嘘不已。

  我们都还记得当初那个乡镇办的集体茶叶加工厂,厂房破旧、老化。

  当初,谁都不曾料到,采花茶业公司有一天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

  这样的科技园、这样的厂房,这样的博物馆,即便在全国范围内,也难得找出几家。

  当年,只是想如何把规模再做大一点的老采花人,也不曾料到,有一天能够建起这样一个气派的茶博馆。

  仅这个茶博馆的面积,就比当时整个工厂的规模还要大。

  更重要地是,这个茶博馆的建成,意味着企业经营理念发生重大改变。

  企业不再满足于现时之下,只是收购鲜叶,加工鲜叶、包装成品,再到市场销售,赚取利润。

  如今的采花人,立足于要把采花毛尖打造成“百年企业”。

  否则,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投入巨资,兴建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博物馆。

  聊到这里,我们不禁对控股采花茶业公司的宜昌国贸集团董事长韩靖忠和湖北采花茶业公司现任董事长韩志凌刮目相看。

  对他们父子俩的气魄和眼光,也深表敬佩。

  这个博物馆的建成,意味着湖北采花茶业公司设置了一道很高的门槛,这是其他竞争对手短时间内难以跨越的。

  理由之三

  让鄂茶产业整体上升了新台阶

  近五年来,湖北茶产业进步之快,有目共睹。

  据省茶业学会提供的数据,到“十一五”期末,全省茶园总面积309.6万亩,总产量14.4万吨,茶叶农业产值41.6亿元,茶叶系列产值85亿元。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进入全国四强。

  尽管如此,但是湖北的茶产业,在与浙江、云南、福建这全国茶产业前“三强”比较起来,总感觉略输一筹。“关键原因,就在对鄂茶文化的打造上,我们做得还很不够”,省茶业学会理事长李传友是这样分析的。

  的确,近年来,浙江、福建、云南都在不遗余力地打造各自的茶文化,拉升当地茶产业。

  浙江作为全国茶业界老大,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博物馆都在杭州。赫赫有名的西湖龙井茶的产地,也在杭州。

  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浙江每年都会举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世界绿茶大会”等茶叶节会;把茶文化与茶产业、旅游业结合起来,目前杭州有各类茶楼、茶室、茶馆、茶坊、茶苑、茶吧及景区农家茶楼等一千多家。西湖茶宴、湖畔居茶楼、龙井山园等,已成为杭州茶文化响当当的名片。

  东南方的福建,通过官方举办“海峡两岸茶博会”这样大型节会,来宣传闽南茶文化;而企业,也不再局限于茶艺表演、茶王赛、茶文化交流会等,纷纷大手笔开设高端茶文化会所、打造茶博物馆、建设茶文化园等。

  同样,云南省也通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若干意见》这样官方正式的文件,将打造特色茶文化作为文化强省的重要战略。

  可见,增强茶产业的文化属性,已经成为各大产茶大省的共识。

  湖北采花茶业公司兴建的湖北茶博馆,可以说,正是应时而动,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

  湖北茶博馆的落成,也让湖北茶产业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

  对此,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给予高度评价。

  在参观完湖北茶博馆之后,他当即表示,在茶叶板块资金中,安排50万元用于帮助茶博馆进一步建设。

  我们湖北茶学会也对这个博物馆大力支持,已经发出通知,在全省各地征集茶文物,用于丰富茶博馆的馆藏。

  理由之四

  湖北茶博馆使命光荣而且艰巨

  显然,社会各界对湖北这个首家专业茶叶博物馆,寄予了厚望。

  既然冠以“湖北”之名,就应该有将这个企业博物馆建成真正省级博物馆的气魄。

  鄂茶历史源远流长,需要挖掘的地方很多。这意味着湖北茶博馆的使命,光荣而且艰巨。

  就以省会武汉来说,明清时期这里曾经一度是赫赫有名的东方茶港。

  中国的茶叶对外贸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以汉口为中心的。
  古老的茶马古道,从赤壁羊楼洞到汉口,再逆汉水而上,经钟祥、宜城,到襄阳、樊口;离开湖北境内之后,再经唐水白道,进入河南南阳,赊店老镇,九朝古都洛阳;渡黄河、登太行,至山西、内蒙;北出雁门,经大同、张家口,运到俄罗斯,再西行到欧洲。

  这一段辉煌的茶叶贸易史,仍需要重新梳理。一旦成功再现,它可彰显湖北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继而成为湖北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段历史的实物、照片,都需要湖北茶博馆收集、整理、展现。

  这一使命,意义重大而困难多多。

  幸而,有了湖北茶博馆这个载体,它必将成为重振湖北茶文化的坚实堡垒和阵地。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