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轨迹:传统农业迈步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1-05-09 19:35:29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4月中旬,“三月三·青城采茶节”在都江堰市中兴镇上元村青城茶叶基地落下帷幕。川茶高峰论坛、重走茶马古道、名人品茶说茶会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将 “产业”、“文化”与“品牌”融成一杯浓郁香醇的青城茶,吸引了众多茶客。

2010年,都江堰完成农业增加值17.33亿元,同比增长5.5%。1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11.5万亩猕猴桃基地、2.7万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15万亩 “三木”药材基地、2万余亩川芎种植基地等在都江堰全域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的农业蓝图,农业产业化带动面达到80%。从传统农业的单一产销模式,到种植销售、展会活动、乡村旅游的“多层次”复合式发展,都江堰农业在经历地震的阵痛后浴火重生,走出一条快速转型之路。

本报记者 夏丽莎

站起来 绘就农业产业新蓝图

沿彭青线一路前行,一片片优美的川西田园中隐伏着清晰的产业脉络蔬菜、食用菌、川芎、花卉、猕猴桃、冷水鱼多种特色产业排列组合,形成一片占地17万亩的农业产业新区。

“十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是上海援建都江堰的重要项目之一,总投资6亿余元,在都江堰市以彭青线为重点的 “四横三纵”沿线两侧各1千米范围内,建设五大板块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据测算,项目区涉及12个乡镇,耕地面积17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9%;受益农村人口19万人,占农村人口44%。建成后,可新增耕地面积1万亩、新增粮食5100吨,核心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以上。

依靠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上海的热情援手,都江堰农业快步走出地震阴影,站上了新的产业起跑线

三年来,都江堰共实施中央灾后重建农业项目15个,总投资12.392亿元,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结合农业产业基础和资源特点,编制完善了《都江堰市现代生态农业中长期规划》、《都江堰市灾后农业恢复重建规划》、《都江堰市十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总体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方案,为农业产业重新谋篇布局。

如今,在山区和沿山地区建设的生态特色产业示范带、在平坝区建设的粮经高效农业示范带、在旅游沿线建设的观光农业示范带都初步成型,猕猴桃、冷水鱼生态养殖等八大产业亮点组团基本构建,一个覆盖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在都江堰全域展开。

走出去:“都江堰造”的突围之路

在4月23日开幕的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上,10条全新的“品茶之旅”旅游专线正式发车,从上海出发前往全国各大茶乡。由上海市闸北区旅游局发起,“上海茶乡旅游合作联盟”也宣告成立,茶产业蓬勃发展的都江堰也成为联盟首批10个城市中的一员。

震后四个月,都江堰的红心猕猴桃就摆上了上海各大超市的货架;2008年9月,光明集团在上海南京东路全国最大的食品商店第一食品商店为都江堰市农副产品开设了免费专柜;2009年9月举办的上海金秋农副产品大联展暨中日绿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上,都江堰展馆推销优质农产品展区累计接待上海市民和客商3万余人次,现场销售农产品达80余万元。2010年9月,第三届四川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都江堰再次与上海深度结缘,拿到了1.5亿元农副产品订单。

据统计,三年来都江堰农产品在上海市场已经实现销售收入约3.5亿元,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区域定位、发达的商贸物流、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稳定的消费群体,更为都江堰优质特色农产品在灾后的销售困境中 “突围”、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打开了一扇大门。都江堰猕猴桃、杜二哥泡菜、青城茶叶、贡品堂茶叶等都江堰优质农产品品牌在上海已是家喻户晓。

2010年11月25日,在“第八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暨果菜发展经验交流大会”上,都江堰市被评选为 “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和“中国猕猴桃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市”,“都江堰造”特色农产品得到全国公认。

富起来 农民才是真正受益者

在都江堰市崇义镇海云村,一个占地近5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让周围的农民都开了眼界:5000平方米的育苗温室,宽大的播种车间,加上组织培养室,形成一条完善的种子种苗培育链条。园区负责人估算,今年园区繁育的蔬菜种苗将让上万农户可以从中受益。

如何让农民站上有利位置,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在都江堰的农产业重建和调整过程中,“富民”的思路贯穿始终。通过鼓励农民加入农合组织、抱团闯市场,都江堰逐步将在传统农业中“散打”的农民转变为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者,构建起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在都江堰胥家镇,157家农户以契约方式把土地流转给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搭起招商平台,吸引专业猕猴桃种植方。根据契约,农户不仅可以享受租金和产量分成,还能优先到果园打工。通过多次分配,这些农户人均可实现增收2600元。

围绕农业产业化,土地入股、规模流转,保底收购、二次分红等各种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数十万都江堰农户都尝到了产业化经营的甜头: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86元,增长21.5%。

更多增收渠道在一三产业的联动格局中延伸拓展。在猕猴桃、冷水鱼、花卉苗木、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等生态农业基地的基础上,都江堰已经打造出以虹口龙池为代表的山地乡村旅游度假区、青城山乡村旅游区、大观茶坪乡村旅游特色村、虹口高原乡村旅游特色村、向峨乡“四个万亩工程”、十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及安龙徐家林盘等众多乡村旅游区(点)。

如今,依托多条乡村公路和绿道,缀点成线,一张都江堰乡村旅游线路已经悄然铺开,充满张力的网络结构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正隐然若现。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