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茶叶” 从金骏眉看茶叶炒作背后
2007年,原本几十元一斤的普洱茶一度被炒到上千元一斤;2008年,数年前曾被炒作过一次的铁观音再次被炒作,价格由数百元一路飙升至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一斤;2010年,大红袍行情最火爆的时候,每斤售价十万元的顶级大红袍让不少业内人士都大跌眼镜。
不知从何时开始,茶叶已经成为某些人的投机对象,将一种鲜为人知的茶叶炒作成炙手可热的投资品,有人从中一夜暴富,面对炒作后的高昂价格,不少消费者不得不敬而远之。
曾经红极一时的普洱茶如今被放在角落里。 全媒体记者 韩凯 摄
茶叶被炒作须具备某些特质
“一般这些茶叶都是从产地炒起来的,要把茶叶高价卖出去,还要让人们能够接受,只能通过炒作。”王舍茶城一名茶商认为,被炒作的茶叶必须具备某些特质才行,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具有稀缺性,也就是说这种茶叶本身的产量就很低,这样在销售时就很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其次,这种茶叶还应具备地域性,也就是有着浓厚的原产地色彩。“就像普洱茶,大家一说普洱茶就会想到原产地云南,金骏眉也一样,一说金骏眉很多人想到的是桐木关,不知道桐木关的,起码会知道来自武夷山。”该茶商说,除了具备以上两个特点外,大红袍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它的文化底蕴。相传大红袍出现在明代,一名秀才进京赶考,经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一个寺庙里的和尚从山上6棵古老的茶树上采摘了一些叶子作为中药,并最终治好了秀才的病。秀才最终考得状元,他身着大红色的状元服回家时,又经过武夷山,将自己的大红袍脱下来挂在树上,大红袍名称由此而来。
该茶商说,大红袍名称的背后具有这样美好的故事,这恰恰迎合了人们博个好彩头的心理,所以很容易被炒作起来。
产地政府部门成炒作“推手”
张店一名老茶商告诉记者,炒茶之风可追溯到1993年,最早是福建的茶厂加工了少量绿茶,在全国各地试销,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银针和绿毛峰,这两种茶一经推出就赢得了茶客的认可,并很快风靡全国,其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铁观音、普洱茶、大红袍、黑茶等先后成为炒作的对象。
“过去大都是茶厂的炒作行为,近几年开始,原产地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一名茶商直言。“这个市场越来越大,不是随便几家茶厂就能掀起风浪来的,只有政府部门才具有这样的能力。”另一名茶商认为,在福建、安徽等地的一些茶叶产区,茶叶是某些地区的支柱产业,如何将自己的茶叶推销出去,而且还要卖个好价钱,炒作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说到价格,我一直觉得郁闷,明明有的人从我这拿的货,我标的是1000多,他标7000,结果他的竟然有香港老板买走了,我的就没人买,为此朋友经常劝我把茶叶价格标高一点。”张店一茶庄的李老板认为,如今人们购买茶叶很多时候都是作为礼品赠送给他人,茶叶逐渐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茶叶炒作无异于“自杀”
王舍茶城茶商陈先生坦言,进入今年以来,普洱茶的销量持续偏低。“本来真正喝普洱茶的人就不多,现在每月的销量能有3年前的十分之一就很不错了。”有的茶商甚至直言,茶叶的炒作无异于“自杀”。
对茶厂而言,茶叶炒作的直接好处就是推高茶叶价格,但另一方面,茶叶价格一旦被推到一定高度,不可避免地就会失去很多消费者。
“普洱茶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本来喝的人就不多,前几年被炒起来,很多感兴趣的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一名茶商认为,从长远来看,炒作无论是对某种茶叶还是对整个茶叶市场来说都是弊大于利。
“不光是金骏眉,现在整个武夷山的茶都被炒得太厉害,近期金骏眉价格的变化更是离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上万元都有,但是真正桐木关的金骏眉又有多少呢?”武夷山茶商周先生认为,很多被炒作的茶叶,其价格远远偏离自身价值,这种茶叶的寿命注定长不了。
普洱茶的命运似乎也印证了这种说法,曾经在2005年被炒起来的普洱茶,如今已经逐渐被市场所冷落,成交量大幅萎缩。
泡沫即将破灭金骏眉将重蹈覆辙?
一名茶商指出,从以往茶叶炒作的周期来看,被炒作的茶叶大约会在售价、销量高位运行1年至2年,此后便出现销量一路下滑的局面,今年年底将会是天价金骏眉的“大寿之限”。
“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仿冒的,如果仿冒产品充斥市场,这种茶叶很快就会被毁掉。”一名茶商认为,根据前几年普洱茶、大红袍等的经验来看,金骏眉也难逃被炒死的命运。更有茶商预测,金骏眉泡沫会在今年下半年破灭。
但也有茶商不赞同这种说法,张店一茶庄的茶商吴先生认为,虽然现在金骏眉的价格被炒了起来,但它本身产量低,价格肯定要比一般红茶高出不少。吴先生预计,未来金骏眉的价格不会有太大上升空间,但仍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销量也将逐渐趋于平稳。
树立足够多品牌中国茶叶才能有作为
“中国上万家茶厂抵不过一个英国立顿”,这是中国茶叶市场的真实写照。
跟风仿冒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大顽疾。前几年普洱茶被炒得很火,那时能产茶的地方就能生产“普洱茶”,安溪铁观音崛起时,各产茶区也都纷纷效仿,如今金骏眉在市场上独领风骚,很快又引来各路李鬼。
“出现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市场管理混乱,主要表现在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仿制门槛低,监督控制不力,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可以畅通无阻;二是茶厂缺乏市场营销手段,茶农和茶厂善于生产,却很少懂得推销,更谈不上品牌意识,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茶叶同质化现象严重。”厦门茶叶市场的黄先生说。
有茶商认为,中国茶叶要改变现状,必须走品牌营销之路,只有树立了足够多的茶叶品牌,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竞争环境,中国茶叶才能有所作为。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