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业—从春茶产销看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11-04-13 10:40:51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新闻提示
贵州茶业潜力巨大,目前正处在加快发展初期,面临种植结构、行业机制、加工机械生产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作者以茶周刊主编和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身份,在了解了大量的行业信息基础上,从今年贵州春茶产销形势价格分析入手,进而提出我省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建立预警体系、优化种植结构、建立联动机制、循环利用、茶叶加工制造业等方面提出建议,对我省茶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系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2011年,受持续低温凝冻天气影响,贵州省春茶开采时间普遍稍晚,经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西部开发报·茶周刊联合调查分析预测,今年贵州省春茶已在3月下旬大面积开采。但由于受低温天气的影响,春芽的孕育周期增长,催生出更多有机物质。同时低温天气也杜绝了虫害的发生,2011春茶品质比往年更好。
今年春茶产销形势判断
今年全省春茶总产量比2010年增加20%左右。随着全省茶叶内需的不断增长,今年春茶价格将保持稳中有升,卖方市场态势将持续。
2011年1月以来,贵州大部分地区受低温、降雪、霜冻的影响较为严重,其中海拔较高的毕节,六盘水地区成了霜冻的重灾区,损失较重。调查数据显示,海拔较高的毕节,六盘水地区部分茶园茶苗死亡率达70%以上、各产茶县春茶减产20-25%左右,没有出现茶园出现绝采状况。黔东南、黔南和贵州局部地区茶园开采时间较晚,受灾较轻,春茶生产总体情况较好。虽然总产量略有减产,预计整个春茶产量会高出去年同期。
从品种结构来看:尤其是早茶品种和高海拔茶园受灾最为严重,一些当地群体中抗冻性强,茶叶萌发时间晚,受冻情况较轻,如石阡苔茶,贵定鸟王茶等地方性品种影响不大。
居于以上情况,并综合其他情况,对春茶产销形势作如下判断。
产量
受冻害影响,预计各重点产茶县份春茶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5%,比2008年上升20%左右,从开采面积上看,预计比去年增30%。欣喜的是,低温凝冻过后,各地采取了补救措施,随着后期天气回暖,加上新增茶园的投产,在产量上可以弥补前期的部分损失。预计今年春茶总产量比2010年增加20%左右。
价格
由于今年春茶开采时间分散,全省春茶开采时间从3月下旬到4月初不等,减轻了采摘“洪峰”造成的压力。返乡农民工的增加,预计今年采茶工短缺的现象有所缓解。但随着全省茶叶内需的不断增长,今年贵州春茶价格将保持稳中有升。
产量的下降使产品的价格出现了必然性提升。
根据市场调研及各县所提供数据显示,2011年春茶价格前期涨幅与上年相比,增幅上涨了15—20%。中后期春茶价格涨幅波段预计在5—10%之间。
总体看,今年春茶价格预计上涨20—25%。上涨幅度较高的有湄潭翠芽,都匀毛尖,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梵净山翠峰茶等贵州十大名茶。
销售
2011年春茶对茶农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茶叶处于卖方市场,茶农主动权和议价权增加;忧的是受灾害影响,可出售的数量不多。
在批发环节。根据对贵州几个大型茶叶批发市场的调研了解,目前基本没有库存,市场需求旺盛。湄潭翠芽,都匀毛尖等个别品种出现茶商抢购的现象。
春茶内销
总体上看,绿茶、乌龙茶、红茶市场趋热,白茶平稳发展,大宗茶特别是茶楼、茶馆的茶艺用茶有所增加,特别是贵阳的茶馆、茶楼饮用绿茶、红茶,呈上升趋势。
调查预测,今年贵州春茶市场销售仍然旺盛。
在贵阳,不仅高档茶消费呈上升趋势,大宗茶叶消费仍稳中有升;凯里,雷山等旅游热点随着游客的增多,茶叶消费连年上升,已成为贵州茶叶销售新的增长点。
从太升茶叶市场了解到,众多茶商对春茶绿茶、红茶等市场看好。从茶青收购价格来看,湄潭,凤冈,都匀等主要产茶区价格达到了每公斤200元,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上浮30%,农民受益较大,预计仅茶青一项,贵州茶农每亩可新增收入500元左右。
据了解,今年全省各地将举办众多的茶文化旅游会、文化节等系列茶事活动,将为拉动贵州省茶叶内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后期市场预测
近期,从气象部门获悉,各主要茶叶产区今后一段时间天气良好,茶叶采摘从3月底进入旺盛采摘期。随着产量的逐步恢复,预计与2010年同期对比,贵州多数县份产量仍将保持稳定,个别出现增长的势头,加上新增茶园投产,后期产量总体放大,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期的空缺。
我省茶业存在问题分析
许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的老茶园,茶树普遍老化,产量少、产值低,亟待改良;传统的茶叶加工不适合大生产;防范自然灾害能力因种植技术含量不高而偏弱。
加工技术瓶颈
近年来,贵州茶叶发展迅速,许多小企业由于生产加工技术跟不上,产品的香气及工艺有待改进,造成加工成本上升。
目前,贵州传统的茶叶加工不适合大生产,这就需要分工合作的理念。形成公司+公司的模式,核心企业打造出产品的标准,通过拼配,逐渐对多个中小企业的产品整合,从感官拼配向标准化的机械拼配转化,在这样的格局中,茶叶品质和价格也将会得到提高。
老茶园改造成当务之急
目前贵州省部分茶区仍有许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的老茶园,茶树普遍老化,产量少、产值低,亟待改良。
近年来,在省农委等政府部门和茶叶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湄潭,安顺已经着手开展嫁接改良老茶园的工作。老茶园改造有待进一步在全省铺开。
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偏弱
近几年来,自然灾害一直都是影响贵州省春茶生产的主要因素。2008年的冰灾以来,对贵州新老茶园影响甚大。今年的冰灾虽比2008年有所缓解,也成为影响春茶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茶园防凝抗灾,是降低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新茶园的开发更要重视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春茶的稳定生产。
发展贵州茶业的对策建议
建立茶叶预警体系;优化茶叶种植结构;建立贯穿行业的联动机制;茶叶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茶叶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高度重视茶叶加工制造业。
-建议一:
建立茶叶预警体系
茶叶属于农作物,长期以来“靠天吃饭”,天气因素对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全省春茶受低温、降雪、霜冻、干旱等气候条件影响,造成全行业重大损失,茶农收入大大减少,众多以茶为生的农民经济收入受到损失,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山区地方经济的发展非常不利。
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种被动局面,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茶叶行业预警体系是当务之急。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茶业预警体系,才可以做好事先准备和防范措施,并通过已建立的渠道,第一时间将灾害信息传递给茶企和茶农,使之得到有效预防。
-建议二:
优化茶叶种植结构
近年茶叶市场销售情况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现,政府、企业和农民发展茶叶产业积极性高涨。作为竞争的重要噱头,“早茶”成为宣传推广的重要特色与卖点。
为抢早上市,龙井43号、乌牛早等特早品种得到部分产区的大力推广,普安、晴隆等地都有大面积种植。由于冬春交替季节,天气不确定性因素较高,无形中增大了茶企和茶农的生产风险,因此优化茶叶的种植结构,引导种植如群体中等传统品种,合理搭配,拉长生产时间,有效利用自然规律,才能避免和降低相应的经济损失。
-建议三:
建立贯穿全行业的联动机制
信息的不对称性已成为制约全省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008年突发性自然灾害及2010、2011年异常天气状态的发生,都启示贵州茶叶行业要形成统一组织,建设稳定机制,开展长效工作,共享成功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行业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及时开展信息互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协调,争取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保证行业的利益。
-建议四:
茶叶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
如果单靠发展名优茶,一亩茶园产值大约就在3000元左右,按照贵州茶叶行业“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期末,我省将发展500万亩茶园,实现产值150亿元。这只是茶叶产业的第一个环节。
如果把茶叶的元素进行多元化开发,应用到茶叶相关的领域,后续发展优势将会更大。在一些发达地区,以茶叶为系列开发出的产品比传统的茶叶价值高出若干倍。我们相信,只要通过努力,我们可以把茶叶做成更大范围内、广义的茶产业。
-建议五:
高度重视茶叶加工制造业
近年贵州大量购买江浙一带的茶叶加工机械,厂家把实际价格比在当地销售提高了20%以上,导致了贵州整个茶产业的装备投入较高。以湄潭的名优茶生产为例,10000元的产值,其清洁化生产线,所需要投入的加工机械大约在6000元左右。如果要做1000万产值的生产线,意味着装备投入就是600万元。
按这样的数据来换算,贵州将发展的500万亩茶园,全部投产进入盛产期,预计设备投入就达60亿元左右。尽快填补贵州茶叶机械制造业的空白和开发适应贵州茶叶品质的加工机械应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