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生态产业 沐川茶香满“绿道”

发布时间:2011-04-01 10:04:10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沐川县城向北驱车10公里。新凡乡被一片葱绿包围,这里正是沐川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及茶叶基地所在地。

“今年春茶产量基本和去年持平,春茶单芽售价平均提高了20元。”一枝春董事长杨昌银声音中透着喜悦,去年鲜芽最高售价50元一斤,今年最高卖到72元。

在这个全省第二家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增收背后是整个 “绿色经济”的提升和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

“沐川将采取‘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发展名牌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坚持特色优势、连片开发、产业化经营、尊重农民意愿的基本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发展茶叶产业。”沐川县委书记廖克全表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省委“3212”发展战略,沐川将建成全省茶叶产业基地强县。

用好生态这张牌

在沐川人眼中,“绿色”、“有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依托山区特色资本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沐川提出了“绿道沐川”的发展思路。这个起源于70年代的词“绿道”greenway,本意包括两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这一概念在沐川有了新的诠释:“走生态路,打有机牌”,以建基地、扶龙头、拓市场、创品牌、建系统为重点,作力打造以茶叶、黄白姜、苦笋、金银花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尽力提升农产品的品格、品牌、品位。

茶叶,便是其中最重要的绿色产业之一。

沐川发展茶叶由来已久:解放初期,沐川是全国重要的“边茶”生产地,所产“边茶”销到全国各地,新中国成立后,全省第一次茶叶工作会议也是在沐川召开的。

这源自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环境。宜茶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00—1200米,雨量充沛、立体气候明显,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无大气污染。据抽样检测,沐川全县土壤有50%符合有机茶产地标准,具有开发早茶、有机茶和高山绿茶的优势。

“沐川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四川首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首批省级生态县,自然生态资本好。”沐川县农业局局长黄明高介绍,2000年以来,沐川采取企业投资、业主开发、订单作业等方式,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全县逐步形成了马边河流域和沐溪河流域两大万亩茶叶产业带。

2010年底,沐川茶园面积达14.4万亩,两大茶叶产业带集中分布在两河流域的七个乡镇、面积13万亩,占总面积的90.3%。2010年全县茶叶总产量4042吨,总产值1.2亿元,鲜叶产值8600万元。全县种茶农户约2.5万户,从业人员8万余人,茶农人均茶叶纯收益380元。每年可就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人均务工收入4000元左右,挑起了种植业增收的大梁。
[pagebreak]
  打响“双品牌”战略

2010年4月,“峨眉山茶”获得与世界质检及品牌管理体系完全接轨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2009年,乐山茶业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四川省各市(州)第一。2010年,借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契机,乐山实施“‘峨眉山茶’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创建“中国绿茶之都”。

沐川一枝春成为乐山茶叶企业“五朵金花”之一。实施“峨眉山茶”区域品牌加企业品牌的 “双品牌”战略,2011年,沐川茶叶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一枝春”打造成省级著名品牌,提高沐川茶叶的市场知名度和消费认可度。在主产茶区新组建专合组织10个,引导龙头企业自建生产基地,通过定向收购和签定订单等多种形式,确保全县订单生产覆盖面积在12万亩以上。

一系列思路正在实施:

强力推进基地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要求,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中连片打造特色鲜明的万亩乡镇和千亩村社,在沐溪河流域和马边河流域形成两大核心茶叶产区。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6万亩,改造低产茶园3.4万亩,建设茶叶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40个。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沟、池、路、凼等配套设施。

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按照资金管理渠道、性质、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打捆用于基地建设。引导金融部门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多方提供贷款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业主集中连片开发,形成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外来资本多元化投资格局,保证茶叶基地建设资金投入。
 
  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病虫防治、加工、储运、销售和产品质量等标准,形成科学、统一、权威的茶叶产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基地农产品生产管理制度、生产记录档案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实现产地环境优良化、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生产过程规范化、产品质量优质化。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基地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无公害100%,名优茶50%以上。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对基地农产品进行全覆盖监管。

高科技贡献效率。依托龙头企业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和繁殖无性良种,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推广绿色防控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搞好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沐川县长黄伯勇表示,至2012年,沐川茶叶面积达到20.2万亩,产值3.8亿元,农民人均茶叶产业收入1680元以上,实现全县农民“人均一亩茶,户户奔小康”的目标。
[pagebreak]
  从售鲜芽到售品牌

3月,沐川县新凡乡罗柘村一组,四川一枝春茶业公司今春出产的“一枝春牌李家山有机绿茶”装车启运,销往成都、北京。

一枝春的成长史,浓缩着整个沐川茶叶产业的发展轨迹。

1993年,创建了37年的“四川省乐山专区茶场”完成转型,组建为“四川沐川茶叶集团公司”,2002年3月转制为“四川一枝春茶业有限公司”,品牌打造由此而始。

2007年,杨昌银在新凡乡罗柘村建立了新厂,包括初加工、精加工、包装、仓库、化验室、检验室等,建筑面积数千平方米。正式开始打造一枝春这一品牌。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3000多亩茶叶基地,同时,一枝春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发展方式,与2800多户农户与一枝春建立了订单农业合作关系,茶叶种植面积达11550亩,每亩土地的年收入可提高到2000元,比过去翻了一倍多。

今天,沐川茶叶要发展,最迫切的就是自主品牌建设。

3月22日早晨,杨昌银打开电视看到这样的新闻:3月,西湖茶叶刚刚吐芽还未采摘,茶农就已开始以4万元一斤的价格销售“西湖龙井”。

“过去,我们这里的农民用茶叶换米吃,茶叶的价钱和大米差不多!不是我们的茶叶原料不好,而是我们的茶叶没有加工好!”杨昌银介绍,西湖龙井之所以让人趋之若鹜,就是品牌做得好。

在沐川,通过自主品牌销售的茶叶目前仅占总产量的不到1/3,另外的2/3都是出售鲜芽。究其原因,自主加工的茶叶投入较大,受益还不如出售鲜芽高。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完成自身品牌建设。3月末,在一枝春生产基地,一条从徐州引进的价值80多万元的生产线正式投产,日加工鲜茶1吨,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加工设备。“技术上去了,发展自主品牌的空间更大了。”

除一枝春外,一芽香等品牌也在崛起: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发展规模,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拥有优质高山茶叶基地7200多亩,有机茶园2000多亩。公司长期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等开展科技合作,是市、县茶叶课题的实验基地,2010年获“乐山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为鼓励企业发展,2010年6月,沐川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大发展的政策意见》,规定凡新得到原产地域产品标志认证和有机食物、绿色食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企业或机关,分别一次性嘉勉业主10万元和3万元、1万元、0.5万元,并给以扶持。茶叶产业便是其中之一。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