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2300年,信阳茶当“红”

发布时间:2011-03-21 17:28:47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2010——“信阳红”元年。河南茶人应该牢记这一历史时刻,因为信阳人在2300年的信阳茶业史上书写了新的一页。

如果说“信阳毛尖”开启了信阳茶产业一个时代的话,那么,“信阳红”的面世,则是信阳茶产业又一个时代的开启!

纵览这一波澜壮阔的画卷,这一新时代发端于2009年12月27日,履新河南不久的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到信阳市浉河区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当听到“信阳毛尖”产量很低时,他说,绿茶一般一年只采一季,就是春季,并且春季还分雨前茶和明前茶,这个产量很小。实际上,茶叶一年可以采摘好几季,春季茶以后还有夏季茶、秋季茶,甚至有的地方还有冬季茶。我们现在的绿茶,采完春季茶之后,夏季茶、秋季茶怎么办呢?做绿茶不行,维持不了“信阳毛尖”的品质,那么,夏季茶、秋季茶是不是可以用来做红茶?

信阳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闻风而动。市委书记王铁专门带领有关县区主要负责人亲赴我国主要红茶产区考察红茶生产,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信阳红茶的研发生产进行研究。市长郭瑞民多次深入信阳茶叶主产区,就信阳红茶的开发生产提出明确要求。副市长张继敬先后3次主持召开会议,对红茶开发生产作出动员、规划和安排。根据信阳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市、县茶叶主管部门及有关茶叶生产企业迅速行动起来。市、县、区成立了高规格的红茶开发指挥部,制定了红茶研制百日攻坚行动计划,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执行工作组,即研发认证组、开发生产组、市场营销组、宣传推广组、督查组和办公室“五组一办”。技术上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一方面召开茶学专家座谈会,对信阳开发红茶进行可行性论证;一方面派人到安徽、福建和湖南向权威专家求教,探求高纬度茶区生产红茶的技术理论。两赴安徽、三下福建,走访两省主要红茶产区,对各地的红茶生产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认真研究,虚心学习。引进人才,克难攻坚,上下联动,联合攻关。结合信阳实际进行反复论证,不断地研制试验,吸收“闽红”、“祁红”、“川红”等国内知名红茶的工艺,探索出信阳红茶的制作工艺和质量标准。通过实地考察对比,结合“信阳毛尖”鲜叶原料的小叶种等品质特点,以综合利用夏秋茶鲜叶资源为指导,结合我国高等红茶生产出口能力不足,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的现实,进行产品市场创新,将信阳红茶定位为高端功夫红茶。

在信阳红茶的研制过程中,为了保持信阳毛尖茶条形精美的优点,解决信阳夏秋茶茶多酚含量高、口感苦涩的问题,经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在借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制茶专家的现场指导下,逐步掌握并完善了一套信阳红茶独特的加工工艺。主要表现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艺阶段的创新上,尤其在发酵工艺上,最为强调温度、湿度、鲜叶表面温度、发酵时间的精准控制,以叶片变铜红色、青气消失、现出清新花果香为适度。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10年4月13日,九拓信阳红公司研制的信阳红茶首先面世,接着五云、文新、灵山、佛灵山、光州、辰龙、九华山、十八盘、其鹏、广义、灵鼎峰、磨盘山、黄柏山等一批重点茶企业研制的红茶也相继成功。2010年,信阳市8个主要产茶县区已有30多家茶企业生产红茶,产量50多万公斤。

信阳红茶以其条形好、色泽好、成份好、品感好的良好品质,一面市便好评如潮。在此后不久举行的信阳国际茶文化节上,各地客商举杯品茗,纷纷叫绝。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刘枫在信阳第十八届国际茶文化节开幕式致辞中说:“‘信阳红’红茶初出茅庐,便茶香四溢,获得好评,赞誉有加。”在2010年9月17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的“信阳红”品质鉴评会上,鉴定专家组对“信阳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信阳红”外形条索紧细,色泽棕润多金毫,内质汤色红亮,香气甜香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匀红亮。

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对信阳红茶的研制高度关注,不仅为信阳红茶的研制点题,并且对信阳红茶给予准确定位,高度评价,推介给力。2010年4月26日,卢书记在信阳茶文化节前夕,品过信阳红茶后,非常高兴,称赞其品质好,可与国内一些著名红茶媲美,并给其命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信阳红”。11月1日,卢书记到信阳调研再次品尝“信阳红”时说,大红袍具有的特质是岩香,铁观音具有的特质是铁韵,“信阳红”因其有大别山及淮河的孕育,具有其特有品质,“信阳红”的品牌定位就是——“泉香、水香、石香,与众不同”。卢书记对前段“信阳红”的研制和推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今后信阳茶产业发展作出明确指示。去年8月31日,卢书记会见参加第十六届全国省区市党报总编辑新闻出版工作研讨会代表时,向与会来宾推介“信阳红”。他笑着说,信阳的红茶跟福建的正山小种差不多,比福建的坦洋工夫要好。坦洋工夫是地瓜味,这个是桂园味,味道要好一些。一般的红茶都是以精选绿茶后剩余的“边角废料”为原料,经过发酵处理制成红茶。但是,我们信阳的红茶,都是使用质量上好的夏季和秋季好茶作为原料制成的。

省委领导的关怀和支持给信阳市广大干部群众增添了大力发展红茶的动力。信阳市委、市政府采取“高端策划、媒体造势;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创新载体、三地联动”的方式,于2010年10月份分别在北京、郑州、信阳三地举行了一个月的“信阳红风暴”活动。广邀名人、名企、名家、名媒参与,饮茶、品茶、论茶、赏茶。各地活动声势浩大,  内容丰富,书记、市长及信阳茶人身披绶带在聚会现场、大街小巷,宣传“信阳红”,全面扩大和提升了“信阳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品牌宣传营销推介模式,深受业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pagebreak]

“信阳红”横空出世,一茗红天下。“信阳红”的研制和生产,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创新,它带给信阳茶产业乃至河南茶产业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一是长期困扰信阳茶产业发展的夏秋茶利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长期以来信阳以生产信阳毛尖著名,多用春茶做绿茶,对夏秋茶利用率极低。据统计,在此之前,仅浉河区每年就有大约1200万公斤夏秋茶被白白浪费掉。通过这场绿红嬗变,在传统绿色中增添了一抹亮丽红色,使夏秋茶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二是大幅提高了茶农的收入和茶企业的效益,为茶产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河报记者2010年9月上旬到信阳狮河区采访,过去这时冷清的秋茶交易市场今年却排起了长长的队卖鲜叶。据狮河区茶办介绍,从夏天到现在,全区每天收购茶叶鲜叶6000多公斤。刚卖完鲜叶的茶农王大妈告诉记者,今年她家的茶叶收入是去年的三倍多。据了解,“信阳红”开发生产后,可使每亩茶园每年增收2000元,全市每年可增收20亿元。据调查,全市平均每斤红茶售价300元以上,有的企业红茶平均价格600元以上,比夏秋茶增加两倍以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刘枫亲笔题词:“信阳红,健康之宝,致富之源”。目前许多茶企业都在为加大红茶生产厉兵秣马。一些茶企业购进了大批生产红茶的机械设备,五云茶叶公司引进了国内先进红茶生产线,年可加工红茶100吨,光山辰龙茶叶公司引进印度CTC红茶机械化加工生产线,年可生产红茶3万吨。

“信阳红”带给信阳的不仅仅是茶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增收,它将成为信阳人的又一张新名片,为信阳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信阳红”的开发生产,推动了茶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红茶研发成功,为转变发展方式探索了一条好路子,为提升发展水平奠定了好的基础,展示了信阳茶产业的科技进步,拓宽了茶产业的生产领域,延长了产业链条,有利于充分发挥茶产业的后发优势。红茶研发成功,使茶产品结构趋于合理,红茶、绿茶比翼齐飞,相得益彰,“信阳毛尖”和“信阳红”的良性互动,必将极大地推动信阳茶产业的更大发展。

“信阳红”开发生产给信阳茶产业带来的深刻变化昭示我们:  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引领茶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是“信阳红”的诞生打破了高纬度不能生产红茶的禁忌,打破了信阳长期不能生产红茶的历史。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姚国坤说:  “信阳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打破了信阳不产红茶的记录,结束了信阳不产红茶的历史;二是结束了红茶不过长江的记录,创造了高纬度产红茶的最北记录,填补了中国产茶的历史记录。”教科书上说,长江以北地区不能生产红茶,信阳的地理环境不适合生产红茶。

“信阳红”的诞生,把“不能”变为“可能”,打破了红茶不过长江的魔咒,开创了高纬度生产红茶的新纪元。五是“信阳红”的开发生产,奏响了转变观念的最强音。卢展工书记在会见全国省区市党报总编辑新闻出版工作研讨会代表时风趣地说:“同样的茶叶,闲着也是闲着,不采、不利厨就浪费了。很多东西,只要理念转变一下,就会有效。”他在11月1日到信阳调研时又说:“推出信阳红,靠的是转变观念。进一步发展信阳红,还要不断转变观念。”信阳市委书记王铁在2010年全市茶产业发展大会上以数千言的讲话大谈“以观念之变兴茶富民”。一个观念的创新,不仅催生了一个前景光明的新产业,而且带来了转变观念的思想洗礼。

有人说“信阳红”的诞生是一座丰碑,它记述了信阳茶人产品创新的艰辛和辉煌;有人说‘;信阳红”的诞生是一座灯塔,它照亮了信阳茶人以产品创新引领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前进方向;有人说“信阳红”的诞生是一把金钥匙,它开启了信阳茶人的智慧之门,  以观念创新来发展信阳的茶产业,壮大信阳的茶产业!

我们不应也不会为现在取得的成绩陶醉,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信阳红”的生产开发才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阶段,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需抓紧制定,以维护产品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逐步实现“信阳红”高中低档全覆盖;加工忌遍地开花,应适度规模化,建立茶农卖鲜叶——龙头企业加工销售的产加销模式;注册“信阳红”公共商标,加强原产地标记保护,做优做强做大“信阳红”品牌。

[pagebreak]

我们对“信阳红”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茶正在向多元化发展,红茶特殊的工艺和良好的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特别是年轻一族,城市白领,认为喝红茶是一种时尚。据统计,国际市场上,红茶贸易占全球贸易量的80%,近年来稳中有升。这些有利因素为信阳开发生产红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信阳地处江淮之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特别适宜茶树的生长,  因此这里生产的茶叶多次在国内外展评中夺得大奖。特别是信阳纬度高,昼夜温差大,茶叶内含物质非常丰富,为“信阳红”的生产提供了优质原料。“十一五”期间,信阳茶园面积由65万亩发展到1.50万亩,开采面积达90万亩,今后每年都有15万亩至20万亩新茶园进入盛采期,“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茶园面积30万亩,为“信阳红”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充足原料。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信阳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和强有力领导下,经过信阳广大茶人的坚持不懈努力,信阳茶产业一定会再创辉煌,“信阳红”一定会越来越红,红遍中国,红向世界。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