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早”茶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2-14 18:20:57 来源:中国网  编辑:作者:张垚 蔡元强 

茶界和饮茶爱好者一直在找寻一个答案:何为好茶?以往的评判是:外形秀丽、香高味醇、叶底鲜活……

但长久以来,宜宾早茶一直在用事实证明,标准答案远不止这些。因为一个“早”字,就几乎可以囊括一切,所以“明前茶”就成为了茶中佳品。

事实上,相比多数“明前茶”来说,宜宾早茶的采摘时间要早得多,以至于近年来有“看春晚喝宜宾早茶”的经典流传。不过农业生产经常因气候条件的变化而深受影响,比如今年宜宾早茶的采摘时间,就相比去年稍晚了一些。可即便如此,相对其他先进茶区还是要早很多。

2月13日,宜宾早茶开始开园采摘,对饮茶爱好者来说,意味着2022年春天的第一口鲜有可能就从宜宾早茶开始。

上市早: 满足饮茶爱好者的第一口“鲜”

一直以来,当北方还是雨雪纷飞时,宜宾早茶就早已为饮茶爱好者送去了大自然赋予的第一口鲜:看春晚喝宜宾早茶,甚至成为了部分饮茶爱好者春节生活的一部分。

宜宾,地处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条大江的交汇处,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的美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对气候产生影响,造就了宜宾冬季气温高春季回暖早的特点,使得这里的茶树发芽特别早,比四川省其他产茶区早7-15天,比国内其他同纬度产茶区早30-45天。

正如宜宾江安县竹都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加奎所说,“ 受印度洋季风气候的影响,我们这里1月均温在10℃-12℃,只要气温达到,茶叶一下就发芽了,所以我们这里的早茶最早1月底就可以采摘上市,通常每年立春前后就开始忙着接单了。”

“这里的茶叶采摘期比较早,而且品质不错,每年我们都会过来收购茶叶。”2月9日,来自浙江的茶商郑先生在接受宜宾当地媒体采访时说,为了等候第一批春茶,他提前一周就来到宜宾做收购准备工作。

郑先生此行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参加2022年第十五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因为这场活动的主会场今年在宜宾高县,所以立春刚过,高县的茶企、茶商们便紧锣密鼓地进入了工作状态。

有数据统计,宜宾早茶产区分布在宜宾市辖区内的翠屏区、叙州区、高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等七县三区,种植总面积达112.4万亩以上,种植和产量规模都很大,能基本满足市场对第一批明前茶的需求。

如此广阔的种植范围,覆盖了宜宾市的每一个区县。不难看出,宜宾是一个非常适宜茶叶生长的好地方。在这里,特殊的水文地貌符合《茶经》中茶叶对“巴山峡川”这类自然环境的基本要求,也印证了另外一个事实:茶叶最早的栽培,发源于北纬30度的中国。

茶史早: 神秘的北纬30度成就宜宾3000年人工种茶史

众所周知,茶叶的生长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其中,气候、湿度、水分、土壤成分等条件十分重要。

北纬30度,似乎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这条纬度线上的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年无霜期长,是天然的产茶宝地。中国十大传统名茶中,有9个都存在于这一纬度上下,中国两大优质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被一一穿线而过。

宜宾,就处于两大优质茶区之一的西南茶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宜宾早茶香了3000年,且有史为证。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西至僰道……园有芳香香茗……茶蜜……皆纳贡之”,其中“僰道”即现在的宜宾。在公园前1022年,“僰人”因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侯立国,由于立国之地产茶开始向周武王进贡茶叶。

2011年,宜宾作为茶树发源地之一再添物证。

当时,宜宾古茶树考察鉴定组在叙州区天宫山通过现场考察,鉴定了一株树高20.34米,胸径达34.4厘米的野生大茶树,发现其树龄在千年以上。并在其周围50米范围内,还发现了多株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同类古茶树,共同构成了天宫山古茶树群落。而这,也从另一个维度诠释了宜宾早茶“早”的含义。

关于宜宾种茶史的“早”,在《华阳国志•巴志》之后,事实上历朝历代都不乏记载。

据唐代《膳夫经手录》记载:“帷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此时宜宾是长江上游茶叶运输的重要港口。故有谚道:“僰道茶业多少事,万里长江向东流”。

彼时,因宜宾特殊的地理位置,“茶马互市”十分兴旺,各地大力发展茶业,用以换取马匹、盐及其他日用品,形成了专门的“买马场”和“茶马交易市场”。宋朝时,全国共设立了8个买马场,其中宜宾就有2个。

清末至民国年间,宜宾茶销往西藏, 称为“南路边茶”或“下河茶”,是做“康砖”的好原料,特别受西藏同胞欢迎。但也因政策的限制,只注重边销茶的生产,忽视了中高档名优茶的开发,致使唐代贡茶“梅岭茶”、宋代“龙芽茶”、明代贡茶“鹿鸣茶”、清代“塘坝黄芽茶”“黄郎毛尖”“明前白毛尖”也相继失传。

起步早: 解放后政策加码重振茶业繁荣

资料显示,在解放前虽然因种种原因导致曾经的历史名茶相继失传,但宜宾茶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完全断代,宜宾早茶“早、嫩、快、好”四大独有特色,在这一时期已逐渐凸显。

这也让解放后的人民政府十分重视。为确保茶农收入,促进生产发展,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刺激和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大力开荒种茶。

数据显示,到1984年,宜宾茶园面积已多达36万余亩,产量1.5万多吨;到1985年,宜宾市茶叶仅出口创汇就高达841万美元;1986年,宜宾被确定为四川省十二个出口茶生产基地县(市)之一,这标志着宜宾的茶叶生产开始初具规模;而到了2008年底,宜宾市全市茶园总面积高达45.2万亩,年产量2万吨,成为四川省最大的产茶地区。

此后,宜宾市委、市政府在重视茶叶生产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宜宾早茶”的品牌建设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将其作为全市公共区域大品牌来打造。

时至今日,“宜宾早茶”已相继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等8部门认定为宜宾早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时还获得“宜宾早茶”“川红工夫”等茶叶公共区域品牌5个、地理证明商标4个、有机食品(茶叶)认证5个、绿色食品(茶叶)认证31个、驰名商标1件、四川省优质品牌农产品6件。

不得不说,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后,宜宾茶产业发展成绩斐然,茶业发展从解放后的“茶行业”变成了如今的“茶产业”。而这样的成绩,并没有阻止宜宾茶产业继续发展的步伐。

2022年2月13日,第十五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在宜宾高县举办。从2008年举办首届早茶节、2017年举办首届国际茶业年会开始,“一会一节”还将带着宜宾茶品牌勇往直前,在促进“四川川西南早茶产业集群”建设的同时,助推乡村振兴。(通讯员:张垚 蔡元强 图/黄妙龄)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