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撬动一“叶”成大“业”——国网福建电力助推安溪“质量兴茶”纪实
从贫困摘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国百强,在安溪县发展历程中,茶产业作为特色、支柱、民生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心骨”,是群众生活的“顶梁柱”。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有限公司稳茶业发展基调,做实服务民生文章,推广电能替代助力茶产业绿色发展,以全环节跟踪服务助力铁观音质量兴茶。
“绿韵”环抱茶飘香
制茶机械运转声、稻田蛙声、果树鸟鸣声……入秋的福建泉州安溪县,奏响了圆梦小康生活的“丰收曲”,茶农们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每年5月和10月是安溪铁观音春、秋两季茶叶的集中采制时间,伴随制茶进入“电气化”时代,电网尖峰负荷与制茶高峰期“相约而至”。每一次茶季,都少不了国网福建电力铁军(安溪海丝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身影,走访排查、监测负荷、无人机巡视、24小时抢修值守……他们如期履约、悉心守护。
2020年,安溪县茶园面积60万亩,年产量6.2万吨,涉茶总产值2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6%来自茶业,这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大民生。
“好山好水出好茶”,品质最好的铁观音只能产自得天独厚、青山绿水的安溪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茶产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在所有的茶类中,铁观音的制作最为复杂。“半发酵”乌龙茶制茶技艺,需经历3个阶段、10道工序、36个小时的连续制作。然而,传统烧煤烧柴制茶方式,不仅有害环保,而且存在火候难控、效率低、品质差、投入成本高等问题,这就催生出了电制茶工艺。\
“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制茶机械,供电公司给村里增加了变压器,炒茶速度比以前快了好几倍,每年秋茶我能制作约5000斤毛茶,可收入30多万元!”家住安溪县龙涓乡吉山村的谢君土感慨道。谢君土是一名退伍军人,2003年退伍之后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地道的茶农。吉山村的茶产业已传承百年,茶园面积约2500亩,全村1200多人中约90%人员均从事茶产业。
在谢君土的记忆里,过去村民做茶设施较差,要捡枯枝、烧柴火,费时费力又污染环境,茶叶质量也不高。近年来,国网福建电力深入开展电能替代,电制茶逐步走入茶农家中,烧柴制茶的方式逐步消失。目前,吉山村茶产业的电气化水平达到95%以上,吉山村的经济蒸蒸日上,环境也越发美丽。
绿色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而可靠的供电保障和优质服务,则是推动茶业绿色发展、助力茶农增收致富的有力引擎。安溪县地处丘陵、山脉地带,农村居民制茶点星罗棋布,要满足每一户茶农的制茶用电,就得在电网建设上下足“绣花功夫”。2021年,国网安溪县供电公司在祥华、感德等主要产茶乡镇投资4857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134公里,新建及改造22个配变台区,以稳步提升的供电质量,按下茶产业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
安溪县目前已有全电制茶生产线20余条,茶叶年产量从2000余吨到6.2万吨,扩充了近30倍,电气化制茶使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如今,走进各产茶乡镇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作坊,杀青机、炒茶机、摇青机……所有茶叶炒制机器都在不停的运转,阵阵茶香迎风飘来沁人心脾,不见炊烟,也无烟火味。
2020年6月15日,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与福建安溪八马茶叶有限公司签订《农业物联网技术合作协议》,以创新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下一步,国网安溪县供电公司将携手八马茶叶有限公司等茶企、茶叶合作社,进一步推广电制茶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助力茶农茶企增产增效,铺就安溪县茶产业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
“嵌入式”服务实现“因茶兴业”
遥望茶山云雾绕,采茶山歌入梦来。近年来,伴随茶文化的传播发展,茶产业链拓展延伸,“茶庄园+”模式释放出澎湃发展新动能。据悉,自2016年起,安溪县已培育茶庄园22个,通过庄园化运作,拓展出的旅游新业态让更多人前来体验安溪这片土地的茶文化。每逢周末、节假日,茶庄园内的“全电民宿”都会入住来自各方的游客,赏茶山、品香茗、体验制茶、茶艺比拼,别有一番滋味。
一叶兴,百业旺。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旅游、包装印刷、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为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国网福建电力有限公司主动对接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趋势,细化措施、优化服务,真正做到产业项目建到哪里、电力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乡村振兴、茶农致富赋能。
今年9月份,国网福建电力铁军(安溪海丝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一行人,在海拔高达580米的西坪镇云岭茶庄园里,对生态茶园内灌溉、光伏驱虫装置等电力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一抹红色在青山茶园中尤为亮眼。
“从安溪最早的国营老茶厂,如今发展成为集茶叶生产加工、茶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茶庄园。这20年来变化很大,发展迅速,充足可靠的电能和优质供电服务,成为了助力我们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安溪云岭茶庄园经理肖小云说道。
服务不畏山高远,更“嵌入”到采茶、制茶、包装和销售全环节。国网安溪县供电公司统筹部署,发挥基层党支部堡垒作用,实行“一乡镇一队伍”、分片包村定点机制。每次茶季提前谋划,对各产茶乡镇的茶企、茶叶合作社及茶农的生产用电情况进行调查和摸底,动态跟踪服务茶农茶企的用电需求,在蜿蜒茶山上奔波的“茶乡亲情服务队”便成了每年茶季一道忙碌的风景线。
“变压器增容改造和全电生产线改造一气呵成,我们秋茶接到的订单已经完成了将近80%,降耗增效两不误!” 福建安溪韵华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汉看着飞速运转的生产线忍不住夸赞道。
由于茶叶外销不断增长,茶罐包装作为茶产业链的环节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福建安溪韵华包装有限公司于2020年成立,用电容量为1000千伏安,生产线都是采用天然气供能方式,不仅成本高,印刷质量和速度也一般,更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面对今年茶季“蜂拥而来”的订单,陈汉犯了愁。
今年9月,国网安溪县供电公司大客户经理在走访中了解到企业发展难题,第一时间组织人员为企业“量身定制”供电方案、生产线改造方案,在秋茶高峰期前,将变压器增容到1800千伏安。全电生产线投运当天,陈汉就感受到了电力带来的实在好处,智能化LED加热方式替代传统燃气循环加热的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印刷品质,还实现了有害气体、固体废弃物零排放,助力企业走向“质量效益”发展之路。
为推动茶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安溪县全面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从昔日“烧柴佬”解放出来,经过近几年的爬坡过坎,合作社模式日渐成熟,步入了正轨。国网安溪县供电公司深化应用“双长”融合机制,通过供电网格“格长”和合作社“社长”对接联系,推行“1+0”(一站式、零距离)服务模式,按照合作社生产计划提供“细致入微”的供电服务。
“现在制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电力,供电服务有专人对接,让我们很省心,也很放心!”当地制茶龙头企业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质量总监刘金龙夸赞道。该合作社采用“集中种植、集中农资、集中技术、集中生产”的模式,带动周边4个自然村6000多户农户制茶致富,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此外,国网安溪县供电公司积极开展茶产业用电大数据分析,推动与安溪县“数字茶叶”云平台数据共享,为茶企、茶农量身定制用能方案,引导企业合理安排错峰用电,进一步节约用电成本。
下阶段,国网福建电力将持续推进制茶电气化和节能提效,推广应用《茶产业用能可视化看板》,使政府、企业及时掌握茶产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茶叶自动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为八闽大地托起绿叶上的乡村振兴路。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