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顾佳创立茶厂踩过的“坑”,一定要避开!
火了一个夏天的热播剧《三十而已》,在一阵阵热闹的讨论声中迎来了大结局。剧中,顾佳一角可谓是红遍全网。她拥有超高的双商,过硬的手段,强大的内心——哄得了富婆,怼得了绿茶,打得过小三。作为全能女超人的顾佳吸粉无数。
从一直“顾家”的全职太太到最后大结局的茶厂生活,顾佳的茶厂可以称得上是她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当顾佳和丈夫许幻山第一次来到剧中那座仙气缥缈的茶园时,漫眼茶田、坐看云海、恍若置身一番仙境。在城市里生活许久的茶周刊全媒体小编,看到这样的镜头,分分钟被惊艳到……
相信不少茶友也和小编一样,向往归园田居的心又再一次跳动起来,如果能盘下一个小茶园,过一过采“茶”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远离城市喧嚣,寻得一方净土多好啊!
随后的剧情发展,顾佳走过了无数“坑”,也让小编感觉到了创业不易。今天,小编带大家回顾一下顾佳的创业之路,看看顾佳都跳了多少“坑”。所以,如果你有心投资茶业,这个也算是一份茶界创业“闭坑指南”。
01签合同前没有做好调研
拥有烟花公司和完美家庭生活,顾佳却一直有危机意识,深知公司表面的亮丽是坐在烟花桶上的危险。为寻求更多资源,开始接触贵妇太太圈。
在一次下午茶当中得知李太太要转让家中的茶园,马上对茶园的信息和资格进行查阅。因为对太太圈资源十分信任,顾佳没有对茶园没有进行实地考察,果断盘下了茶园。
当她接手了茶园后,才发现事情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美好:转让手续和茶园的业务都有问题——茶厂账目混乱存在欠债且有茶叶有机标识已经过期半年之久,面临要么宣告破产止损要么追加投资几百万还不一定能起死回生的选择。
未进行充分调查在并购业务、收购业务中是一大忌。
其实顾佳也做了一点的调研,但过于自信的她的方式仅是通过查阅目标企业的基本介绍,食品流通许可证情况这些表面的信息了解将要收购的茶厂,没有想过在签订该合同请专业人士对目标茶厂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目标公司情况。
创业时,不盲目投资很重要!
要谨慎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如果考察后仍然选择进入,务必找到有行业经验、能力互补的合伙人,从创业最初就做好团队角色定位和搭建。
02茶厂不正规,没有严格的制茶工序
顾佳接手茶厂的目的,一是为了挣钱,二是为了让村民致富。
但从剧情来看,这个坐落在湖南湘西的茶厂,显得非常不正规,怎么看都是个家庭作坊。
剧里一会茶厂厂长讲要上山采芽尖,一会又出现了多见于乌龙茶制作工序的摇青画面,没有严格的制茶工序。实在让人搞不明白,这家茶厂到底是在做哪种茶类。
茶的制作工艺是决定茶品质的关键。以绿茶为例,摊青时间长短或杀青温度会对色泽品种有影响;茶叶加工形状、做形温度、投叶量等因素则可能会对茶叶的滋味产生影响;而茶叶的香气则会受到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和复火等工艺的影响。
在制茶时,应根据茶叶的品种、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加工工艺,以便使茶叶的综合品质达到最佳状态。
03一味追求手工茶
在茶厂,顾佳看到茶叶最原始的种植、手采技术,感动于村里人淳朴的内心。顾佳在拉投资时明确表示对手工制茶的保护之情——在这个求快的时代,手工制茶属于难得,何况一款上好的茶叶前后需要很多道工序 ,只有不断打造精品,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真有必要一味的追求手工茶叶呢?
对于制茶过程变化比较微妙的茶,要靠人工凭经验及时调整手法和温度的茶,比如高端绿茶,好的师傅是好茶的一个保证。不过好的师傅甚至是大师做好茶,也只是整个生产链中的一环,好茶还需要茶叶原料、后期转化(黑茶等)等要素判定。
对于一个进步的社会,多元的时代,全手工的传统工艺必须保护和传承。但是如果有更好的工具可以有利于制出更好的茶,而不去使用,也有不妥。
制茶师傅用电锅炒茶。
比如现在很多绿茶的炒制都是用的电锅,如果还用以前的柴锅,温度控制肯定没有现在精准方便。
如果说用柴锅炒才算传统手工工艺,比电锅炒的茶更好,估计没一个制茶师傅会赞同你。既然柴锅可以变电锅,其他工具只要能更好地控制制茶条件,做出更好的茶,为什么不能用,或者说用了就不是全手工,变得不值钱了呢?
黄山毛峰非遗传承人谢四十在演示手工炒茶。
但他的工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
全手工主要凭个人经验,不同的人制出的茶品肯定不同,同一个人也无法保证每一批都是好茶。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全手工做出来的茶变化万千,这也是手工茶的魅力所在。
但对于一个商品来说,缺乏稳定性,对制茶人和消费者都是一种伤害,制好茶要靠运气,喝到好茶也要靠运气。个人经验和现代工艺的结合,才是制出好茶的关键。
04茶叶天然生长就叫有机茶
在茶山上,顾佳问村长茶叶是否能达到有机标准,村长说不仅有机,连出口的标准都能达到,反而大茶企大茶园做不到。顾佳问为什么,村长说:因为大茶企机械化程度高,又离城市近,人多,车多,污染多,真正的有机无污染一定是在深山里。
深山的茶真的无污染吗?事实上,即便在深山也不绝对,不是茶叶没打药没施肥,就不会有农残有污染。如果茶园周边其他作物打了药,那么空气作为介质传播,飘过来一样会被污染,还有水源也容易传播。
有机也不是不管理茶园,让茶园天然生长就叫有机。符合出口标准的茶,也不是不打药和不施肥。应该是在可控范围内,合理使用肥料,为土壤提供营养补给,这样茶叶的内含物质才丰富,进而提高品质和产量,这才是科学管理。
有了科学管理加机械化生产,才能有标准化,才能保证消费者每一次购茶喝茶不至于品质落差太大,才会有用户粘性,才有销量,否则它永远只是农产品。
如果不进行科学管理,那么茶园无法进行有效的病虫害、自然灾害防御。就像剧中顾佳茶园出现霜冻等情况,直接面临的就是减产。
05产品定位不清
剧中,村长兼厂长的话反映了传统产业的普遍困境:茶厂一直坚持茶叶品质,但没有品牌、渠道,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对市场需求的快反能力弱。
面对亏损现状,顾佳最终没有选择关闭茶园,动用自家资金、融资也要维护茶园生态、继续生产,勇气和责任感值得肯定。她决定创立“空山茶”品牌。
创业初期的大量调研是必须的,要了解真实的市场需求,切记陷入自我想象。在销售上,顾佳开拓了独立咖啡馆、五星级酒店和线下超市作为主要渠道。但“空山茶”品牌影响力太小,客户不买单。在现实中,其实容易面临产品定位不清晰的问题,毕竟几处场景的受众完全不同。开发更差异化的产品或许有所帮助。
顾佳最初在没有专业人士的调研下,盲目找自媒体账号投广告,却只吸引来大片水军,20万砸下去连个响儿都没有,更别提品效合一。吃亏之后,她又想出一招:用户可以在买茶的同时认养茶树。
这种认养模式其实并非新创,借助一物一码、在线直播等数字化技术,增强信任;又类似线上养成游戏,增加体验感和见证感,延长产品生命周期,适合众筹方式冷启动。
有新的传播方式、用户获取渠道和增量人群需求,就会有新的红利产生,被精细化打磨的品牌必会找到机会。同时,中国有良好的品牌基础,既利好新企业,也为传统企业带来突破空间。
现实中,有的茶友因为喜欢茶,就想开个小店或者投钱做起了茶厂或茶品牌。
如果没有经验,也没了解清楚行业,只因为喜欢和主观认为茶行业很简单,势必会有顾佳一样的经历。
创业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只有自己熟悉的东西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运营操作技巧,有句话:隔行如隔山。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经营之道,如果创业初期就选择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那就要花费时间去学习,这样不仅会感觉到很累,可能还没效果。
不管做什么项目,都要实地考察了解市场,看看市场到底需不需要投资的产品,客户群体是哪些,目前有很多行业都是待开发,如果发现该市场有潜力,可以花多点时间打开市场,做一些详细的计划,如何把产品推入市场等等。
创业做生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做长期的打算,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来维持后期的开支。一定要清楚自己手里的资金,千万别盲目投资。
(文章原创:编辑部 茶周刊)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