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发展茶园认购、大数据管控、联合抱团等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0-07-10 23:24:02 来源: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  编辑:-- 

以地产的思维运作茶业,带动多方发展;大数据管控产供销一条龙,及时对茶农进行指导,对市场进行研判,精准施策;合作社联合社通过抱团发展,优势组合,实现合作共赢等新模式颠覆了传统茶企卖茶的概念。这些新理念、新做法的出现,促进安溪茶界的发展变革。

3a8dbbabb82471d54931c100056e180a.jpg

茶园经营新模式,助力强村富民

东方美茶庄园推出的“茶旅地产”,被作为助力强村富民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何为“茶旅地产”?东方美茶庄园董事长刘敏珍介绍,“茶”即安溪铁观音,是核心;“旅”是通道,可通过各种形式吸引爱茶人前来铁观音原产地旅游、体验;“地”是稀有的铁观音核心区域茶园,也就是绿水青山;“产”则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就是金山银山。

76fdfa1da30ad2a590766888ab98c16c.jpg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对于祥华乡东坑村而言,要抓住林权改革好机会,把分散在茶农手里的零星茶园,整合起来抱团发展,才是硬道理。”安溪农民讲师团团长、东坑村乡贤张顺儒介绍道。

据了解,东坑村村民张宝源把部分茶园流转出去直接得利,剩下的茶园则参与入股到茶庄园。无独有偶,在外茶商张良江不仅将自家茶园流转出去,还掏出50多万元现金入股茶庄园建设,“今后不仅能够直接拿到高品质好茶,还能让家乡变美,一举两得”。

“就像房地产一样,茶庄园将分三期开发推出,供社会各界认购。”刘敏珍说,茶园流转产权50年,这与地产类似,目前首期已经流转了400亩。广大爱茶人只需认购茶园面积,之后交由东方美茶庄园这个“物业”按照自然农法负责日常管理,安溪铁观音大师、名匠及农民讲师团参与监制,便能在每个茶季收获到“自家茶庄园”出产的优质铁观音茶叶。每认购1亩,每年可收到60份茶叶;认购10亩以上还有优惠政策。“不但如此,我们还在茶园套种樱花等20多种花,形成‘远看是花园、近看是茶园’的视觉观感。建设了2.6公里的步行道,让茶庄园的‘业主’们随时可以带着亲朋好友来观光旅游。”为了更好地对接服务“业主”,东方美茶庄园依托当地茶农和茶农家中闲置的客房,制定卫生和接待标准,由茶农为游客提供食宿,让游客享受朴素的田园生活。

99c67fcaf54bf76a402c91b60d5af84f.jpg

“茶旅地产”的实施,促进了茶产业模式的转型提升。首先促进土地的转型,推进林权流转及土地改革,让分散在农户的茶园进行流转;其次,促进茶农的转型,让农民获取茶园流转资金或参股,成为掌握半发酵制作工艺的技术工人,既可以领取“工人身份”工资,又可收获入股产生的效益;再次促进茶商的转型,让茶企、茶商和大师名匠转型成为茶庄园的管家,打造“名人·名山·名茶”;还促进茶消费者的转型,让铁观音的粉丝成为茶庄园的主人。此外,东方美茶庄园向东坑村村委会赠送百分之五的股权,并承诺村委会不承担任何风险,以此助推村集体经济壮大。此举意味着,今后东方美茶庄园盈利的5%,都将归为东坑村村财收入。安溪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亟须务实管用的项目落地,这是安溪立足于自身独特生态优势作出的一次探索,这项新模式的内涵还将不断充实。


大数据管控产供销一条龙

华源茶业则进行大数据管理,贯穿产供销一条线。华源茶业现拥有茶叶基地50000多亩,与福建10余个核心产茶区及26个茶业合作社构建万亩生态茶园体系,是每年收购安溪铁观音最多的茶企之一。

7788f154cc061b0bf4fcbcbeb3ea6ff5.jpg

据介绍,华源茶业落实生态产业化茶叶基地发展,综合采取种树、留草、间作、套种、疏水、筑路、培土等生态措施,实现多物种共存共生,改善茶园生态。在绿色防控方面积极采取生态调控、农艺措施、物理防控、生物防治、施用有机肥等产业生态化举措。同时,率先推进福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一品一码·扫码溯源”体系,为旗下20000多亩生态茶园建立生产主体信息档案和生产记录,实行源头赋码、全程追溯,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新标准。

41097417f0d7d80b9c67319bd8c5284b.png

△华源茶业董事长郑华山

具体如何操作?如何管理庞大的茶农团队?华源茶业董事长郑华山介绍,茶农出工到田间劳作时要报告,“他们可以打电话给公司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都是大学毕业,而且懂得闽南话,能和茶农顺畅交流。”同时,给茶农予以指导,诸如农药和水如何配比,有的茶农看不懂比例,技术人员就用通俗的语言向他们阐明,“比如茶农对升没有概念,技术人员就先在一桶水和多少升之间进行转化,告诉他们需要配比多少桶水。”收集了这些大数据,就能为茶园每年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如果好几年后,茶园管理成效都一成不变,我们就会要求改良茶园。”此外,有的茶农茶园管理得比较好,就可以扩大合作规模,反之则缩小合作规模。

483a9bbb7222705227ca4524cbe5f60e.png

大数据还能用于指导生产。华源茶业积极优化产业生产线,围绕茶叶良种培育保护、茶叶质量安全、茶叶精深加工、茶叶加工流水线一体化、智能化茶叶机械研发等开展科研创新项目,全面实现传统茶业向现代茶业转型。华源茶业建立大数据后,就能根据合作社的区域特点、茶农的工艺特长等情况,指导茶农生产适销的茶叶。“有的合作社适合生产清香型原料,有的则适合生产浓香型原料,这些我们都会提前指导。”与此同时,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华源通过研判市场大数据,就能及时对生产进行调整。


运作合作社联合社“攥起拳头劲更大”

安溪县龙涓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则通过运作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大市场。该联合社成立于2014年初,是福建省首家茶叶联合社,同时也是福建省首家获得出口资质的茶叶合作社。

“单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生产规模偏小、专业化能力不足、带动能力偏弱等问题,只有抱团发展,通过优势组合,才能实现合作共赢。”联合社的发起成立者陈敬敏告诉记者。在他的运作之下,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与内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及赤片金笑佛、长其、碧乾、西林等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共同发起成立龙涓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根据章程,联合社在依照茶园面积向各家合作社支付茶园租金的基础上,根据占股比例二次分配,派发经营红利。

81a2d6da6c97eb6fd2841aa280084864.jpg

以联合社的形式,由发展较好的合作社整合小型的合作社,通过“大手拉小手”,可以进一步降低各项农业生产成本,形成主导产业规模,掌控市场话语权,还有利于解决资金短缺、产业链融合度低等问题。与此同时,规模效应逐渐显露的联合社,还可有效解决茶农“断代之忧”。通过内部整合与调剂,联合社可返聘茶农为员工,按需分配岗位,特殊的工种以及不足的劳力,由机械化生产解决。茶农获得了工资收入和经营分红双重保障,既解决制茶工艺失传之忧,又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市场化的运营模式,还可吸引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农二代”重返“农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联合社成立之初便瞄准国际市场。2015年,联合社建立了出口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并申请出口茶叶卫生注册备案,于2016年获批。联合社积极参加香港国际茶展、马来西亚国际茶展等各类展会,赢得大批国际订单。

“过去,安溪铁观音一般作为茶饮料基础材料出口各国。如今,联合社通过提升品牌品质,改用小包装出口,直接成为消费国茶桌上的产品,变过去产品出口为品牌出口,大大提升产品价值。”陈敬敏说,这吸引了众多出口贸易企业前来洽谈合作。

经过6年培育,联合社的合作社成员扩大到10家,共有农户800多户。联合社茶园从刚成立时的1000多亩壮大到3000多亩,其中,出口备案基地2000多亩,每年出口茶叶约4000万元。目前,联合社除了在国际市场做得风生水起外,也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形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驾齐驱的局面。


资料来源于:泉州网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