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传统技艺的“传”与“承”——且看18位“非遗”传承人弟子德技并修的首场较量!
为了推动武夷山茶产业的发展,提高武夷茶叶质量,传承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技艺,武夷山市茶业局和武夷山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社联合首次主办了“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这场大会自2018年6月9日开始,历时了三个月(100天)之久,于9月18日-19日在武夷香江名苑举行了一场最激动人心的“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现场评比活动。
18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和他们的徒弟,组成了武夷岩茶“非遗”历史上最豪华的制茶手艺人队伍。面对强大阵容的选手,本场比赛的专家评委们严阵以待。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陈郁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秀芳,福建省农业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文本制定和实物标样制作专家组成员修明,第一批中国乌龙茶制茶大师郑汝平组成“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评委团,考察、验证选手的制茶技艺和茶叶知识。
18位传承者抱着坚守、传播武夷山茶叶的态度参加此次大会,以最恭敬的心待人和手艺,最虔诚的态度做茶,学习老一辈的吃苦耐劳精神,发扬年轻人的实干精神,将武夷山的茶人精神、匠人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Δ18位“非遗”传承人及其徒弟
对此,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陈绍军在赞扬和鼓励18位传承人的同时,也强调了不仅要传承武夷山制茶技艺,更要把它传播给更多的人,将武夷岩茶这个武夷山最宝贵的财富继承和发扬下去。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陈绍军接受“说茶”采访
在7月28日、9月1日的两次传承人讲堂之后,大会在9月中下旬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阶段。
9月18日的“传承者制茶大会现场评比活动”从誓师大会拉开帷幕,18位传承者在现场各领导、专家、全国各地的上百名岩茶爱好者面前言志、呐喊誓词。该场评比活动主要包括理论讲茶考核、传统制茶初制程序全程考核、初制成品茶审评三个环节。
Δ誓师大会
从讲茶、答辩,现场制茶,再到接受茶叶审评考核,18位参赛徒弟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地展示自身的综合技术能力和理论水平。
Δ讲茶
Δ开筛
Δ摇青
Δ炒青
Δ揉捻
19日上午,由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陈郁榕带头的五位评委对所有传承者18日初制的毛茶及赛前提交的精制茶进行评判。
Δ评委审评
下午,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陈绍军,南平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黄以西,武夷山市政协主席杨永华,武夷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文谦,武夷山市人大副主任马素花、武夷山市副市长彭秀莲等市领导一起出席了传承者制茶大会闭幕式,并为传承者颁发了证书。
Δ闭幕式现场
Δ首届“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合影留念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陈绍军在现场说到:“‘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的首次举办,是一个创新的举动,我想这更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活动,与那些轰轰烈烈的斗茶赛相比较,我认为这样的活动更值得真正的爱茶人跟随。因为这个活动的举办并不是出于商业的考虑,更多的是将武夷岩茶这个武夷山最宝贵的财富如何继承和发扬下去的举措。”
Δ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陈绍军现场致辞
“传承者制茶大会从2018年6月9日开始,到8月19日的闭幕式,刚刚好100天。在这100天里,无论是对武夷山市茶业局,还是对参加传承者制茶大会的18位‘非遗’传承人及徒弟来说,都是一段紧张充实而又充满期待的时间”,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邓崇慧向大家介绍到,“这是第一次以武夷岩茶(大红袍)‘非遗’传统技艺的名义而进行的传承活动,这绝不是一场简单的斗茶大赛,而是我们整个武夷山,想要把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并得到更好的发展的决心和努力。”
Δ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邓崇慧现场致辞
“要深刻理解‘传统’和‘传承’。传统不是固守,传承也不是被动接受,关于传统和传承,大家要做更多的思考。希望大家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从更广的角度,看待‘传统’和‘传承’。真正做到以身作则,配得上‘非遗’传承人徒弟的称谓,不愧于祖辈流传的这门手艺。”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陈郁榕说到。
Δ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陈郁榕现场致辞
获得首届“‘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传承者全场大奖的王文震。
△传承者王文震现场接受采访
首届“‘传承者’-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制茶大会”已圆满落下帷幕,但武夷岩茶的匠心精神仍在传唱,传承者的脚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时代下刚刚起航。“我们在这场制茶大会中不仅交流了经验,更多的是要看到不足之处,希望他们能够以此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更好的学习和精进自己的技术,让这份传统的制作手艺在他们的手中能够更好的发扬光大”,武夷山市茶业局局长邓崇慧在采访中表达了殷殷期望。
传承不止于此,传承者更不仅于此。今日我们所看到的18位传承者只是武夷山诸位制茶师们的缩影和代表性人物,“我们也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我们这个武夷岩茶制作的行业,让更多人传承和弘扬武夷山制茶技艺,也让武夷岩茶的质量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如是说。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
三个月的岩茶知识讲述、两天的全程制作技艺考核,让我们见证了武夷岩茶文化与技艺的博大精深,也共同完成了对“传承”的致敬。“厚德强技、德技并修”,希望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技艺能生生不息,一直传承下去,得到更好的发展。
△传承者眼中的“传”与“承”
非遗技艺,匠心传承!
厚德强技,笃学铭志,德技兼修!
这便是“传承者”的精神!
18位传承者人物志
李 杰(师承陈德华):继承传统,却又不拘泥于传统。
叶羽冲(师承叶启桐):最好的传承就是创新。
刘国栋(师承王顺明):做茶如做人,茶品即人品。
刘国强(师承刘国英):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做茶。
刘仕章(师承刘宝顺):在最整洁的茶厂里做最精致的茶。
刘 峥(师承刘锋):创新融入家传,博采众茶类所长。
苏清安(师承苏炳溪):秉祖辈制茶家训,将武夷制茶手艺精髓发扬光大。
陈德平(师承吴宗燕):茶农里的“艺术家”,以创作画作的态度来做茶。
王芦飞(师承王国兴):制茶路上,学无止境。
方 舟(师承游玉琼):探索武夷岩茶制作的现代科学规范化。
鲍忠飞(师承黄圣亮):茶如其人,层次丰富,余韵长。
陈孝民(师承陈孝文):坐拥武夷岩茶优质山场和陈家百年祖传的技艺。
王文震(师承刘安兴):茶专业硕士学位,学院派传承者,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全方位掌握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者。
林 宋(师承苏德发):看过外面的世界,更懂得故乡一杯武夷岩茶的可贵。
陈 超(师承刘德喜):所有对茶的爱倾注在制茶的每一步里。
张 锐(师承张回春):“通武夷岩茶”的路只遵从传统制作技艺一条。
周 建(师承周启富):九零后岩茶技艺传承的新生代,最年轻的一脉传承。
占仕力(师承占仕权):知武夷山水的秀美,更懂武夷岩茶的珍贵。
版权及免责: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info@fjte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