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红”搬上微电影 以茶文化推介大产业
时隔近800年后,在杭州南宋御街,蔡伊如后人蔡茗作为福建尤溪茶商,携带好茶“尤溪红”,参加2013年在杭州举办的“两宋茶文化论坛”,偶遇朱潜后人朱诺心,两人因一枚青瓷茶盏,共同追溯起先人的渊源和爱情旧事。一种相见恨晚之感在两人心头荡漾,蔡茗突然惊醒,原来曾多次梦到的少女,终于活生生出现在现实中……
这,是微电影《茶约》的内容。它根据民间轶事改编,借助“穿越”手法,描述一段古今爱情故事。这部由尤溪县与杭州市上城区合作拍摄的微电影,最近刚上映,却已引起广泛关注。
不仅如此,《茶约》中古今故事的“媒介”――福建红茶新秀“尤溪红”同样引人关注。
据了解,茶业是尤溪的农业优势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尤溪茶却一直不温不火。为改变这种状况,这些年,我们坚持‘做好茶’和‘做足茶文化’两手抓。”尤溪县茶产业分管领导郑发宝说。
在“做好茶”上,尤溪立足良好生态及茶叶资源优势,着重实施红茶为重点和多茶类共同发展的思路,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资金扶持茶叶产业发展,致力于茶叶优质化、产业化。
在“做足茶文化”上,尤溪通过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全力打造红茶“尤溪红”品牌,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培训、统一宣传推介。同时,组织茶企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茶事活动,使得“尤溪红”成为福建红茶的后起之秀。
郑发宝说:“与传统的摊位推介不同,这次以微电影的方式推介‘尤溪红’,更是对尤溪茶文化的全新升华。”
尤溪县天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老总蔡宣顺是蔡襄第四十代后裔。他组成研发团队,带动县里50多家茶叶加工厂和上千户农民,创新红茶加工工艺。蔡宣顺说:“尤溪携手杭州,用微电影这种新形式,推介‘尤溪红’,将使茶商和茶农都受益。”
如今,“尤溪红”逐步获得业界认可,正迎来越来越“红”的前景。在2013年度全省名优茶(春季)鉴评活动中,尤溪有46个茶样获奖,中奖率达80.7%。其中,红茶类全省名茶奖共56个,“尤溪红”获奖14个,占四分之一。今年截至6月中旬,全县完成茶叶产量5360吨,产值2.51亿元。 (原题《“尤溪红”遇到了微电影……》)
延伸阅读:“尤溪红”恋上微电影
来源:三明日报 作者:张德遴 邱慧敏
6月22日,由尤溪县与杭州市上城区合作拍摄的微电影《茶约》在尤溪县影院试映,引人关注。
《茶约》根据民间轶事,借助“穿越”手法,演绎了与茶结缘的古今爱情故事:相传,南宋时期,朱熹后人朱潜偶遇《茶录》作者蔡襄的后人蔡伊如,两人因茶结缘相恋,却遭遇蔡父阻挠,有情人劳燕分飞,成了爱情悲剧。时隔近800年后,在杭州南宋御街,蔡伊如后人蔡茗作为尤溪茶商,携带好茶“尤溪红”,参加2013年在杭州举办的“两宋茶文化论坛”,偶遇朱潜后人朱诺心,相见恨晚……
微电影《茶约》巧妙讲述了尤溪与杭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可谓别具匠心;用微电影推介福建红茶新秀“尤溪红”,更是令人叫绝。
“尤溪是我省传统产茶大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尤溪茶却一直不温不火。为改变这种状况,这些年,我们坚持‘做好茶’和‘做足茶文化’两手抓。”尤溪县茶产业分管领导郑发宝介绍说。
在“做好茶”上,尤溪县立足良好的生态及茶叶资源优势,着重实施红茶为重点和多茶类共同发展的思路,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资金扶持茶叶产业发展,致力于茶叶优质化、产业化。
在“做足茶文化”上,县里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全力打造红茶“尤溪红”品牌,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培训、统一宣传推介。同时,组织茶叶企业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茶事活动,足迹遍及泉州、武夷山、宁德、福州、上海、北京等地,使得“尤溪红”成为福建红茶的后起之秀,有效拓展了茶叶市场。
郑发宝说:“蔡襄第九世孙迁居至尤溪县桂峰村,桂峰村的蔡氏后裔家学渊源,加上保留了较为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桂峰村还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而诞生于尤溪县的朱熹也是茶文化先行者,与传统的摊位推介相比,这次以微电影推介‘尤溪红’,有效促进了对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更是对尤溪茶文化的全新升华。”
尤溪县天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老总蔡宣顺是蔡襄第四十代后裔。他组成研发团队,带动县里50多家茶叶加工厂和上千户农民,创新红茶加工工艺。其中,“天顺曲毫制作工艺及其配套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课题,去年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蔡宣顺说:“一千年前,蔡襄推介了福建茶叶,一千年后杭州携手尤溪县用微电影这种新形式,推介了‘尤溪红’,这将让茶商和茶农都受益!”
“尤溪红”恋上微电影,正迎来越来越“红”的前景。6月7日,2013年度全省名优茶(春季)鉴评活动揭晓,尤溪县共有46个茶样获奖,中奖率达80.7%。其中,红茶类全省名茶奖共56个,“尤溪红”获奖14个,占四分之一。据统计,今年初以来到6月中旬,全县完成茶叶产量5360吨,产值2.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