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做大、做优、做强茶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全市现有茶园总面积76万亩,是2007年7.91万亩的8.33倍,初步建成万亩茶叶标准化示范园17个;
二是企业集群快速增长。全市新增茶叶加工企业31个,增长1.97倍,全市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到63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10个;新增茶叶专业合作社52个;
三是品牌建设取得突破。到目前,全市茶产业已培育贵州省著名商标5个,“清水塘”牌“清池翠芽”获得“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称号,茶叶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名茶评比金奖和银奖,纳雍县、金沙县分别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和“中国贡茶之乡”。
通过几年来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发展的好做法和经验。一是始终突出特色抓发展。我们始终坚持走大力发展“高山生态有机茶”的路子,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发展原则,在优势上做文章、在特色上下功夫。二是始终坚持规模化发展。全市仅万亩以上的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就建成17个,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不断彰显,初步形成了以规模促加工、以加工带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三是始终坚持整合资源发展。几年来,全市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亿多元,专门用于扶持茶园基地建设,并通过招商引资、信贷投资、社会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10亿多元,有效解决了茶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
从毕节市山区农业实际和农业资源状况,以及生产和市场供给等方面来分析,除茶叶外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无论是蔬菜、水果,或者是其他作物都不具备百万亩以上大范围、大面积发展的条件。而茶叶的大规模种植,则会带来更大的规模效益,这种效益也正是目前种植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所无法比拟的。
这些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茶产业已逐渐成为推动毕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之一,更是一项富民产业。全市仅春季茶农每亩茶青收入就达1468元。尤其是在纳雍、金沙、黔西等县的种茶乡镇,1亩投产茶园收入就在4000元以上,高的可6000-7000元。茶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力发展茶产业是调整粮经比例的重要抓手,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载体。既符合生态建设的需要、又符合农民增收的要求,不仅可以美化山川,而且可以防治水土流失,符合试验区“生态建设”主体实践和“生态立市”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必然选择。
因此,我们看到,茶是毕节的特色,茶是毕节的优势,茶是毕节的未来,大力发展茶产业是毕节市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茶产业就是要使毕节市走茶产业之路、树茶产业平台、创茶产业形象、收茶产业效益。我们要举全市之力,努力把毕节茶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毕节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原题《毕节茶产业:成效显著潜力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