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银星村茶叶产业初具规模 种茶促农增收

发布时间:2013-05-28 10:57:44 来源:宜宾日报  编辑:周万刚 王智航 张择君 
   村情:银星村位于筠连县南部,幅员面积7789亩。辖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92户,总人口1320人。近年来,该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打造有机茶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旅游观光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独具茶文化特色的生态观光农业。现有茶园6500亩,2012年茶叶产值达2100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

    福建茶叶网5月28日讯:近日,走进位于筠连县巡司镇的银星村茶园,记者看到处处都是采茶的村民,有的拴着袋子,有的提着竹篮……在双手上下挥动忙着采茶的同时,嘴也没闲着,时不时说几句玩笑话,一幅农家采茶图展现在记者眼前。“最近雨水充足,茶叶发芽快,村民都忙着采摘!”银星村村主任文勇钱介绍说,村民们整天几乎都是在采茶中度过,虽然少了些闲暇,但却多了收入。

  1993年,银星村村干部开始带头示范种植良繁茶,并逐步带动广大群众大规模种植良繁茶,随着茶叶行情逐渐走俏,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家种茶,全村掀起了发展良种茶的热潮。到2010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6500亩,银星村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茶叶专业村,村民向致富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合作社成立之前,村里的茶叶市场价格十分混乱,春茶上市之际,本应是最高价的芽茶,却只值12元∕斤,企业之间彼此压价,严重伤农;而在春茶后期,企业以高于成本价抢收原料,企业亏损。”银星村村主任文勇钱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2007年玉壶茶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通过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对外营销、统一茶叶价格、统一行业管理的“五统一”模式,从而避免茶贱伤农,茶贵伤企,促使银星茶叶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现在,鲜叶最高价达42元/斤,茶叶亩产值在4000-6000元之间,茶农收入大幅增长;茶叶产品主销眉山、杭州、苏州、上海等地,优品价格达1000元/斤以上,乌蒙韵红茶系列产品的销售供不应求。”谈起银星村茶叶产业的发展村支书马朝均满脸喜悦之色。“茶叶效益好坏,关键看管理。”为提高银星村的市场竞争力,银星村实施严格的管理,严禁村民在茶叶上施用高毒、高残留的禁用农药,大力推广“绿晶”生物农药,引进杀虫灯和诱虫板,茶园施肥以农家肥为主,茶园建设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突出茶园的无公害化、生态化。同时,银星村积极探索立体农业开发,在茶园间栽水果、花卉,搞综合开发,为旅游观光农业奠定基础,目前间栽水果、花卉达900亩。目前,银星村茶园已达无公害茶园标准,并成为筠连县无公害茶园建设重点示范村、绿色食品基地。“产业发展起来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跟上。”近年来,银星村大力加强“路、水、气、电、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投入资金600万元,完成2个集居点建设、风貌整治共110户;6公里村道硬化全线贯通,村道与场镇街道连接工程竣工,旧有村道维修已全面完成;安全饮水普及率100%,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45%,全村基础电网改造率达100%。

  现在,银星村的产业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基础建设逐步完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说起银星村生态茶园,有人这样赞叹:从下往上看,尤如一首诗;从上往下看,尤如一幅画;若在中间穿行,简直如诗如画。

  感言

  张邦均:家里种植了10亩茶叶,除去开支,每年纯进账3万多元,两年前修了两层楼的楼房,现在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李国均:2010年,在村上引进乌蒙韵公司时,以自家土地作为乌蒙韵公司厂房建设用地进行入股,成为了股东,去年入股分红得了13万元,尝到了茶叶产业化带来的甜头。

    原题《银星村:从茶香里走向致富路》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