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龙井茶“绿变红”,杭州西湖茶农的梦
福建茶叶网12月11日讯:北纬30°,是一条颇具传奇色彩的地质带,神秘的百慕大,埃及金字塔,珠穆朗玛峰……都位于这一纬度附近。它还是一条优质茶叶生产带,中国十大名茶中有九大名茶产于这一纬度附近:西湖龙井,北纬30°;信阳毛尖,31°;略往南一些,武夷岩茶,27°……
5年来,杭州西湖景区茶农胡明,一直在这条纬线附近逡巡,苦苦追求龙井红茶的制作工艺。
“杭州拥有全世界茶叶栽种最好的土质、湿润度、小气候、品种和栽种技术,但是,产地面积的局限导致茶农收入并不高,我们很多茶企的发展也已经碰顶。龙井‘绿变红’,不是我一个人的梦想,也是景区茶农们的梦想。”
前几天,首批用龙井制作的红茶悄悄问世(本报曾做报道)。这批红茶问世的背后,是几代西湖茶农苦寻良方的足迹延伸,也隐藏着不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年十几次飞河南,取经“信阳红”
胡明,41岁,和妻子卢江梅一起创立卢正浩茶庄,个子高高,不苟言笑,负责茶庄质量监管。2007年春天,胡明到洛阳出差,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了关于“信阳红”的消息:信阳毛尖筹谋研制红茶。
胡明眼睛亮了,西湖龙井“绿变红”,正是他多年来的梦想。信阳毛尖能制成红茶,龙井为什么不行?
胡明很快到信阳考察,发现出产信阳毛尖的龙潭村,土质和杭州一些地方很像。“龙潭村的土是黑沙土,而西湖龙井栽种区最好的土是白沙土。品质相似,颜色不同。”
河南有一家大茶叶公司,号称年营业额2亿元,红茶营业额8000万元,共有30家专卖店,名气很大。“他们并非购买鲜叶、统一加工,而是直接收购茶农自制的红茶成品。”胡明发现,信阳红的成功,跟省、市、区三级政府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信阳当地组织村民统一培训,教授制作红茶的工艺,并从福建专门引进机器。“一般村民只要投入五六千元,买到揉捻机、提香机等机器,掌握好方法,就能制作出红茶。”
从2008年6月起,胡明每年从杭州飞到信阳数十次。他关注信阳红的4年,也是信阳红声名鹊起的4年。
正因为每年信阳红的营业额都在不断上升,胡明对于西湖龙井做红茶也越来越有信心。
西湖龙井冠绝天下,“变红”后也该是最棒的
中国十大名茶中,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冠绝天下。
“西湖龙井采摘一芽两叶,品质超越所有绿茶,”梅家坞茶农老朱自豪地说,“从娘胎里出来,西湖龙井就是品质最好的,基因和气候、土壤都得天独厚。”
村里人心底大都有这样一个认同:“若认真将西湖景区(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栽种的正宗西湖龙井制成红茶,只要工艺到位,品质也应该是最棒的。”
品质那么好,每年秋茶却白白浪费,真有点心疼。
“整个西湖景区一共6000多亩茶地,若秋茶全面采摘,总量达600多吨,大大超过春茶100吨的产量。”西湖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红茶,是当今世界上消费区域最广、生产量最多、国际贸易量最大的茶类。绿茶原本份额就不大,而在杭州数十家比较有名气的西湖龙井茶叶公司中,销售额几千万,已经是很醒目的数字。可若这个数放在福建、河南,只是各大茶企销售额的一个零头。
产生差距的其中一个关键是栽种面积。
信阳市位于郑州和洛阳之间,靠近湖北。信阳毛尖和西湖龙井一样,都是中国十大名茶,但信阳毛尖栽种面积是西湖龙井的十倍以上。“杭州本地茶企若想要发展,做红茶是一条路。茶企做大的同时,还能带动村民增收。”胡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