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网上叫卖大山深处的茶叶水果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10月26日讯:在嵊州、奉化、新昌三县市交界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偏僻的山村——嵊州市北漳镇张婆坞村。尽管这里交通不便利,可是一到茶叶和水果销售季节,就常有拉着茶叶和水果的车辆穿梭在山道上。村民们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嵊州东片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和水果集散中心,茶叶和水果热销全国各地。
将这里的水果和茶叶带出深山走向市场的是一支“职业农民”队伍,单伟强就是这支队伍的带头人。作为“职业农民”,单伟强他们的工作范围涵盖种植、技术培养、经纪人营销等等。“我们从挑选一颗种子开始,到种植、加工,最后变成商品出现在市民的菜篮子里,覆盖了农业生产一条龙的各个环节。”
荒山变成“聚宝盆”
1988年,在嵊州北漳镇任林科员单伟强回到农村,那时村里是一片荒山,果木稀少,茶叶品质差,经济效益也很低。单伟强从发挥自己的特长入手,向嵊州市农经委争取贴息贷款1.1万元,为村民免费发放各种果苗,发展果木基地200多亩。他还自己带头试种茶叶新品种“迎霜”。三年后,果木和茶叶都开始产生效益,不少村民的果品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当地及周边村民见到实惠,也纷纷加入发展行列,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果木园。
单伟强通过自学,掌握了不少园艺知识和技能,他又积极传播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带动本村和周边农户走上了运用科技发展生产致富的路子。单伟强在社员中间推广种植经过自己多年辛勤试验而成功的特色花木——高位嫁接的海棠和无刺枸骨,这两个品种作为高档园艺苗木,很受市场欢迎。
为了能更广泛地传播先进的农业科技,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扩大和搞活农产品流通,单伟强组织一批经营相关农产品的经纪人和从事相关产业的农民,2005年创建了嵊州市诚信茶果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入社农户近200户,合作社现有各类农产品基地8500亩,主要经营花木、茶叶、水果、烟叶、蔬菜、高山西瓜等。
培养经纪人队伍
随着茶叶、水果基地的日渐扩大,农产品数量日益增多,销路问题成为基地发展的“拦路虎”。为解决销路问题,单伟强开始尝试完全陌生的农产品推销生意。跑萧山、走绍兴、赴余姚等地,为农产品拓展销路、寻求商机。刚开始,经验不足,也时有上当受骗。但在长期的经纪活动中,让单伟强熟识了很多诚心做生意的客户。
为充实贩销知识,2006年8月,在嵊州黄泽工商所的组织下,单伟强赶到绍兴参加农村经纪人培训,获得农产品经纪人资格,成为嵊州首批为数不多的农产品经纪人之一。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单伟强还把周边的农产品经纪人吸引在自己周围,组成了一支专业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北漳村的农产品经纪人王松伟,2003年就开始农产品销售,有较多的客户资源,但前几年由于货款回收不及时,资金周转困难,经营出现亏损。单伟强就对其进行资金扶持,并对其经营进行辅导,使其起死回生,2009年王松伟个人的农产品年贩销额就达200万元。其他社员周国军、许元江的年贩销额也都在上百万元。凭着单伟强的勤劳和智慧,靠着他的诚信和执着,终于在农产品经纪活动中成就了一番事业,北漳镇的特色农产品也随之走出大山,热销全国各地。
请大学生帮忙“吆喝”
这几年农副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光靠农产品经纪人一张嘴一双腿的营销模式已经远远不够了。54岁的单伟强又想出了新招数,这次他相中的是电子商务,他希望通过电子商务这张大网将深山里的各种农产品销售到全国、甚至全世界。
电子商务应该怎么利用,是农户各家各户自己做电子商务,还是怎么办?经过考虑,单伟强想出了新点子,合作社决定与高校联手,搭建电子商务平台,请大学生们帮忙“吆喝”,不出家门将深山老林里的农产品推向市场。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流通学院的电子商务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与阿里巴巴、浙江物产等大型企业集团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学生电子商务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因此双方一拍即合。诚信茶果专业合作社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化合作项目。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流通学院级学生们将嵊州北漳镇张婆坞村农民的茶叶、水果搬上了自己的网店,在网上替农民吆喝。据了解,至少有100多位大学生的网店里都有张婆坞村的农产品销售,销售情况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