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每一缕空气都浸润着铁观音茶香

发布时间:2012-10-23 12:24:11 来源:衡阳晚报  编辑:刘晓飞 金灿 

福建茶叶网10月23日讯:秋茶上市的时候,山里的大批茶农会挑着茶叶进城。那些日子的安溪城,每一缕空气都浸润着铁观音的茶香——10月13日,阳光暖暖地洒落在福建安溪县,福建《泉州晚报》的陈小阳用略带闽南口音的普通话向记者描述着传奇中的铁观音,现实中的安溪城。

从安溪铁观音总部的手工制作坊到海拔800米的龙涓乡铁观音茶园,从安溪国际茶博会现场到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来自全国40余家媒体、70余名记者走进铁观音茶乡一线,见证茶博会,一同领略安溪茶的前世今生。

安溪茶为何叫“铁观音”?

安溪茶为何叫做铁观音,而不是“金观音”、“银观音”?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荫名茶第九代传人魏月德讲述了“观音托梦”的故事。

相传,清朝雍正3年前后,安溪有个茶农名魏荫,每日以茶敬献观音,数十年不辍。某夜,魏荫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溪涧边,发现一株茶树,枝叶茂盛,芬芳诱人。次日,他依梦境而寻,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发现此株茶树,遂移种家中铁鼎。经悉心培育,此茶香韵非凡。魏荫认为是观音所赐,又因移种在铁鼎中,故命名“铁观音”。

“铁观音”之说还有一种版本为“乾隆赐名”。 相传,安溪西坪尧阳面岩仕人王士让,一日,于层石荒园间发现有株茶树异于他种,遂植南轩之圃,精心培育。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以此茶馈赠方侍郎。方侍郎品其味非凡,便转献内廷。乾隆帝饮后,甚喜,召见士让询问茶史,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为“铁观音”。

八马茶叶的掌门人王文礼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代表性传承人、铁观音发现者王士让的第十三代传人。

铁观音集团董事长的幸福观

幸福的含义是什么?10月10日,在安溪铁观音集团总部,面对全国40余家媒体,安溪铁观音集团董事长林文侨没有俗套地去介绍集团情况,而是动情地讲述了自己对于“幸福”两字的理解。

在林文侨看来,家庭和睦、老母长寿就是他最大的幸福。林的母亲已经95岁高龄了,即便如此,每天家里的一些家务事母亲依然亲自打理,老人一直坚持自己做饭做菜。“我都快60岁了,还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林文侨的哥哥也60多岁了。林文侨说,在家里,哥哥和一般的茶农并无分别,每天干农活,呼吸山里的空气,喝自己种的铁观音,身体非常硬朗。“说实话,我家里不缺钱,但是如果有了钱只知道去赌去玩,我自己包括我的家人不可能享受到这种最自然的幸福。”

林董事长最后风趣地说,他们家族都长寿,可能和一直喝铁观音有关系。

一杯好茶其实来之不易

一泡好茶是如何得来的?不来安溪体验,无法知晓其中的奥妙。

 10月11日,安溪县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质量总监刘金龙现场演示了茶叶的摇青过程。刘金龙舒展双臂,气沉丹田,轻松舞动直径约1.5米的大茶筛。茶筛忽而上下翻动,忽而左右摇摆,却不见一丝茶叶飘落。

现场各地记者跃跃欲试。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执行主编冷梅双手扶着茶筛,才摇动三五下,茶叶已飘落一地。《贵州晚报》新闻中心时政部主任张可同样败阵而下。半个小时内,七八位媒体人纷纷上场,却无一人能摇好茶筛。

刘金龙称,茶叶制作工艺流程复杂。仅做青这一流程就分晒青、晾青、摇青、做青、炒青等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精准的工艺标准。摇青看起来简单,其实大有学问。摇青的手法、力度以及对成色的判断都需要功力的累积。刘金龙从12岁开始就学习摇青,30余年的锤炼,摇青的技法已经炉火纯青。刘金龙同时告诉记者,合作社做青的师父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都是安溪本地有着深厚功力的做茶师父。一杯好茶其实来之不易,没有数十年经验,是做不出好茶的。

好茶出深山

车窗外,连绵的茶园,一个山头接着一个山头,似乎无穷无尽——10月12日,采访车队弯弯曲曲地行进在狭窄的山路。进入山区,汽车颠簸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在漫天黄土中停止前行——车上,不少人早已翻江倒海,晕车呕吐得一塌糊涂。这里,便是海拔800米的安溪龙涓乡铁观音种植茶园。

好茶是从种植开始的。海拔600米至800米左右,群山环绕、云蒸雾绕是优质铁观音难得的种植条件,而安溪县城独特的山区地形为铁观音的种植造就了天然条件。

福州晚报记者杨勇表示,即使是本土媒体,他们都很难有机会到达这些茶园——山路很窄,仅容一车通行,崎岖的山路弯度特大,而且都呈自然状态。一位有着十余年驾龄的记者称,自认为车技不错,但这样的山路他万万不敢开上来。

好茶出深山——有媒体记者在俯瞰安溪群山时,一语总结。

记者通过了解得知,安溪县去年财政收入是二十余亿元,但龙头产业茶产业的贡献率只有一个亿。“县委、县政府对茶农都是免税的,惠农政策很彻底。”安溪县县委宣传部相关人士道出其中机密。

从记者转型做茶商的王文礼

作为八马茶叶的创办人和掌门人,王文礼将数百年的家族事业发扬光大,八马茶叶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铁观音制造商。谁也不曾想到,20年前,王文礼还是一名记者。

1992年,王文礼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闯入深圳,进了一家报社当记者。领到第一个月900元工资,王文礼兴奋地请朋友吃饭喝咖啡,买单时傻眼了,900元工资几杯咖啡就没了。

“咖啡能做到那么好,家乡的铁观音一定也能!”王文礼意识到,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茶产业必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1993年,王文礼回到家乡福建安溪,注册了“八马”商标,开始了打造和培育中国茶叶品牌的艰辛历程。

值得衡阳借鉴的联作制管理模式

农产品要走出国门,品质过硬是基本要求。安溪华虹茶叶何以能打开对食品安全审核极为苛刻的日本市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能让茶农自觉紧把质量关?华虹公司实施的联作制管理模式或许值得衡阳农产品企业深入学习。

这种联作制新模式,由5-15户茶农自愿结合组成一个小组,由小组出面与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行统一管理。在组长带领下,小组成员互相学习制茶技艺,相互监督用药,龙头企业派技术员指导联作农户做茶,并以高于市场价10%-15%的价格收购农户的茶叶。如果发现有不合格产品,整个小组的茶叶都将被拒收,同时施以严厉惩罚措施,作假农户可能被停止种茶资格,小组其他农户的茶叶也将被列入黑名单,生产的茶叶无法出售。“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此一来,每一户茶农的生产过程都处于被小组监督状态,从而实现了茶叶质量高度自我管理状态。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