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黄芽传统制作工艺进入省级非遗名录
蒙顶黄芽传统制作工艺中,工人用黄纸包茶,为闷黄做准备
7月,一个喜讯传来,雅安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其中就有蒙顶黄芽传统制作工艺。
在中国六大茶类中,黄茶产品极少,而产自蒙顶山茶区的蒙顶黄芽即是最负盛名的黄茶产品之一,从唐代至清末皆为贡品。但尊贵、典雅的蒙顶黄芽却一直鲜为人知,昔日皇家饮品,今日是怎样走向寻常百姓家的。而今,蒙顶黄芽传统制作工艺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这多少让雅安茶界人士看见了希望,重振蒙顶黄芽似乎指日可待。
话说蒙顶黄芽 黄茶中的精品
黄色的外形,黄色的茶汤,滋味醇和,口感清爽,用专业术语讲,即外形色泽黄亮、汤色嫩黄明亮、甜香浓郁,这说的就是蒙顶黄芽。
蒙顶黄芽是蒙顶山茶区的传统名茶,拥有千余年历史,从唐代至清末皆为贡品,是六大茶类中的代表名茶之一。黄芽非常金贵,采摘于清明前,要选择色泽黄绿、芽肥的单芽制作而成,每制作500克干茶就需要大约50000个鲜芽。在加工工艺上,亦十分复杂,特别是其中的“闷黄”工艺,更是难以掌握,而“闷黄”是形成黄芽独特品质的关键。
身份尊贵,加上工艺独特,就形成了蒙顶黄芽特殊的韵味和历史文化。但是,事实上蒙顶黄芽在市场上较为少见,更鲜为人知。随市场风向标而走的本地茶企业,在加工中生产蒙顶黄芽的量亦极小,因此市场上出现得更多的还是绿茶。黄茶,对于消费者而言,还是陌生的。
不仅蒙顶黄芽,传统的霍山黄芽、君山银针亦走得十分艰难,生产量比蒙顶黄芽还小。当前,黄茶中的名品,大多出现在茶叶教材中,实物鲜见。
此次蒙顶黄芽传统制作工艺进入省级非遗名录,市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书谦认为,这应该是一个发展蒙顶黄芽好的开端。
陈书谦长期关注着蒙顶黄芽的发展。在他看来,蒙顶黄芽是蒙顶山茶品中最值得宣传、最具品牌价值的茶叶,应该是蒙顶山茶中的主打产品,可以通过打造蒙顶黄芽来带动蒙顶甘露、石花等茶叶的发展。这主要基于当前市场上黄茶极少,蒙顶黄芽可以借此闯出一条路来,而市场上绿茶众多,叫响蒙顶甘露、石花难度更大。
陈书谦谈到,蒙顶黄芽是蒙顶山茶中的高端茶,真正的蒙顶黄芽价值不菲,发展蒙顶黄芽,首先应该加以保护,在加工、定位、质量、价格等方面都要以一流的标准来做。
叫响蒙顶黄芽 需传承与创新
关于蒙顶黄芽,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黄文林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告诉记者,“纵观当今全国茶叶市场,提起绿茶,大家知道有碧螺春;提起黑茶,大家知道有普洱茶;提起黄茶,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说不出一个明确的茶叶品种,有鉴于此,我们将以蒙顶黄芽为切入口,推动蒙顶山茶中的蒙顶甘露、蒙顶石花等品牌的发展。”
这是在2009年市茶叶学会组织召开的蒙顶黄芽专题研讨及品鉴会上,黄文林的观点。当年,举办蒙顶黄芽专题研讨及品鉴会,为的就是促进雅安茶界人士达成对“蒙顶黄芽”的共识,规范蒙顶黄芽的工艺与风格标准,以此带动雅安茶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当时,生产蒙顶黄芽的雅安茶企业大多选送了蒙顶黄芽茶样来品鉴,最后共品鉴出3个优质茶样,然后再品鉴,形成了对蒙顶黄芽的共识。
参会人员公认,“蒙顶黄芽”是雅安茶叶的顶级产品,是打造蒙顶山茶品牌的切入口;其次,“蒙顶黄芽”在茶树品种选择、采摘时间、采摘方法上要进行统一;再次,“蒙顶黄芽”加工工艺需要规范化,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其四,不论怎样创新,必须保留“蒙顶黄芽”的基本品质特征;最后,必须保证茶叶的安全,坚持质量安全第一。
这五个共识只是大方向的定论,涉及的具体标准等细节,会后各家企业都在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而今,当蒙顶黄芽传统制作工艺进入省级非遗名录,陈书谦表示,蒙顶黄芽是蒙顶山茶中的珍贵品种,需要将其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下去,也需要进行创新,更需要加大宣传,从而真正叫响蒙顶黄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