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武夷茶山的百年产业传奇

发布时间:2011-07-25 13:26:32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韩国韩瑞大学茶学研究学者、韩国国际茶文化研究院院长郑仁梧委托导游打电话给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村的茶农袁荣辉,告知近期自己还将到武夷山考察袁荣辉茶山上的茶树的生长情况。

袁荣辉的茶山里有什么宝贝,能引起外国专家的注意?这要从去年底,福建省首位茶学博士、武夷学院茶学与生物系主任李远华开展田野调查,意外发现变色茶树说起。

百米墙基隐轮廓  老砖旧瓷忆繁华

当时,在袁荣辉的百年老茶山上,李远华发现了一座清代制茶厂的残留旧墙基,约百米长。这道古墙基位于南面山坡上,以其长度与宽度,可测当年这座制茶厂占地约数千平方米。袁荣辉介绍, 2009年在拓展茶山时候,还在地下挖出了不少生活瓷器的碎片和一个瓷瓶,里面装着十多枚清代铜钱,还有数枚墨西哥鹰洋(银元)。 

据当地史志记载,清代这里居住的多为袁姓人家,以制茶、卖茶为主要经济支柱。当时茶里自然村最为著名的是袁氏茶庄,与九龙山隔山相望。他们的茶叶曾经参加晋商万里茶路,远销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上梅村也因此成了万里茶路上的重要起点之一。

袁荣辉拿着一枚墨西哥鹰洋说,从这些外国银元的出土,可以见证当时上梅村的茶农参与对外贸易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也促进了上梅茶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等奖状出名门  名茶传后发新枝

袁荣辉说,当年的袁氏茶庄是他的先人袁天龙创办的,这片百年茶山以及茶厂就是当年的生产基地,而且一直延续生产到解放前。袁荣辉家中还收藏着一张1936年由国民党福建省政府颁发的全省特产比赛一等奖奖状。

这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奖状颁发时间是1936年底(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在奖状的题头写着“福建省政府奖状”的大字,具体颁奖内容为:品类——武夷茶,出品人:袁天龙,出品经福建省特产竞赛会审定给予一等奖状。

那么这些当年在全省比赛中获奖的“武夷茶”老茶树是否还保存在九龙山呢?有心的袁荣辉在2003年逐步垦复这片茶场时候,就有意识地在这片植物混杂的荒山林里,寻找当年遗留下的老茶树。如今,被他逐渐保护下来的“水仙”品种的老茶树有100多株,袁荣辉又把它们集中种植到立地条件最好的地点。如今,经过不断的扦插繁育,这些“名门之后”已经达到了200多亩。

目前,袁荣辉的茶山每年可以出茶数万斤,而且销售到了全国十多个省、市,当年的辉煌茶业盛世,又再度激活。袁荣辉说,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机会要重走老祖先的万里茶路,争取把这些名茶之后再度出口到俄罗斯,续写这片茶山的历史辉煌。

变色茶树堪称奇  中外学者欲深究

在这片由老奖状证明“血统”的老茶林里,一批会变色茶树的独特植物现象引来了国内外茶学研究者的关注。在茶林里有3株老茶树的母种,每年春季新叶鹅黄,叶脉的分布对称好似整齐的鱼骨,且比一般的茶树的叶脉更密得多,春季生长新叶之后,等到秋冬季节又自动变化成为深绿色。去年将这批茶树繁殖为36株以后,袁荣辉将它们制成了2公斤左右的茶,结果发现制成的茶叶呈现金黄色,且香气独特。 

这到底是什么茶树呢?消息传出,引来了不少研究者。去年,韩国茶学专家郑仁梧到武夷山寻访游学的时候,特意深入茶山寻访,他在袁荣辉的茶场住了一天,在对这些独特的茶树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后,得出初步结论,这是一种新品种的武夷茶。他还拍摄了许多资料,带了一些茶回国,做进一步的成分分析。 

李远华在考察了这棵茶树后,也认为这是一个迄今没有被人发现的武夷茶新种质资源,他推测这几株茶树可能是遭到了独特气候、土壤养分等因子胁迫引起的基因突变生成的,而且这种变异的性状有可能成为一个新品种,有较大的利用价值,但是要得出确切的结论还需进一步的科学定量分析。 

近日,福建省科技厅的专家组就此项目的审核到武夷山实地考察,他们亦认为此项目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李远华博士将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未来两年内,对这批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筛选开展深入研究。据介绍,如果研究取得进展,有望在产业化上,对这片品质优异的茶树做更大的推广。

这片百年茶山里埋藏的武夷茶的“珍宝”,或将放出新的产业光芒。(黄旭辉)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