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村庄(组图)

发布时间:2011-06-16 11:17:54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守着破旧的老屋,林建利老人与黄狗日夜相伴。

守着破旧的老屋,林建利老人与黄狗日夜相伴。
(黄海明
(黄海明 绘)
村里没有通电,老人点煤油灯照明。
村里没有通电,老人点煤油灯照明。
这些照片是老人美好的记忆。
这些照片是老人美好的记忆。
每当夜幕降临,老人就在床上听收音机,打发漫长的夜晚。
每当夜幕降临,老人就在床上听收音机,打发漫长的夜晚。
到了蜂蜜收获的季节,儿子就会上山给老人(右)打下手。
到了蜂蜜收获的季节,儿子就会上山给老人(右)打下手。
老人种了不少蔬菜,每日餐桌上都有新鲜的菜肴。
老人种了不少蔬菜,每日餐桌上都有新鲜的菜肴。

  核心提示

  这是一个只有一个人的村庄。寂寞孤独的夜晚,一位80岁的老人,点着煤油灯,与一条黄狗相依为命。名叫林建利的老人,是安溪县龙门镇桂林村万格坑自然村唯一一个村民。这个村远离尘世,地处偏僻,没有通电,离行政村桂林村还有数公里山路,要翻过好几座大山。多年来,老人一个人在这个村庄孤零零地生活着,除了一部手机、一台老式收音机外,再没有任何与现代有关的工具。许多年过去了,老人仍默默地守护在这个即将消逝的古老村庄。

  本报记者 罗剑生 文/图

  一次特殊的夜访

  6月13日傍晚,记者一行人进山探访万格坑。从桫椤谷到万格坑路程近半小时,要穿过一条长长的峡谷。记者一行沿着一条清澈的溪流而上,两岸悬崖峭壁,树木郁郁葱葱。快到万格坑时,山路变得更加陡峭,石阶路又湿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跤。一行人气喘吁吁地爬到半山坡时,终于看到了一些栅栏和一座农家小院。

  老人的家到了。这是一座外观破旧而古朴的老厝,大门上贴有一副春联,但门已紧闭,看样子老人已经休息了。听到敲门声,一条黄色的大狗摇头摆尾地冲出来。过了几分钟,老人打开大门,招呼我们到大厅泡茶。老人的烟瘾很大,几乎烟不离口。他一边泡茶一边不停地给客人敬烟,看着客人们抽烟、喝茶,他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

  一位悠闲自得的老人

  老人个子不高,清瘦,话语不多,但精神矍铄,眼睛炯炯有神,走起路来健步如飞,不像年过八旬了。家里的摆设十分简陋,客厅内除一张竹桌及一个泡茶的小桌子,就剩下一个木柜,上面放满了刀、斧、锯等各种工具。老人走进卧室,点燃了挂在墙上的煤油灯。记者看到,这里只有一张木床和一张桌子,床上收拾得很整洁,有一个老式收音机。每天晚上七点来钟,老人就开始卧床休息。睡觉前收听广播成了他每晚的必修课。客厅墙壁上有一面“照片墙”,上百张照片大多是老人自己拍摄的。老人的外甥女见外公喜欢拍照,就送了他一部傻瓜机。

  30年前,其他村民忍受不了这里的生活,全部搬出去了,剩下老人与老伴两个人在这里生活。9年前,老伴去世,他拒绝了儿女们搬出去的请求,继续在山上生活。老人与黄狗“旺旺”相依为命。他养的几只猫,好似也忍受不了寂寞,经常逃出深山,只有温柔乖顺的“旺旺”对他不离不弃,时常像个孩子一样绕在他膝下,聆听他倾诉一些零零碎碎的话语。

  除了亲人外,老人和外界基本上切断了联系,一个人悠然自得地生活在山上,外面喧嚣的世界在他内心似乎都无法掀起波澜。

  晚上9时,送走与记者同来的客人后,老人关门休息,偌大的房子顿时陷入令人窒息的沉寂。山区天气说变就变,这时天空中响起了阵阵响雷,还伴随着闪电,几分钟后,一场大雨倾泻而下。面对陌生的环境,记者毫无睡意,只好一边泡茶一边逗“旺旺”玩。次日凌晨,一阵困意袭来,记者钻入帐篷准备休息。迷糊中,帐篷被人重重拍了一下,记者吓了一大跳,起身一看,原来是 “旺旺”,只见它围绕着帐篷不停地“巡视”,像护卫守护着。3时半,记者被鸡叫声吵醒,再也无法入睡,干脆起来泡茶。4时许,老人起床烧火煮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5时半,天已大亮,房外传来鸟叫声。老人摆上热气腾腾的饭菜,饭是稀饭,菜有两盘,一个包菜炒肉,一个莴苣炒肉,味道相当不错。

  一个即将消逝的村庄

  万格坑自然村地处半山腰,四面被群山环抱,往南翻两座山就是同安的地盘。拂晓后的小山村又有一番别样的美丽,颇像画家笔下的水彩画。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峡谷里也不时腾起一阵水雾,向上空飘荡。经过一夜雨水的冲刷,树林看起来更加碧绿。

  听老人说,有着400年历史的万格坑也曾辉煌过,最多时人口曾经近400人。可是因为交通太过偏僻,村民们陆陆续续搬走了,另一家是30年前搬走的。当时老人一家也搬到了桂林村,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他和老伴又搬回山上当护林员。9年前,与他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

  现在整个村庄里只剩下了三幢老厝,其余的房子倒塌得连墙基也看不见了。老人将其中的一座当成了牛舍。在一座老厝的墙壁上,留有一行“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的字。在岁月的洗礼下,这个曾经有过数百人口的古老村庄,不可阻挡地走向了荒废。

  一幅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画卷

  平时,老人的生活是充实的。他养了100多箱的蜜蜂,还养了牛、羊、鸡等一大群家禽家畜,又在房前屋后开垦了不少菜地,种上葫芦瓜、苦瓜、南瓜、丝瓜、茄子等蔬菜,这让他一年四季的餐桌上都不缺菜肴。他的果园内也是郁郁葱葱,种了不少香蕉、芒果、龙眼、芭乐,就连茶叶他也自己种。闲暇之余,老人还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建造小竹楼。他一共建了两座用竹子做成的厕所,还有两座小竹楼,所用的桌椅也全是竹子做成的,美观又耐用。就连乘凉用的扇子、蒸笼等生活用具,他也是用竹篾编织而成。

  生活中,他吃的东西不缺,大米、肉类、油盐酱醋都是儿女们送来的,小儿子每隔几天就会过来一次,不仅带来所需的生活用品,还帮忙采蜂蜜、种果树等。为了让老人生病或有急事时便于联系,儿子又给他买了一部手机,以备急用。

  一名出色的猎手

  万格坑自古以来就是个野兽出没的地方。在林建利十几岁的时候,他就亲眼见过一只大老虎。当时他在村后的山上,看到对面竹林的田里,有一只色彩斑斓的老虎。“有这么长,估计有近200公斤。”老人比了一个手势。

  该村关于老虎的故事不少,在村庄往东方向不远处,就有一个虎洞。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有人看到洞里有只母老虎带着几只小老虎。60多年前,林建利的叔叔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一次从桂林村回万格坑,被一只老虎盯上了,“他一手提着煤油灯,一手提着一块羊肉。”老人说,老虎一路尾随叔叔,之所以不敢扑过来吃人,是因为怕煤油灯的火光。老虎在叔叔的屋后蹲了一夜,天亮了,就把一头快出栏的猪给叼走了。

  说到打猎,老人充满了自豪:“我打死的野猪不下几百头。”老人祖上是猎人出身,他从小就背着鸟铳上山打猎。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还给猎人们发了枪,用于保护庄稼。老人凭借一杆枪在五里八乡闯出了名声,南安等地也经常请他和同伴去打野猪。上世纪六十年代,老人有一条叫“小黄”的猎狗。它经常咬死二三十公斤重的野猪。

  打猎生涯中令老人记忆犹新的一次历险是在安溪、南安、同安交界的云顶山,当时围剿一头140公斤重的母野猪。“小黄”将野猪从山上逼下来后,老人一枪命中野猪的喉咙。野猪发疯似的朝他扑过来,他连忙闪避。“小黄”奋不顾身地冲上前与野猪搏斗,最终将其咬死。老人说,当时的龙门乡政府还特意划了一块自留地及一份口粮给“小黄”,以奖励它立下的赫赫功劳。

  一个人的夜晚有时很寂寞
 

  如今,老人在白天并不寂寞。万格坑被划入志闽桫椤谷景区,老人的家门口成了游客的必经之路。老人专门设立了一个专柜,推销他的蜂蜜。有游客提出要与老人合影留念,他也是有求必应。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老人也会感到寂寞,寂寞时就会想到亲人。他有二子三女,膝下儿孙成群,其弟妹也还健在。他有时一个月会下山一两次,去看望儿孙,找老邻居唠唠家常,有时还会坐车去龙门看望亲戚。

  “父亲毕竟年龄大了,身边没人照顾我不放心。”老人的小儿子林金宝告诉记者,早几年就有朋友约他出去做生意,但他没有去,因为他放心不下老父亲。儿女们曾多次劝父亲搬到桂林村去住,但他始终没有答应。“他在外面睡,整个晚上都睡不着。”儿女们理解父亲的感受,毕竟老人在山上生活了一辈子,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