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罐罐茶

发布时间:2011-05-01 18:48:37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陕南秦巴山区盛产茶叶,山里人以喝茶为嗜好,特别是略阳、宁强、镇巴、西乡、紫阳、汉阴等县山区村民,喝茶非常讲究,饮茶成为当地中老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里地处深山密林,清澈的江水逶迤穿过,层层山间布满螺旋式的梯田。晨曦时分,缕缕青烟从农家的窗角和屋顶袅袅飘散,正是家家户户炊茶之际,香浓的茶味追赶着晨雾。

喝罐罐茶是陕南秦巴山区人的祖传茶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形成了陕南秦巴山区的茶文化。乡亲们在火塘火盆旁煨茶,不管多忙不喝茶不下地,不喝茶不离家,喝了茶山里人上山如行平地。

罐罐茶,陕南特有,因泡茶不用壶、锅,专用呈葫芦形青色土陶砂罐制茶,故名罐罐茶。是陕南秦巴山区山民喜爱的饮茶方式。一炉火,一把茶,一个小土陶茶罐罐,一只精制的小巧玲珑的茶盅,外加一些配料独特的盐巴、核桃仁、花生米、面粉、猪油或菜油等等,就构成了陕南罐罐茶的全部家当。饮用时,先用劈柴架起大火在火塘中燃烧,将一种煨茶的叫“催催”的小土陶砂罐置入火中,放入茶叶,盛上水反复熬煎,再加入辅料,然后倒入小茶盅饮用。因地域不同、经济水平、生产和生活习俗的差异,其罐罐茶也是多种多样,风味各异,但主要有三种:

罐罐面茶:叫面茶,又叫盐茶、糊油茶。先将茶叶水装在一个两端小、肚大的葫芦形小土陶罐内,调入各种调味品(干葱、蒜叶、茴香、生姜、花椒和藿香等)煮沸,再把炒熟的白面粉或包谷面搅成糊状倒进去,烧煮后倒在小碗里,再加上炒核桃仁或炒花生米,以及“油馓子”或“油酥面果”等干酥香食品。其味香醇,酥脆可口,营养丰富,有和胃消滞、利肠润肺、滋肾补脑、提神解乏、生津化痰之功能。这种茶经济简便,山民普遍爱喝。

罐罐油茶:也用小土陶罐煨煮,但这种陶罐特小,只有鹅蛋大小,高约3寸,直径只有1寸5,喝茶用小盅子,每次只能喝一两盅,不宜多喝。其制法简便,讲究炒茶的火候。其制法是先把罐罐煨在火中,烧至发红时,投进猪油或菜油,待油烧沸冒出白烟,再加入适量茶叶,用筷子不停地在罐内翻炒,有茶香味时,即倒进清水,加食盐或白糖烧沸即成。这种茶,加盐者咸香味长,加糖者甜香味美。略阳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好喝莫过罐罐茶,火塘烤香锅塌塌,来客茶叶加油炒,熬茶的罐罐鸡蛋大。”这种茶消暑解渴、养胃生津、补脑提神,解乏消困。每人只要早上喝两盅,上山下坡,种地耕作,一天不觉干渴。为宁强、略阳及南郑部分山区人民喜爱。此茶有羌族遗风,据说饮此茶者为白马羌之后裔。

罐罐蒸茶:多为冬、春季节饮用。制法是先将猪板油或羊油切成石榴籽大小的粒状,同桂圆肉、枸杞、大枣、核桃仁、冰糖等一起装在盆里,放进蒸笼里蒸至油融化为止。吃时每次舀一二调羹,倒入小土陶罐内,加适量泡制好的茶水,置入火中煨沸即可。这种茶香醇味美,滋阴补阳、益肝润肺,但十分昂贵,旧时穷百姓喝不起,现在山区经济生活条件改善,许多人每日清晨也坐在火塘边熬蒸油茶,慢慢品味。

陕南秦巴山区人常用罐罐茶款待亲友。亲朋好友跨入农家庭院,好客的主人就会把他们热情迎入火塘边,然后献上罐罐茶,端来油煎饼,或烧熟的包谷棒子。聊着天,喝着茶,吃着饼,嚼着苞谷籽儿,贵客便会品味到这一古老茶文化的无穷韵味。

罐罐茶为何在陕南秦巴山区产生和发展呢?据说古时这里曾是羌族聚集之地,羌人以游牧为主,多食牛羊肉,茶叶是生活必需品。传说三国时诸葛亮为争取羌人,曾在这一带设置茶店、煎茶铺。罐罐茶大概就是这种饮茶习俗的延续和发展。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