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对话:看古丈的“廉政茶文化”

发布时间:2011-04-08 17:50:16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古人就提出了“以茶养廉”的观点。近年来,湖南省古丈县围绕“廉政茶文化”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今天,我们请到古丈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汪立东,和在茶文化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汤一教授,就“以茶促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对话嘉宾:

汤一 浙江大学茶学系副教授

汪立东 湖南省古丈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记者:请教汤教授,目前我们对“茶文化”是否有个相对统一的定义?

汤一:“茶文化”是指茶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即与茶有关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茶有关的风俗,如客来敬茶等;二是与茶有关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具体表现为茶诗、茶戏曲、茶联等等。

记者:汪书记您对茶文化又是怎样理解的?

汪立东: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谈茶文化就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茶文化以礼节规范种茶、制茶、品茶等一系列环节,对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的讲究与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一种意境之美,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

记者:茶德是茶文化的核心内容。最早由唐朝茶圣陆羽提出“精行俭德”的茶德观,当代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提出“廉、美、和、敬”,程启坤、姚国坤提出“理、静、清、融”等等,这些观点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与廉政文化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是否能通过弘扬茶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达到“以茶明廉、以茶敬廉、以茶促廉”的效果?

汤一:古往今来,茶成为人们许多美好精神的寄托,如纯洁、礼貌、谦和等,其君子品格受到文人墨客的赞叹。英国作家韩素音曾说,茶是世界上最文明的饮料,它是礼貌和纯洁的化身。“以茶养廉”的观念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被提出来了,代表人物有陆纳、桓温等。从本质上讲,茶文化崇尚清正、俭朴,这与反腐倡廉的价值取向是高度一致的。

汪立东:“廉、美、和、敬”的茶德观与廉政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廉”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美”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和”者,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在“廉、美、和、敬”中,以“廉”居首,说明人们对营造清净廉洁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的期盼。茶作为中国“国饮”,自古就为民众所喜爱。饮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祛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茶文化对人修身、怡神、为文、交友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几千年来,人民群众在品茶的过程中总结了很多与“茶”有关的廉政格言、警句,如“一杯清茶问今古,两袖清风为苍生”、“茗溢芳醇满天地,人修廉洁和乾坤”、“历尽艰辛成极品,自甘恬淡散清香”等。如今,每逢新春佳节,一些部门、单位都要举行茶话会、茶拜会,这不能不说是古人流传下来的良好风气。

记者:历史上有些文人士大夫因为仕途不顺、政治生涯受挫而沉湎于茶事,对此您怎么看?茶文化宣传会不会对党政干部产生消极影响?

汤一:消极决不是茶的形象符号,孤芳自赏决非茶文化的应有之义。茶文化兼容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的精粹,而不融合其糟粕。就人生态度而言,茶文化更贴合儒家的教义,即积极入世,以友善、关爱和礼仪给世间带去温暖。至于古代一些文人的落魄和消极遁世,有多种原因,但与其喝茶的爱好没有关系。至于用一把茶壶装门面,标榜清高,这也不是让人奇怪的事,因为好的东西总是会被人拿来做面具的。事实上,只要如苏东坡、陆游等大文豪那样用心品茶、用茶德激励自己,那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荣禄沉浮、事业挫折,也决不至于陷入消极泥潭而不能自拔。

记者:弘扬茶文化的载体媒介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短期行为和长远建设等,怎么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避免茶文化宣传落入“假大空”、“一阵风”?

汤一:要避免这一问题,关键要动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茶叶企业应成为茶文化宣传的主角。因为茶文化属中介文化,与文学、艺术等纯粹的文化形式有区别,也就是说,茶文化离不开茶产品,而只有企业才能更好地将产品和文化两种资源紧密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必要让茶文化的宣传普及成为一种市场行为,唯有这样,才能让它真正走进百姓的生活。我国茶馆业发展非常迅速,不仅拓展了茶叶产业链,创造了很高的市场效益,同时也成为向都市居民展示茶文化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从中也可以看出,市场力量在茶文化宣传和普及中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至于长远建设和短期行为之间的关系,我认为牵涉到政府和企业之间职能划分的问题。政府的茶文化宣传活动更多考虑长远和全局利益,而企业的市场化宣传更多涉及局部和短期的利益目标,因此,有必要将两方面的宣传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pagebreak]
  记者:对老百姓而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琴棋书画诗酒茶”则是文人雅士们的“七件宝”。但老百姓“喝茶”往往是以茶提神醒脑、生津止渴,而文人雅士们的“品茶”才更注重对茶之精神、茶之文化的感悟和体会。要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有哪些具体途径呢?

汤一:要让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还是需要通过企业的市场化运行,比如让茶产品的品位和品牌形象更多地承载茶文化的意蕴等,还有企业的茶艺表演等特色宣传推介活动等。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但政府搭好台就行,唱戏还是要依靠以企业为代表的市场力量。

记者:自古就有“雅贿”一说。如果官员附庸风雅,行贿者便投其所好,送些名家字画、珍奇古玩、周鼎宋瓷等。近年来,茶叶市场逐渐火爆,一些名茶、老茶被炒出了天价。如果有人借机将茶变成“雅贿”工具,无疑会对茶文化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如何避免反腐败的措施反变成腐败的幌子?

汤一: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有可能被用作贿赂,但罪在这种行为,而不是物品的价值。茶文化代表的是德,而不是法,因此杜绝把好东西拿去干坏事,还是要依靠法制。但无论如何,通过茶文化的宣传推广,增进政府官员的廉洁自律意识,这对于防范行贿受贿这样的违法行为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记者:近年来,古丈县提出要建设“廉政茶文化”,这一构思是出于何种考虑?

汪立东: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古丈县素有“茶叶之乡”的美名,茶文化源远流长,茶产业的发展其实就是一部茶文化的发展史。经过两千多年的提炼,古丈茶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立足实际,认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可以以弘扬古丈茶文化为载体,推广“历尽艰辛成极品,自甘恬淡散清香”为思想核心的茶文化教育理念,用艺术的形式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希望通过廉政茶文化建设,培养干部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形成干净干事、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年来,依托茶产业发展基础和茶文化底蕴,我们深入挖掘茶文化中的廉政思想精髓,以茶寓廉,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围绕“廉政茶文化”主题,我们在全县开展楹联、格言、警句征集活动;组织民间艺人编写一批“廉政茶文化”山歌,在夯吾苗寨、坐龙峡、红石林等旅游景区进行演唱;组织艺术家深入社区和乡村,编排了一批“廉政茶文化”歌舞,在春节期间进行演出。我们还将通过廉政茶文化亭园、“廉政茶文化一条街”、“廉政茶文化”碑林碑墙的建设,逐步打造“廉政茶文化城”。

记者:汤教授,以茶文化助力反腐倡廉建设是否有地域局限性?您如何评价古丈县“廉政茶文化”建设?

汤一:我认为,某些茶俗的确体现出地域性特点,但茶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思想总体上具有普适性。茶文化的主要社会功能如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兴文、以茶作礼等等,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不会因地区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以茶文化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不存在地域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丈县的做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汪立东:汤教授,茶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我们在廉政茶文化建设中只抓住了其中一二。您认为还能从哪些方面着手促进廉政茶文化建设?

汤一:具体的方式方法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我认为,政府除了大力营造茶文化氛围之外,还需要通过抓手取得更现实的效果。如以茶代酒,并通过行政条例加以明确。此外,在当地中小学中开设茶文化课程、办茶文化培训、开展茶知识咨询,倡导以茶联谊、以茶孝敬长辈等,都不失为以茶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

汪立东:我县希望将廉政茶文化与本地产业相结合,形成一种文化产业。但古丈虽是全国有名的产茶县,可目前还缺少茶文化氛围,茶叶产业没有充分利用茶文化资源。您就此有何建议?

汤一:这个问题很关键。还是上面谈到的意思,即企业应成为茶文化的主角。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茶文化宣传单纯靠政府推动,很可能将文化与产品搞成“两张皮”。因为,政府并不拥有茶产品资源,而作为生产者的企业不仅需要而且有实力将产品和文化两种资源整合起来,从而令茶产品和茶文化相得益彰,借助茶文化群众基础扩大产品影响力,同时借助好的茶产品让广大消费者实实在在受惠。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积极支持。企业应着力于做好茶产品,除传统的名优茶产品之外,还可开发茶菜肴、茶食品,让茶越来越普遍地进入百姓日常生活。另外,要使产品品位和品牌形象更多地承载茶文化的意蕴,让大众感受到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精神食粮。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