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春秋(十):宜兴纪行

发布时间:2011-04-03 12:19:06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1996520

  
陶都宜兴,我往过数次,每次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每次都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应宜兴市文化局邀请,参加第五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又一次感慨到了陶都浓郁的陶文化气味。

  进进宜兴地界,迎面而来的是绵延数十公里的陶制盘龙灯柱,华丽庄重,别俱一格。市区内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陶器市场和商店,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日用和艺术陶瓷制品。郊外街道两旁和风景旅游点摆设的陶瓷制品销售摊,连肩相继,琳琅满目。很多建筑物,甚至连很多老百姓的住宅屋顶都是古色古香的琉璃瓦,有的碧绿如玉,有的橙黄金灿。这一切都展示着陶都特有的风采。

  真正使我受到震撼的是那些陶瓷艺术精品。在陶瓷博物馆,我看到了精美尽伦的陶瓷瑰宝。各种人物、飞禽走兽的陶瓷造型无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你看那佛祖菩萨,慈眉善目;文臣武将,儒雅威武;雄狮俊马,神采飞扬;花鸟鱼虫,活泼有趣。陶台陶凳,质朴凝厚;陶瓷花瓶,典雅庄重;陶制艺术挂盘,融字画雕刻于一体,叠现文化情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外形风格各异的紫砂壶。它们或大或小、或长或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有的还雕刻名家字画、名人印章于其上,增添了无穷艺术情趣。每个壶都在变化中布满***和协调,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

  一方山水培育一方艺术。饱览了宜兴秀丽奇尽的自然风光,才感知了宜兴陶瓷艺术的尽无仅有的生长环境。宜兴不仅有制作陶瓷的上好陶土,更有滋润陶瓷艺术的山水风光。进进丁蜀镇四周的山区,只见所有的山坡都被浓浓的绿色所覆盖,就象到了一个翡翠世界。千万竿翠竹在风中摇曳,远远看往恰似碧海中的浪涛。走进竹林,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竹子的清香。一支支竹笋已长成一人多高的新竹,布满着生命的活力,显示出勃勃生机。竹海深处,我们游览了慕蠡洞。这是宜兴众多的著名洞***之一。刚进洞口,就听到叮咚作响的泉水声。洞深狭长,曲折回旋。道旁流泉,水随道转。经过千万年才形成的石柱、石笋,神形兼备,给人以美妙想象。有的配上灯光,成了一幅奇妙的画。这是造化的神功,大自然的杰作。最有趣的是在水洞中泛船,不用篙桨,只用手撑着洞壁洞顶,船便缓缓而行,那洞壁洞顶的钟乳石和其在水中的倒影,融为一幅别有情味的画图。宜兴的茶叶和紫砂壶珠联璧合,交相映辉。唐代诗人卢仝在他写的茶歌中夸奖宜兴茶说:“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从慕蠡洞返城的路上,我们来到一看无际的大茶园。茶园旁塑着茶圣陆羽的塑像。那一垄垄密密集集的茶树青翠碧绿,伸向远方。真是片茶的绿洲!

  宜兴的陶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宜兴,我看到了范蠡和西施的塑像。传说年龄时,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灭吴后,越国的大元勋范蠡急流勇退,携西施隐居宜兴丁蜀,从事陶瓷业,被尊为“陶朱公”。在其后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历代陶瓷艺术名家精心栽培,在陶艺百花园中开出了紫砂、均陶、青瓷、精陶、彩陶等灿烂花朵。历代文人墨客都慕名而来,吟诗作画,赏壶品茶。大诗人苏东坡就是其中出了名的一个。他制作的东坡提梁壶风格别致,他的饮茶轶事传为佳话。

  这次陶瓷艺术节,处处可以感受到宜兴浓厚的文化气氛。开幕式的大型文艺表演热烈隆重,色彩绚丽,气势磅礴。来自各个乡镇、企业、以及当地驻军的演出职员表演了富有宜兴民间特色的大型舞蹈。那迅猛壮烈、豪放粗犷的盾牌舞,行动轻捷婀娜多姿的桃柳报春舞,形象生动、欢快热烈的狮子舞,穿游翻滚、宏伟壮观的九龙嬉春舞,充分反映了宜兴人民以陶为媒、以艺会友的美好心愿和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精神风采。那十八辆展示宜兴名优产品的五彩缤纷的彩车,反映了宜兴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辉煌业绩。专场文艺晚会上,同国内著名演员同台演出的宜兴市文艺职员表演的节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味,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在徐悲鸿纪念馆,我们欣赏了一代美术大师出神进化的艺术真迹。宜兴是名闻遐迩的“教授之乡”,有数千名学者教授遍布国内外。在宜兴图书馆,我见到了宜兴籍教授捐赠的数目可观的著作书籍。在纪念阳羡第一人物周处的周王庙内,我看到了新修复的古色古香的戏台、茶室和书场,洋溢着独特的文化气味……

  赏不完的青山碧水,览不尽的阳羡胜景。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使陶瓷艺术之花越开越鲜艳夺目,改革开放使古老的陶都焕发了青春。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