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资本

发布时间:2011-03-17 12:02:42 来源:福建茶叶网 编辑:福建茶叶网 

自2005年爆炒以来,普洱茶名声大起,价钱也水涨船高。新茶无论生熟,一饼动辄以百元计;老茶则需以千元甚至以上级别求之了。幼时在川东、川南喝过“沱茶”,感觉是又苦又涩,一股草味,属于老茶客们常喝的“酽茶”,特点是便宜。

长期盛茶的茶碗或茶盅会有一层褐色的茶垢,就算只加开水不加茶叶,也有茶味。如此民间的“粗茶”,居然会被炒成高价茶,其中奥秘何在?

春节驱车前往西双版纳。日间游玩,入夜便去各家茶行、茶庄品茶。收获最大的,是跟各家茶老板大侃茶经。当然,各茶厂、各名山的生茶、熟茶也买了一堆回家。

普洱茶生产的门槛很低,几万元人民币便可开一间机器制茶的茶厂,如果全手工,投资额更低。云南境内,大小茶厂至少数以千计,品牌不计其数。但茶客们对品牌、商标等却不太有兴趣,他们关注的重点是茶叶的原产地——茶山。普洱茶古有“攸乐、易武、曼撒、蛮砖、倚邦、革登”六大名山,今有攸乐、南糯、布朗、阿佤、哈尼、拉祜、苗寨等名山。各家茶厂一般都会到各山收购毛茶原料,生产出以各茶山名称为标志的生、熟茶饼。其中又分为高山茶、台地茶,古树茶、乔木茶等等。这种生产销售方式,基本上透露出了普洱茶的生意经所在。

 

这种传统的收茶、制茶、卖茶的方式,是把投资门槛很低、制作成本不高、产量不小的普洱茶整体作了较为充分的差异化区分。各厂生产的各山的茶都成了不同质的商品,各茶厂之间的竞争是被这种产销方式充分削弱了的。茶行老板还会告诉你各厂的师傅手艺也是有高下之分的,茶客们实际上无法得到充分的信息去把茶产品和茶价一一对应,新茶客们更是觉得玄而又玄。因此,茶客只有一个办法来协商价格——品尝。实际上就是把普洱茶的“种类”在喝茶人这个层面再细分一次,这次的划分依据是喝茶人的口味偏好。茶客大多数是边尝边买,除非某茶厂某年某山之茶已经口碑相传、名声在外。

如此一来,茶客们在茶行买茶时实际上是自身需求与单一茶品种的较量,供应方的竞争已经由于该商品的替代性几乎不存在而消失于无形之中。因此,只要人们不是根据茶厂品牌、等级来购茶,大规模茶厂的技术水平、标准化管理等在小茶厂面前就毫无用武之地。213国道两侧大山里的众多小茶厂、城市里大街小巷的万千茶行就可以由此生存下去了。

除了“异质化”生产销售的特点,普洱茶还有一个接近经济学中的“一般等价物”特性——晒青工艺导致的可长期存储性能,而且还“越陈越香”,于是乎就有了增值的可能性;生茶可以自然存放发酵成熟茶,熟茶可经存放后具备“陈香”或者使香气变得醇和,这倒与当今中国房地产的性质颇为接近。资金当然就敢于放心进入普洱茶领域。最近连基本类同的湖南安化黑茶,价格已经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小茶厂们如果今年销售不佳,则可存放到以后再卖,同时也可以在次年调整生产规模。

如此一来,产量就可以调整,支撑住价格。产品的异质化程度越高,支撑高价格就越容易。大茶厂此时反而有些被动了。

在茶的品质之外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是故事:此茶是何山、何树、何时而得,生茶与熟茶之区别何在,茶厂工艺如何传统等等。而在听故事、品茶味等颇有主观意味的定价方式之外,普洱茶还是有一些基础成本的。茶山产地名气决定的价格差异、采茶人工费用在芽、叶比例上形成的级别差异、春夏秋茶的季节差异。但这些因素与其他茶类是完全一样的。
[pagebreak]
 

如果想在现代工业化理念下,买到较为标准化的价格和品质对应的普洱茶,您就只有去买那些敢在电视上大打品牌广告、以勐海茶厂“大益”牌系列普洱茶为代表的规模化茶厂的产品了。此类茶厂的管理者走的是现代MBA经营之道,不以茶山产地为标志,自创品牌。四处收茶,统一配方,形成自己的口味品质系列。各茶行老板对此类产品不以为然,因为没有故事可讲,但他们却大多认可,“大益”茶的配方技术不错,口味自有一套。

如此一来,此类新军闯入传统普洱茶领域倒真的带来了竞争的气氛。但此种经营模式能否斗过传统模式,前景并不明朗。毕竟其投入的成本要靠规模上量来摊薄。而小茶厂的经营方式则要灵活多了。眼下市场经济的资本已经大量进入普洱茶领域,未来鹿死谁手,拭目以待吧。
更多资讯来源于福建茶叶网www.fjtea.cn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