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尽力助推茶产业发展——记中国茶叶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余文权

发布时间:2017-06-14 15:37:01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 编辑:中国茶叶学会 

 余文权





1972年1月生,福建大田人,中共党员,农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曾任中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现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福建省茶叶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茶叶》、《福建茶叶》编委。自1994年福建农业大学园艺系茶学专业毕业以来,长期从事茶叶技术推广、行业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在福建省农业厅经作处、种植业管理局(处)、安溪县人民政府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工作。




恒心学习,不断提升

 

长期坚持学习,不断提升素质。1998-2002年参加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于2002年获得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07-2012年,攻读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并获农学博士学位。坚持不懈抓好专业知识和外语学习,2010年参加福建省骨干公务员赴美交流培训BFT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并强化培训作为全省19名第一批赴美交流学员,在美国纽黑文大学开展为期半年的公共管理与应急管理专门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管理能力与业务水平。2012年参加福建省厅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拨考试,正是由于长期的学习与积累,才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竞聘担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专心工作,屡获佳绩

 

 

毕业后即在福建省农业厅长期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深入基层生产一线,了解茶区产业发展动向,指导基层开展名优茶审评和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园建设,积极组织举办名优茶机制等各种适用性强受众面广的技术培训,组织开展高标准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建设等项目,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推动茶叶科学技术应用到我省茶叶主茶区。2000年《福建省无公害茶园建设》项目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为第2完成人;2009年《茶叶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为第3完成人;《无公害茶叶产业化综合技术研究》项目获200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为主要完成人;2003年被福建省农业厅评为2001-2002年度全省农技推广先进个人。
      任职安溪县科技副县长期间,牵头组织茶叶强县富民行动计划,开展生态茶园建设、万人培训工程以及农残控制三大工程,同时开展茶叶健康生产科普宣传,2008年安溪县首次被评为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个人被评为2005-2006年度全国县(市)科技进步工作先进个人。推进安溪县茶科所与福建省农科院的高位嫁接,成立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溪分所,做到上下互动,优势互补。担任安溪铁观音研究院副院长,积极从茶产业发展规划,茶叶技术推广应用,茶文化与品牌建设,多角度全方位对安溪茶业发展提出真知灼见,获得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
2012年10月任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以来,担任茶叶科技创新团队副首席,深入开展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与应用,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茶树智能化加工与检测等方面研究,与团队成员一道,赴我国茶叶主产区收集种质资源,做到应收尽收,极大丰富了我省作为茶树品种王国的种质资源保存量。
        参加工作以来,参与制订《无公害食品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程》、《福建乌龙茶》等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7个,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近30个。2008年被福建省茶叶学会授予学会优秀工作者,2015年获中国茶叶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在《茶叶科学》、《中国茶叶》、《福建茶叶》和《茶叶科学技术》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近60篇,参与编写《全国茶叶优势区域规划》、《福建省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四大主导产业和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发展区域布局规划(2005-2010)》以及《安溪县海峡两岸茶业合作集中加工贸易区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出版《茶叶产业链整合管理研究—以福建安溪为例》专著一本,主编《福建茶树良种选育与应用》等编著四本,参与编写《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与营销》著作三本。



潜心科研,奉献“三农”

 

 

 

福建是茶树品种王国,是中国茶类最丰富的省份,作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深深感受茶产业的发展,与茶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密不可分,要想使福建茶产业在全国仍至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必须不断拓展福建茶树育种领域与水平。
       多年来,与育种团队一道,深入我国主要产茶区,收集保存优质茶树种质资源。2013年12月3日至8日,与团队成员陈常颂、杨如兴一道,赴云南开展茶树种质资源考察与收集工作。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到普洱茶树良种场和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参观考察与学习交流,深入镇沅县九甲镇千家寨哀牢山森林公园探寻2700年古茶树,贺开古茶山、南糯山等地实地考察野生古茶树和古茶园。在开展考察学习的同时,实地采集了云南普洱镇沅县九甲镇千家寨1号野生古茶树王、3号野生大茶树的珍稀种籽和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贺开古茶山、南糯山800年树龄茶树王(栽培型)等茶树种籽和茶园土壤样,并对采集茶树种质地点的海拔、经纬度、伴生植物等原生境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共收集茶树种质种籽75份,土壤样7份,为丰富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与新品种选育,更好地了解云南大叶种茶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10月19日,作为分管科技下乡双百行动和科技精准扶贫的院领导,余文权赴宁德市蕉城区组织召开茶叶机采与配套加工技术现场会,通过在全省茶叶主产区推广应用茶园机采技术,有力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茶树优异基因资源挖掘利用创新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首席专家,2017年6月7日至8日,深入宁德南平茶区推进项目实施和技术推广,先后到周宁玛坑乡绿立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瓯市东峰镇成龙茶厂和武夷山市星村镇永生茶业有限公司,实地推进茶园化肥减施增效与持续机械化采摘配套技术、多茶类萎凋系统集体控制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实施,有力地推进了茶园“双减”、劳力节省以及产品加工。
2017年春节期间,到茶界泰斗张天福家中拜年,张老一直交待要大力发展有机茶生产,为人民提供健康放心茶,作为后辈,牢记老人家的嘱托,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茶叶的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为茶产业的发展奉献自已菲薄的力量,才能不辜负前辈对后辈的谆谆嘱托。
      求实、创新、务实、奉献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无论是从事茶树育种,还是茶叶加工亦或是茶文化宣传,首先自身要真学真懂真信,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作为青年人,特别是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莫,须知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励出。茶树育种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往往到一个地方收集种质资源需要乘车6-7个小时,步行2-3个小时,更遑论一个新品种的选育要经过10-20年的周期,习总书记说过,功成不必在我,作为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只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一任接着一任做,科学的春天必将不遥远,“科技梦”必将助推“中国梦”,中华民族亦必将迎来一个科技新的春天。

 


(文字和图片内容来源于中国茶叶学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中国茶叶学会提供素材。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素材请联系邮箱:3434712393@qq.com)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