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不是人人都能当茶博士

发布时间:2015-03-04 20:10:38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梁志宾 
     福建茶叶网3月4日讯:擂茶是一门古老茶艺,今存于我国的闽粤赣地区。擂茶就是将茶叶与多种配料混合研磨,擂碎后,或冲泡或煎煮而成。杭州茶肆添卖的七宝擂茶,即为七种名贵原料混制而成的茶饮。七宝茶也是宋代的宫廷御茗。

  来到一间茶坊,一个个装扮清爽的茶坊伙计托着装满茶碗的盘子,或在陈列有致的桌椅间穿行,或低首询问客人有何吩咐。这班伙计被宋人称作“茶饭量酒博士”,他们如受雇于酒楼,亦可简称“量酒”,在茶坊,则多称“茶博士”。茶博士之名首现于唐代的《封氏闻见录》:“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怀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着黄衫、戴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歠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陆羽)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陆羽虽是誉满寰宇的茶圣,可他在世时不被世人赏识,甚至还遭到李季卿的鄙视。

  但在李季卿的俗眼中,陆羽还算得上是会煎茶的茶博士。不是人人都能当茶博士。“博士”本是学官名,只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具有广博的茶学知识与熟练的冲茶技艺的茶坊高级茶艺人员,才能被称为“茶博士”。那些只会干杂活的茶坊跑堂,是不能被称作“茶博士”的,薪资亦不如茶博士高。《夷坚志·茶仆崔三》中的主角崔三,“月顾直不过千钱,当不足给用”。茶博士只说自己的行话。譬如,南宋杭州的茶博士们每日计算所收的茶钱,不会说收了多少钱,而是以杭州为基点,到某地的里数来隐喻钱数。他们若说“今日到余杭县”,便指今日茶博士收了45钱,因为余杭县到杭州城的里程恰是45里。他们若说“走到平江府(今苏州)”,实指自己赚了360钱。

  所以,茶坊也是一个问路的最佳场所,而且你也不用担心会受欺骗。常言道:“不怕官,只怕管。”除去官府,谁来管管这些茶博士呢?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认为宋代都市几乎已全变为商业都市。伴随着市场业态的日趋成熟,各个行会也在崛起。宋代行业的主事人俗谓“行老”或“行头”、“行首”。

  自古以来,茶楼就是三教九流汇集之处,小道传闻集散之地。所以,宋代茶行的行老亦为江湖的“百晓生”。州县新官到任时,他们如想尽早知掌本地的民风时态,都要先去拜会当地的行老,“密问三姑六婆、茶坊酒肆、妓馆食店、柜坊马牙、解库、银铺、旅店,各立行老,察知物色明目,密切告报,无不知也”。除了在正规茶坊里工作的茶博士受茶会行老的管束,在午夜开封小巷,提瓶卖茶的小贩也受行老管制。据南宋郑樵《文献通考》记,宋代的卖茶小贩,也须挂靠行会。“京师如街市提瓶者,必投充茶行”。卖茶小贩在日间需为饱肚而奔波。晚间会提上一瓶瓶茶,到每家每户去碰碰运气,看有谁要点茶,或是谁家需要他们代传口信,以赚点小钱。他们也是值得信赖的人,因为他们和茶博士都对茶行行老负责。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