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茶楼展老照片 传播饮茶文化
清朝时期的广州茶客。 郑迅翻拍
民国时期的广州茶客。 郑迅翻拍
福建茶叶网2月27日讯:“人人生日”的日子里,老广自然要上茶楼叹一盅两件庆贺一番。昨天,广州荔湾区老街坊萧姨到沙面广东胜利宾馆西关粤厅饮早茶时发现,老茶楼有了新变化:大厅中多了两个投影仪,循环播放着老广州茶楼、茶客、茶点的历史图片。“照片的时间跨度主要是从晚清到解放前,有些茶楼我听都没听过,有些就是我听过或去过,但现在已经消失了的,勾起了我很多回忆。现在的后生仔女,好少人知道啦。”
萧姨认为,能趁着新春家人团聚之期,以最广州的生活方式,让老人家回忆旧事、年轻人了解城史,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做法。
昨日上午9时30分许,羊城晚报记者在胜利宾馆西关粤厅外看到,候位饮茶者如云,而且,大多是老西关原居民。“胜利宾馆的茶市开了很久了。上世纪90年代时广州茶楼茶市很兴旺,后来很多都关闭了。”一位等位的街坊说。
进入西关粤厅,立即看到两个醒目的大白屏幕悬挂在正前方,其滚动播放的内容,正是萧姨所说的“广州茶楼历史”。清末时期广州西关打铜街(现光复南路)“冠珍楼”茶楼;上世纪20年代广州文昌南路与下九路交界的“广州酒家”;40年代广州西关第十甫(现下九路)“莲香大茶楼”;40年代广州西关第十甫(现下九路)“莲香大茶楼”;清末民初——广州西关荔枝湾“燕珍居”茶楼;民国时期广州沙基大街“商乐茶楼”;上世纪30年代广州太平南与一德路交界的“陆羽居”茶楼……时下广州人听过没听过,见过没见过的茶楼都在屏幕上一一展示。
“以前中山四路有利南茶楼、妙奇香,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我还带你去过呢,你有印象不?”萧姨指着屏幕向同去饮早茶的女儿说,然而,当时只有襁褓大小的女儿小荷对此印象并不深刻。
倒是中山八路的富南茶楼,小荷记得每逢寒暑二假到家住南岸的外公外婆处寄宿时,每天早上外公外婆都带她去该茶楼,“到上世纪90年代,富南还是按数碟子结账的,所以印象很深,当时市中心很多茶楼都改革用点心卡盖章了,我小时候就觉得富南特别古老。”小荷说。
广东胜利宾馆负责人表示,此番播放广州茶楼老照片,是希望让更多茶客了解到广州饮茶文化。
延伸阅读:广州茶楼
清代同治年间,广州开业的茶座初称“居”,叫“上茶居”。好像惠爱路城隍庙口的福来居,太平路的陆羽居,第二甫的茅珍居,三甫的永安居,五甫的五柳居,十甫的陶陶居。及光绪年间,“居”改称“楼”,叫做“上茶楼”。
既然是楼,那地下门市便用来卖糕点饼铒。楼上中间设厅堂雅座,周边设安静套间,茶价也较高,故谚语云:“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踎(注:粤语‘踎’读音与‘猫’相近,意为蹲)。”
当然,也有不改称“楼”的茶楼,如陶陶居。“陶陶居”门厅上的黑底金字大招牌,据说是康有为的手笔。过去,陶陶居曾是粤剧艺人不挂牌的俱乐部,是他们埋组班的活动场所,白驹荣、薛觉先就常到陶陶居品茗;鲁迅、许广平、巴金等也是陶陶居的座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