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美食家袁枚是这样制作茶叶蛋的

特地网上度娘了茶叶蛋的前世今生。茶叶蛋作为一种民间小吃,其最早的起源早已无从考证了。清代美食家袁枚在其著作《随园食单》中详细记录了茶叶蛋的制作过程,是可考最早最系统地介绍茶叶蛋做法的书籍。“鸡蛋百个,用盐一两,粗茶叶煮,两枝线香为度。如蛋五十个,只用五钱盐,照数加减,可做点心。”袁枚在书中这样写道。一次煮一百颗茶叶蛋,需用盐一两,加上粗茶叶,煮上“两枝线香烧尽”那么长的时间。
关于火候的掌握,袁枚还在“火候须知”一篇中写“有愈煮愈嫩者:如腰子、鸡蛋之类是也”,似乎对茶叶蛋提倡“久煮”。对此,中国烹饪大师薛文龙觉得袁枚所述并不详实,于是详加考证。薛文龙拜访寺庙老和尚,得知古时寺庙内没有钟表,所以以敬香为时,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敬香一炷。据此推算,袁枚所写“两枝线香”的时间便是四个小时。
据此,薛文龙亲自动手做实验,将三十二颗鸡蛋用小火煮,每隔一个小时拿出四颗,分别盛放。最后,他进行品尝比较,发现果然是煮了四个小时的茶叶蛋味道最为香浓。
薛文龙还反复琢磨研究,对袁枚的方法进行改良。他改用主料为五十枚鸡蛋,配料为茶叶六十克,调料为盐七十五克、绍兴酒三十CC、八角四粒。在烹调前将鸡蛋用沸水略煮,捞入冷水中,将蛋壳敲碎,放入沙锅中,加茶叶、盐、酒、水以旺火烧沸,加盖,用小火慢煮,做出的茶叶蛋果然香气更浓。
按照袁枚和薛文龙的秘法我煮了10枚茶叶蛋。等汤汁滚后,改文火慢慢熬煮,自己则忙着码字写稿,不知不觉,似乎嗅到了一种似曾闻过的香味。跑进厨房一看,虽时间未达袁枚文中记载的“两枝线香烧尽”那么长的时间,但锅内的茶叶蛋也已有模有样。剥开其中一个,蛋表面酱褐曲纹清晰,犹如一枚纹理错综优美的卵形雨花石,细嚼慢咽,茶香茴香和咸香,深至蛋黄;悠悠在舌尖上,让我齿颊滋香,满口生香。远不是超市小店所售酱油蛋能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