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会鸿:一手云雾茶 片片留余香

发布时间:2014-11-09 09:32:40 来源:浔阳晚报 编辑:张新红 
     福建茶叶网11月9日讯:庐山云雾茶以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高持久、醇厚味甘等“六绝”而久负盛名,是我国名茶之一,始产于汉代,已有1000多年的栽种历史。在庐山脚下,有一群庐山云雾茶制作人,汪会鸿是其中的代表,也是庐山云雾茶制作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与茶结缘

    汪会鸿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但说起庐山云雾茶,却是双目精光四射。

    其实,他祖籍都昌,而非庐山人。当年,父亲从部队退伍,被分配到庐山园林所,他随军到庐山,与茶的缘分也自那一刻开始。

    汪会鸿幼年家境贫寒,时常与母亲、兄弟姐妹一起上山采茶贴补家用。“每天傍晚,我和家人拖着沉重的步伐,将自己辛苦一天采摘的茶叶送到茶场过秤时,总能看见厂房里,5口大锅一字排开,炒茶工们用娴熟的手法翻炒着茶叶的壮观情景。从那一刻起,我便想,长大后也要学会炒茶。”回忆起初次采茶时的情景,汪会鸿仍记忆犹新。

    1974年,汪会鸿辞别教师生涯,下放庐山高垅茶场,在这里他幸遇庐山云雾茶制作工艺的创始人胡亨鉴。他说,当时的庐山云雾茶还没有统一科学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是胡亨鉴来后,根据实际调研制作了一整套种养、采摘、炒制、包装的工艺流程,这也是庐山云雾茶传世至今的遗产。汪会鸿作为胡亨鉴的亲传弟子,系统地学习了制茶技艺。

    1985年,庐山云雾茶获得国家银制奖,而且出口海外。说起这点,汪会鸿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在高垅茶场度过的日子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他于1993年调到赛阳茶场,直至退休。

    潜心制茶

    在庐山石门涧山腰,汪会鸿与人合作承包了一片茶园,他们的茶场则在山脚下一座院落内。走进里面,一口铁锅乌黑发亮,边上是烘干室。汪会鸿说,采摘下的新鲜茶叶要放置在地上晾一下,蒸发掉一些水气,到夜晚再入锅手炒,当日的茶叶当日制作,否则就会变质。

    他说,手工制茶共分为杀青、揉捻、二青、烘干四个步骤,每一步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便会功亏一篑。其中杀青就要求制茶人要在150°C的锅里徒手翻炒,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新鲜茶叶中的水分蒸发;第二步是揉捻,将茶叶揉搓成形;第三步同时也是整个制茶流程中最关键的二青,火候最好能掌握在100°C左右,制茶者要根据手感受到的茶叶的湿度,适时地对其进行提毫,最后才是烘干,成品茶出炉。

    虽然只是一口铁锅,但每个制作步骤都不可少。汪会鸿用粗糙的手指着铁锅说,原先制作茶叶时,也是这样的铁锅,但因是规模化生产,所以一排排铁锅冒着腾腾热气直叫人血脉奔腾,气势滂沱。

    他回忆说,当时的茶场还未改制,按照制茶的步骤分出了不同的车间,每个车间都只专注一项工艺。在那时侯,他也与众多工人一道一起制茶,在劳作中学习、巩固着制茶手艺。

    种采有经

    制茶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环。汪会鸿说,其实云雾茶的品质不仅与工艺有关,还与茶叶的种植和采摘时节有关。

    一般来说,云雾茶分春茶、夏茶和秋茶。在石门涧海拔200米的茶园,汪会鸿指着茶树说,茶树原本可以长得很高,但这里茶园的却不及人腰,就是每年的修剪结果。修剪、松土、施肥是茶叶生产的几个重要环节。

    汪会鸿破有心得的表示,通过修剪,茶树的枝桠茂密,茶叶生长数量多,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而冬季松土可以提高土壤氧气,截断杂草的根茎,而杂草死后又成为茶树生长的肥料,这种有机的天然肥料可以提高茶叶品质。

    春季茶叶发芽,也是春茶的采摘季节。汪会鸿说,云雾茶中,品质最好的属春茶,一般特级云雾茶也是使用春茶为料,等到夏季和秋季的茶叶时,就不具备这种品质了,但在后两种茶叶中,又以秋茶最为好喝,口感比春季茶叶还要好。

    春茶产量大,品质好,但后两类茶产量不高,所以一般说庐山云雾茶,以春茶为好,也量大。汪会鸿说。

    苦心传承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制茶应运而生,但汪会鸿认为,手工制出的茶叶,不仅在色、香、味上比机器制出的茶叶更胜一筹,而且手工茶中更凝聚了制茶人的心血,它的价值是机器制茶所无法替代的。

    汪会鸿说:“手工茶的价值在于凝聚了制茶人的情。看似小小的一包茶叶,却饱含着制茶人多少心血。在春茶时节,为了抢收,我们每天都要与时间赛跑,在高温的炒茶锅前一站就是10多个小时。期间,每人差不多要喝8升水,来补充身体的水分。”

    在汪会鸿看来,掌握手工制茶的各个步骤其实很简单,但怎么个炒法、揉法,可能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制茶时,全身心投入,两耳不闻茶外事,一心只有手中茶。手工茶,凝聚了制茶人的心血。

    作为庐山云雾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人,汪会鸿多了一份责任感。他说,目前,还有18个人和他一样,依然坚守着庐山云雾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有60岁,最小的42岁。如今,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寻找传承人。他希望热衷茶文化和茶技艺的爱好者能投身其中,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将庐山云雾茶的传统手工技艺发扬光大。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