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茶叶贸易传奇家族 常氏精英今由商转学
在常家第18代传人常忠武引领下,记者参观了常氏宗祠。宗祠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此时,常家在万里茶路经营约200年,通过“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经销蒙俄北欧”,已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
门楼正中悬挂“常氏宗祠”匾额,气势非凡。常忠武介绍,宗祠分三门四进,进深百余米,占地八亩,包括门亭、房宇、献阁、回廊、正殿、偏厢、戏台等。就规模、布局而言,在国内现存宗祠中仅有的。
戏台和前院是常氏祠堂的独特设置。常忠武说,常家酷爱晋剧。在常家商业兴盛时期,每年年终,分布于全国的各号茶庄的百余名掌柜回来交账,或家族中有喜庆之事时,都要请班唱戏。
祠堂上院正厅供着常家列祖列宗牌位,位居正中最高处的是常家始祖常仲林。常忠武介绍,始祖常仲林原籍太谷县惠安村,明朝弘治年间到车辋村为人放牧,定居下来,至今已历500年,传至20代。他的后人现分布于全国近30个省市,部分迁居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有近3000人。
常家庄园的房产,到新中国成立前,部分被常家破落子弟变卖。上世纪50年代合作化运动及文革中,后街南面建筑整体毁损。
这期间,常氏宗祠却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常忠武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在宗祠开办荣军学校,大跃进时开棉织厂,直到2001年常家庄园修复工程启动,宗祠完全腾退出来。
常家后人也随着这一世纪大变局在转型。早在万里茶道衰落前,常家就注重教育,在庄园内开有学堂,族中子弟历代考取秀才、举人、进士等功名的达176人。其中任教山西大学的常赞春,书法造诣深厚的常旭春,是20世纪上半期常家由商界向文化教育领域转型的代表。从清末到1946年,山西榆次有大学毕业生105人,其中车辋常家就有25人。目前,常家海内外健在的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有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