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民间传说的毕节茶文化

发布时间:2014-09-04 10:56:56 来源:西部开发报 编辑:佚名 
     福建茶叶网9月4日讯:在今年贵州茶博会上,台湾大学高宏华教授说:“要让消费者从心底去接受你的产品,就要有一个能说服他的故事。这个故事,既要新,又要有特色,有亮点,有创意,做到这些,就不愁你的产品无销路。”

  关注毕节的人都熟知,毕节茶产业一向以多彩茶文化奠基,在这文化的背后,有着当地人朗朗上口的茶故事……

  一.水西贡茶

  传说从前有一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爽宜人、人烟稀少的地方,一群神仙时常会不约而同的到此一聚,到此一聚的目的的什么?据说这里居住着自称夜郎国度的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除男耕女织之外,还神奇地耕种着一种称之为饮品的东西——“茶”。

  这群神仙在“酒饱饭足”之后,下凡来这地方就是为了向这几户人家讨杯人间烟火之茶饮饮,不饮不知道,饮后竟然成瘾。隔三差五就飘然然的来到这里,说这茶饮后会让饮者智聪明慧,延年益寿、神幻神醉,神仙们得此满足后自然也免不了对这地方抱以热衷,施以恩惠。于是,也以厚厚的“礼物”回报了这几户人家,从此这几户人家就逐渐壮大,些许年以后,这里便凸现出了个夜郎帝国,从而这茶也便随之成为夜郎帝国珍品。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明朝初年,水西领袖奢香夫人将这“茶”与水西另一珍品“漆器”作为水西物产之代表上京向明太祖进贡,均得到明太祖的佳赞。特别是这“茶”明太祖饮后,只觉清凉神爽,豪气冠天、似入仙境,直呼:“好茶,好茶”。于是传奢香夫人岁岁将之进贡,故这“茶”因此而得名--水西贡茶。

  岁月穿梭,时至今日,这片茶园热土就是属于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毕节。这里依然原生原态、植被良好、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光照、雨量、云雾天无霜天也是那样的自然和谐,云雾穿越翻滚,胜似游龙过江、小溪清澈明亮,好比仙女下凡。这不正是古代绝句“云中雾山出茗茶”之映照吗?

  二.奢香夫人与清水塘“灵茶”的由来

  奢香夫人,出生于永宁府(今四川叙永县)且蔺州(今四川古蔺县)安抚使彝族恒部扯勒君长奢氏家中,长得高大漂亮,身段窈窕,很出众。从小受到优秀的塾师教育,以奢氏女杰奢节(亦西不薛士官妻,1301年起兵反元,1303年兵败被害。)为榜样培养。奢香从小喜欢弯弓射马演练沙场,活像一个野小子,常跟随其父阅边查哨,了解民间疾苦,富有怜悯心。民间都尊称她为奢嬢嬢。当时有一首民谣描述奢孃孃(民国时期永宁的茶馆里都还有人唱):“奢香嬢,管诸罗,蔺州生长的儿马婆(蛮方民间对出众女娃的称呼);儿马婆,心软民,泪水淌进鱼塘河;鱼塘河,与鱼欢,艳冠群芳事多磨;事多磨,嫁遇雨,夫亡守寡烦事多;烦事多,摄政忙,偏偏受辱马阎罗(明贵州都督马煜);马阎罗,被下狱,龙场九驿通边坡;通边坡,心力瘁,妙龄女杰赴阴河。”

  清池镇当时隶属永宁地,元代在这里建有清水塘哨,派遣土目阿开带兵镇守。奢香曾多次顺鱼塘河到清水塘查访民情。鱼塘河上游有一“活鱼塘”,水清澈透明,塘中各色鱼儿活蹦乱跳,自由嬉戏。夏天清晨太阳出山或傍晚太阳落山时,河南北两岸的高山映入塘中,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此时,鱼儿们更是欢舞异常。奢香最喜欢此处美景,每年夏秋季节都要来此游泳与鱼儿们共享欢乐。据传说,奢香要出嫁的那年,她穿着红绣鞋,头顶黄桷树枝叶编成的绿叶伞,身背一个小水壶,来到活鱼塘游泳。游累时,她站立塘边浅水处梳理秀发。鱼儿们有序地在她身边环游,像一圈圈的花环;蜻蜓也赶来凑热闹,在奢香头顶上翩翩起舞,停在她头上组成一个银环,就像今天她的塑像头顶上的首饰一样。当时,鱼塘河“活鱼塘”上游500米处的岜灰洞住有两位身强力壮的土酋,他们每次受命监护奢香游泳时的安全。当年,岜灰洞土酋有一个三岁小儿,能在急流中闭气穿梭,活像一头人鱼。当时陪在奢香身边戏水,倍添情趣。奢香非常喜爱他,想收做义子,为他取名“流涉才”,并把他头上的发分扎成两个揪揪,称为“马马颠”(蜻蜓的俗称)。至今,这里的小孩们头上都还有扎“马马颠”的习俗。那次,奢香离去时,留下头上的绿叶伞和腰间的水壶,送给流涉才作纪念。其父将水壶埋藏在鱼塘河岸边,并把绿叶伞插在其上土层中。瞬间,黄桷树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下水壶变成一眼清泉长流不息,成为今天古盐道上的一处风景。

  当年奢香出嫁时,“流涉才”就陪在身边。当送亲队伍到达大河口时,突发狂风暴雨。“流涉才”爬上轿顶手舞足蹈,瞬间风停雨住。据传说,奢香出嫁这一遭遇预兆她今后夫亡守寡、裸衣笞背等灾难;又预兆她遇到明太祖,开龙场九驿,减免租税等喜事。对此,有一童谣流传:“马马颠,飞上天,穿红鞋。水西姐,请媒来。黄桷树,请吹手,三岁娃儿打跟斗,来拢奢嬢大门口,今天起媒明天走。走到河边大沙坝,风又大,雨又大,打湿奢嬢盖头帕。流涉才,爬上台,雨住乌云开。”因流涉才出生在鱼塘河边,河北岸的大高山似观音大士坐台,河南岸的一线悬崖上一字排开十八座圆山包,就像罗汉。鱼塘河及两岸景观构成了十八罗汉拜观音的道场,在这里出生的流涉才被视为一个奇童。后来,清水塘地方上为防洪水灾害,每年春末都要做会(俗称“打青轿”)抬着轿子游行,轿顶上绑站着一个幼童,是贫苦人家缺吃少穿雇用出来的。游行长达一个多小时,结束后,幼童吓得半死。这一流传下来的野蛮风俗直到解放前夕才废掉。

  清水塘地界上的阳波、中普、铸钟等地生产茶叶,有甜茶、苦茶(苦丁茶)、涩茶(即今绿茶)等品种,尤以涩茶为大众所喜爱。元代时期起就大量生产“蒸茶”(用大木桶蒸后再揉捏晒干,手艺粗糙),销往蒙古、西藏等地,供不应求。也曾因为运送不方便,研制过茶膏(采摘老茶叶熬制而成)方便运送。元末明初,有永宁茶师前来教土著人制作茶,有“针针茶”(杆杆茶)、“尖尖茶”(细叶茶)、“和合茶”(叶与杆混杂,叶多杆少且柔嫩)。当时,茶叶经过盐道过鱼塘河到永宁,有一条小道过岜灰洞往上游顺河到长沙坝、大河口。茶商们经过这里都要备一份茶叶敬献岜灰洞土酋,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买路钱。

  清水塘地界内生产的“和合茶”,炭火沙罐烧煮,汤成褐绿色,浓香可口,盛入杯中可观可赏。若有茶杆竖立汤中悠闲飘忽,兆有贵客要来。据传说,当时岜灰洞土酋就是通过煮茶赏茶,预测奢香嬢是否要来,真的很灵验。奢香闻听此讯,称赞此茶为“灵茶”。

  奢香于明洪武十五年(1375)出嫁,次年(1376)岜灰洞土酋带着小儿流涉才邀集随从背着“盐、茶、米、豆”四种宝物,从清水塘出发,经今天的阳波、铸钟、太平、果瓦、飘儿井,风尘仆仆去云龙山拜访奢香夫人。所带茶叶据传说当地生产的“和合茶”,用红棕扯条编制的棕袋盛装,可通气防潮保鲜。奢香收到特色包装的“灵茶”,甚是高兴,留住三天后,备了一份厚礼打发流涉才父子一行还家。并叮嘱他们说,在返回的捷路上种好茶树,待茶树茂盛的时候,她要以茶树为路引,再到鱼塘河游泳。但是,因事务繁忙,奢香再也没能去过鱼塘河游泳。当年,奢香受其夫霭翠派遣进京面圣,“率土酋十五人,随淑贞贡方物及马。”据传说,其中的“方物”就有红棕袋盛装的“和合茶”。明太祖朱元璋见“和合茶”包装奇特,闻之香味浓郁,便吩咐御厨按奢香教授的方法烹制。茶汤端递上来,果然色味俱佳。因国务繁忙,批阅奏章过多,太祖精神欠佳、视力模糊。饮过此茶后,顿觉神清气爽,用茶气熏眼,有明目之效,不觉龙颜大悦,随口惊叹:“蛮方竟产此奇物!”遂赐奢香“纹绮织锦及金环、绣衣诸物。”奢香一行扬眉吐气返回水西。不料,这一切被“素恶香傲”的贵州都督马煜(时人称马阎罗)所嫉恨,挖空心思寻找茬儿,“叱壮士裸香衣而笞其背”,“欲辱香激诸罗怒,俟其反,而后加之兵”,“思灭尽诸罗代以流官”。

  此信息传到鱼塘河岜灰洞土酋那里,因路途遥远,信息有误,误传为奢香已被马阎罗所害。素来敬重奢香的岜灰洞土酋兄弟、父子,闻此噩耗,如雷轰顶,旋即冲到“活鱼塘”边,跳入水中如发疯一般,捶胸顿足、以掌劈水,仰天哭吼,声震如雷,传达数里。就这样,狂吼三天三夜,七窍喷血而亡。后来,土民们只看见流涉才的尸体竖立活鱼塘中,悠闲飘忽,就像“和合茶”汤中的茶杆一样。人们传说他是为奢香夫人守浴池;又说他如此飘忽,预兆奢香夫人没死,还会回来,而土酋的尸体却不知去向。有好心人将流涉才的尸体捞出来葬在岜灰洞旁边,即后来人们所称“阴阳坟”是也。又据传说,岜灰洞土酋的尸体沿鱼塘河漂流进入长江,直到南京告御状去了,在南京陈尸江边,被人发现,尸体上全是“冤”字。这一消息传入皇上耳中,太祖闷闷不乐。次年(1384),水东摄宣慰同知刘淑贞专门为奢香“走诉京师”,太祖闻讯后才长叹:“果真冤也!”后来,人们把岜灰洞土酋死去的地方叫“雷吼塘”。雍正八年(1730),四川总督张广泗南下阅边,观赏“活鱼塘”,途经岜灰洞,被“雷吼塘”悲壮的故事所感动,即挥笔在水中突出的大石板上书写“雷吼涛声”四个大字,命匠人雕刻以纪念岜灰洞土酋的衷心义举。后来,每逢洪水暴发时期,鱼塘河浊浪滔天,水声如鬼哭狼嚎,人们传说是岜灰洞土酋冤魂不散,索命来了。

  奢香夫人被马煜“裸衣笞其背”,“折所服革带誓以必报”,“四十八部诸罗咸集香军门,戛颡,愿尽死力助香反”。“香乃谋之淑贞”,商议如何能保水西平安又可制裁马阎罗。洪武十七年(1384),刘淑贞带着奢香委托的“廪积”物--红棕袋包装“和合茶”为她“走诉京师”。太祖“命归招香”。临别时,皇上问:“爱卿,奢香何时能达?”淑贞回答:“皇上,您烹煮和合茶盛汤于杯中品用,细观茶针竖立飘忽于汤中时,奢香至也。”太祖将信将疑。

  刘淑贞离开京师,快马加鞭昼夜兼程赶回水西报喜。“香闻命,即与助率各部把事入贡,具言煜激变诸罗欲反状。”据传说,奢香到南京那天,太祖正在宫中品尝“和合茶”,见茶针竖立飘忽于杯中,忽然想起刘淑贞的话来。这时,宫外传呼:“贵州宣抚使夫人奢香求见。”太祖大惊,再度惊叹:“蛮方竟产此奇物!”直到今天,清池一带仍流传着茶杆直立茶汤中,兆有贵人来访的说法。

  后来,奢香受命开通龙场九驿。每逢“岁贡马及廪积”时,都有红棕袋装“和合茶”(灵茶)。龙颜大悦,善待水西。洪武二十一年(1388)二月庚申,户部奏:“贵州宣慰使霭翠、金筑安抚使密定所属租税,多逋负,蛮人顽险,不服输送,请遣使督之。”上曰:“蛮夷僻远,知畏朝廷,纳赋税,是能遵声教矣。其多逋负,非敢为邪,必其岁收有水旱之灾,故不能及时输纳耳。所逋租税,悉行蠲免,更定其常数,务从宽减。”二十五年(1392),都督何福讨毕节罗罗诸蛮,克之。寻遣人奏:“故宣慰使霭翠妻奢香桀骜不服,请并讨之。”上以非稔恶,不许。二十六年(1393),西平侯沐春奏:“水西故土官霭翠纳税粮八万石,连年递减至二万石,尚不能供。”上曰:“蛮夷之人,其性无常,不可以中国之法治之,但羁縻之足也。其贡赋之逋负者悉免征。”由此可见奢香夫人贡“灵茶”之效应。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奢香因经营水西事务和操心龙场九驿之事,劳累过度,倍感疲倦。一天,她忽然想起义子“流涉才”来,思忖为何多年未来看他。于是,遣其子的带随从沿当年“流涉才”父子到云龙山的路线走访清水塘,沿路栽种御赐白果树。的一行来到清水塘走到鱼塘河,在当地土民口中探听到流涉才的故事后,伫立在岸边黄桷树下面向岜灰洞泪流满面。泪珠滴进树下泉水池中,铿锵有声。所以至今,黄桷树下汩汩冒出的泉水,细品有淡盐味。的返回云龙山告之其母。奢香悲泪纵横,从此病入膏肓,不久辞世而去。

  据传说,奢香辞世的那些日子里,鱼塘河畔有人恍惚看见一贵妇人,脚踏红绣鞋,头戴“马马颠”首饰,手提红棕袋,在黄桷树下徜徉;又有人恍惚看见她在“活鱼塘”上空凌波飞舞,有一头扎“马马颠”的孩童跟随身后,最后沿岜灰洞往上游大河口方向去了。不久传来奢香苴慕(君长)仙逝的消息,人们传说原来所见是奢香苴慕来鱼塘河“收足迹”(传说人死前魂魄飘忽到他曾经走过的地方收回当年的足印),并带走为她死守“浴池”的“流涉才”儿,同时也把“灵茶”带到天国去。

  如今,古盐道上的阳波古茶树、铸钟大垭的千年茶树和果瓦道上的千年白果树,似乎在诉说六百多年前奢香与清水塘“灵茶”的动人故事。

  三.清池贡茶的传说

  清嘉庆年间,罗源清是清池回龙湾人,祖辈都以种茶为生。罗源清从小习武,22岁时,臂力过人,能使40公斤重的大刀。有一年,朝廷开始考试,罗源清有饮茶的习惯,于是,便随身带着自家种的茶叶,赴京赶考。考完后,罗源清回栈房,晚上圆月当空,罗源清手握大刀,在栈房练武。主考官夜过此地,闻其音,于是便推门入栈,赞罗好刀法。罗便请主考官应座,一边在挂包中抓一撮茶叶,冲了一杯敬给主考官。主考官侧眼看,见是粗茶,杆似竹签,对这茶很不在意,久未举杯饮茶。出于礼节,罗多次向主考官请茶,主考官才端起茶杯,勉强喝了一口,茶味清香,神志清爽,精力振奋,主考官暗暗称奇,于是向罗要了一包茶叶告辞而去。第二天,主考官去皇宫,把那包茶叶献给了皇上。皇上命太监冲茶,皇上看后便问:“爱卿,此种粗茶,为何献奉给肤?”主考官禀道:“请陛下先品尝,臣再详细说明。”皇上端起茶杯喝上一口,哟,连称好茶!接着又喝了几口,顿觉精神大振,神志清爽。皇上吩咐太监把娘娘召来品尝,那娘娘一喝连声称赞,好茶!好茶!皇上一时龙颜大喜,一口气把那杯茶喝个精光。主考官将如何发现的此茶的经过禀明。第二天,上朝时,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封清池茶为“贡茶”。并特准予清池地方“以茶代税”。从此,清池茶便成为贵州贡茶之一。 (本刊综合整理)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