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万里茶道”茶无痕
记者:在晋城,没看到多少跟茶叶、跟茶路直接相关联的东西。在当年,晋城可是中俄万里茶道的必经地。为什么会是这样?
张广善:晋城是路,自春秋战国以来,它就是穿越太行山的一条要道。道路上走过各种东西,仅仅是过路。由于在大山里,无法形成汇聚八方的集市贸易,所以,过路的东西留不下来。这个地方的人主要以面、杂粮为主食,没什么肉吃,不需要茶,至今也没多少饮茶的风气。
记者:到晋城的路在山里,晋城也在山里?
张广善:是的,晋城是太行山上的城市。你看城里一马平川,四周似乎也没有很高的山,是因为你已经到了山上。从河南北渡黄河,你们的车队就一直在上山,一直往上走,从平原,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了。
记者:万里茶道没给晋城留下什么吗?比如当年,在茶路产业分工上,晋城在扮演什么角色?
张广善:就是骡店、客栈这些东西。你看拦车村整个村,以前家家户户都是客栈。尤其是那种两层的客栈,下面住牲口,上面住人,小院后的上房,住地位身份高的人——那种抬梁式两层结构,加上明清式商铺小院,非常典型地隐现了此地当年的生活。
记者:还有专门养驴骡的专业户,山西驮帮,也是万里茶道上独此一家的行业分工。我们刚才考察过,太行山路都是些羊肠小径,有些地方很险,走不了马车,只能走单匹驴骡。它们常年走在这条山路上,被当地驮帮调教得极熟,成了一支地方专营商队。
张广善:是的,这是太行山的道路性质决定的。跟这点类似,留宿他们的客店,也必须有地方适应性相对接,又形成一次分工。
记者:万里茶道对晋城人的个性有没有影响?
张广善:茶路,也包括其他商路,影响是很明显的。晋城人不排外,非常包容。但这是属于大山里的交通,商品贸易并不发达,所以晋城的民风又很古朴。以建筑为例:清代房子是明代的风格,明代房子是宋元的风格,人们的思想是很传统的。
记者:在晋城的这两天,我了解到两个惊人的数字:这里有4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数是建筑,还有1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张广善:只是它们与万里茶道没多大关系。也许有些地方有,比如手工业、炼铁业聚集的村落,尚待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