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将士嚼香茶解渴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4-07-14 17:35:06 来源:北仑新区时刊 编辑:乐炳成 搜集整理 
     福建茶叶网7月14日讯:李诚立,号仰山,生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定海(镇海)县灵岩乡李家人。父亲李宝山,任杭州招军上事之职。李诚立十岁时离家,随父从军。在其父熏陶下,从小就怀有一颗报国为民的赤子之心,他一边向父亲请教作战布阵之法,一边加紧习武,因此,他十六岁时就文武双全,成为军营之中一位佼佼者。

  李宝山虽在军中任职,但常与平民百姓为友,人缘甚好。梅家坞茶农世家丁澄根,每年春季送去上等茶叶给李宝山品尝。李丁两人闲暇时就以茶当酒,促膝谈心,成为莫逆之交。

  丁澄根见好友之子李诚立风度翩翩,文武双全,便萌发将女儿丁香许配给他之念想。李宝山得知后,欣然允诺。

  李诚立二十岁那年,父亲李宝山解甲归田,并为李诚立、丁香完婚。丁香是个心灵手巧闲不住的姑娘,婚后没几天就在李家后山垦地种茶。

  两个月后,李诚立受令任备倭定海(镇海)指挥之职,小夫妻挥泪辞别。随即李诚立赴定海就职,与抗倭名将戚继光不期而遇,两人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结为知交。

  不久因广东潮州、海丰一带倭患告急,李诚立受命赴广东,只得与戚将军依依惜别。岂料,他一到广东,见上司专横跋扈,有的士兵与海盗勾结,他几次上呈要求整顿军纪,都遭拒纳。无奈之下,李诚立毅然带领亲兵三百,重返戚继光兵营(台州松门),辅佐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不但钦佩李诚立的为人,而且更赏识他的胆识和军事才能,凡军中大事每每都与他商议。李诚立向戚继光提出:必须训练一支精干部队。于是两人同往义乌、东阳募兵,选农民、矿工三四千之众。李诚立在训练这支新兵时,严格制定军纪,赏罚分明。他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老百姓都说这支军队战斗力强,军纪好,这就是人们称赞的“戚家军”。

  这年初夏,李诚立受万历皇帝之命赴定海(镇海)巡查海防军事,顺路与妻相聚数日。岂料,他因沿途劳累困顿,突患急病,腹泻不止,四十二岁的李诚立竟壮志未酬猝然去世,被安葬在李家屋后的茶园之中。

  正在台州松门守防的戚继光闻此噩耗,即快马赶往宁波东乡李家吊唁爱将李诚立。他来到李成立墓前悼念,并写下了《夜宿阿育王寺》一诗:“十里青青竹作围,连天山色欲起飞。只因国愤冲霜鬓,便于支支老翠微。”

  次日清晨,丁香送来一大包茶叶给戚继光将军,含泪说道:“大将军此去杀敌定是坚难无边,将士们战场饥渴乃常事,此时只需口嚼干茶,再饮溪水,便能提神解渴,气爽神定。”丁香说着跪倒在戚将军面前泣不成声。少顷,她擦干眼泪,坚定地说:“吾夫不幸英逝,平倭壮志未酬。长眠茶园之中,妾身育茶伴夫。恐难抗倭杀敌,甘愿年年献茶。将士干嚼解渴,告慰在天之灵。”

  从此,抗倭将士有嚼干茶的习惯。如今茶叶嚼着吃的人虽不多了,然而,北仑民间仍有做忌日羹饭时,用茶盅放干茶供奉亡灵的习俗。还流传着“香茶嘴巴嚼,莫忘李诚立”的俚语。

  注:李诚立墓志铭今存放在镇海区海防遗址博物馆。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