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工夫”与邵武茶业调查
张天福在《我的回忆》提及在邵武的协大开展了茶叶科研。
福建茶叶网7月8日讯:在茶人的记忆中,在茶史的典籍中,曾记否“邵武工夫”?历史的沉沙已掩埋了这一曾经闻名遐迩的福建红茶一大品系“邵武工夫”。——福建红茶里,被记录的是正山小种和闽红 “三大工夫”(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
何谓“邵武工夫”? “邵武工夫”制作工艺如何?目前还未考证,或许无从考证,但我们不能忘记 “邵武工夫”承载了福建茶史一段难忘历程,承载了邵武在闽北茶业发展史上,在福建茶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由抗战爆发这一特殊历史背景造就的。
曾是福建茶叶科研、教学中心的组成部分
据《邵武文史资料选辑》记载,1937年抗战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往云南昆明成立“西南联大”。福建协和大学内迁邵武(1938—1945),校长为林景润,翁绍耳当时是协和大学农学院秘书兼农业经济系助教,厦门大学则迁往长汀。
协和大学由福州迁邵武后,协同地方政府开办“农业训练班”,短期培训各乡农技人员。因农训班尚不能满足地方对中等农技人员的需求,两年后将协大附中改为协大附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校址在现邵武四中,这是闽北当时唯一一所培养茶叶技术人才的中等专业职业学校,比同类福安农业职业学校(1935年创办)迟5年。学校聘请了茶叶专家张天福任校长,开设了两个教学班。学生100余人,教师多由协大教师兼任。抗战胜利后,协和大学迁回福州,高农也即停办。
据悉,协大对茶叶开展研究,并特设了茶叶研究室和实验场。英国科学家、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在《战时中国之科学》中记载:“这个大学有一个特设的茶叶研究室,它邻近产茶著名的武夷山。我们带走了好几罐该校自制负有盛誉的茶叶。农业科学别的部门,还有几块大的园地和一个实验农场。”
张天福先生在《我的回忆》一文中也有协和大学开展茶叶科研的记载:“1940年,我在崇安主持福建示范厂的任务(下设福安、福鼎分厂,政和、星村、武夷直属制茶所)……还进行了闽茶分级、武夷岩茶含氟量(与协和大学化学系合作研究)简便揉茶机的设计等试验研究。”
于茶业来说,协大除教育培养科技人才和科研外,农经系还开展调查闽西北各县资源工作。“特派助教翁绍耳前往建瓯、南平、沙县、永安、连城、顺昌等县实地调查,搜集资料以为经建之参考……”《邵武茶业调查》就是翁绍耳赴邵武、建阳、崇安三县茶业调查报告之部分。
邵武曾是闽北茶叶重点茶区,且是武夷山脉区域生产、加工、贸易中心
《邵武茶业调查》在第一章“邵武茶叶概况”说到:“邵武位于闽之西北,全县面积2985公里,人口94000人,特产以稻、茶、笋、香菇、纸、木材为大宗。邑治峰峦环抱,雨泽充沛,尤以春季为甚,连绵不断者常达一月余,故宜种茶。所产“邵武工夫”闻名遐迩,1926—1927年之间,仅禾坪附近所产之茶可制工夫(红茶)6000箱,约计30余万斤,全县茶行30余家,年由广州、福州两帮茶商采购,经福州之洋行,销售于英、俄等国。”
这一论述告诉了我们“邵武工夫”当时盛况:
1、产量较大。“仅禾坪附近所产之茶可制工夫(红茶)6000余箱,约计30余万斤”。乃是闽北重要茶区。在第二部分“产地与产量”中,细列了生产清单……清单中,当时邵武茶叶总量18500斤,分布四区29个产地,可见当时之生产态势。而当时崇安呢?《武夷正山小种红茶》记述“……而抗战爆发后的1941年更降为区区的10担(折1000斤)。”
2、贸易繁华。“全县茶行30余家,年由广州、福州两帮茶商采购”。此外,在第六部分“茶业贸易”中,不仅详述了贸易买卖手续、茶叶包装,还详细介绍了其销售系统和销售运输途径。
3、名声远扬。“由广州、福州两帮茶商采购,经福州之洋行,销售于英、俄等国”。 在第六部分“茶业贸易”中,则进一步详述了名声远扬的途径。当论及茶叶加工贸易情况,《邵武茶业调查》在有关章节阐述:
“1933年,有熊瑞珍者,自崇安来到邵武,乃在本县开始制造“小种”红茶,所用毛茶均向崇安桐木关、建阳黄坑采购,此为邵武制造“小种”红茶之滥觞。后因“小种”获利颇厚,故各茶商均步后尘,兼制“小种”与“工夫”。 ”
“邵武城区所制小种与工夫,毛茶多由桐木关及黄坑两地而来。”
上述表明,邵武制造“小种”红茶工艺来自崇安,但邵武已然成为邵武、建阳、崇安三县的加工、贸易中心。建阳、崇安毛茶多由邵武茶商、茶行采购、销售。
曾是闽北茶叶通往欧洲的贸易走廊
邵武成为邵武、建阳、崇安三县的加工、贸易中心,原因之一是邵武有一个通向福州港的对外贸易通道。
这一贸易通道在《邵武茶业调查》第五章节“运输途径” 详述有水陆两条通道:
“水道,有大溪即富地溪,一名紫云溪,在城北,源妯光泽西北九十里之杉关,入境东下,中经拿口,又东南至水口寨,均为水陆要冲,直达顺昌、洋口、南平而至福州。沿溪可通舟楫,米茶均由水道运输。”
“陆道,已通车者有光延公路,由光泽经邵武、建阳而至南平。邵武至泰宁公路尚未完工。禾坪一带所产之毛茶,须挑至县城,向桐木关黄坑所收购之毛茶亦用肩挑。”当时,闽北外销茶集中建瓯,邵武之箱茶须改水道由汽车运至建瓯。
邵武至福州的对外贸易通道,是武夷茶(崇安、建阳、邵武)对外贸易通道,它取代了19世纪以来的对外贸易通道:崇安—江西铅山—河口—鄱阳湖—九江—上海,或崇安—江西铅山—河口—玉山—常山—杭州—上海。这从邹新球主编的《武夷正山小种茶》阐述武夷红茶出口路线历史变迁中也可得到佐证:
“在1853年春,外国人借口上海小刀会起义,武夷红茶到上海的路被阻之机……收购茶叶经闽江下福州……遂使福州港成为驰名世界之茶叶贸易港。
自1853年福州直接出口茶叶后,武夷茶终于找到一个合理便捷出口地,全部通过福州出口,不用再绕道其他港口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