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日常用语中的茶叶“元素”

发布时间:2014-04-11 13:13:51 来源:潮州日报 编辑:丘陶亮 
     福建茶叶网4月11日讯:不知你注意到没有,潮州日常用语中,吸收了不少的茶叶语言,这一点,本人在闲翻茶书中,时常有一些这类的语言跳出来,一想,还颇有意思,苟记一二。

  你看,一谈,“意思”两个字就冒出来了。好吧,就要从它谈起:茶作为药用,传说自神农氏开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改之”,就讲茶的药用。有人说,此故事出自《神农本草经》,后人考证此事盛于秦汉间,那么,抛开神农尝草和武王伐纣、巴蜀献茶作行军药饮的记载不谈而退一步说,我们完全可以肯定,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茶已是一种应用甚广的药物了,故秦汉间的人才有如此总结。人们不会忘记那位曾经当垆卖酒的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凡将篇》中把茶作为药物,也当然不会忘记西汉末也是川人的王褒在《僮约》中“武都买茶”和“烹茶尽具”的交代,认为至少在汉代,茶已作为一种饮料在市场上流通了。但尽管它已作为一种饮料并越来越风行于世,其作为一种药还被历代医家广泛应用着。华佗是东汉末三国时代人,并且与那个“先是奸雄后是英雄”的曹操同乡,他在《食论》中就这样说:“苦荼(茶)久食,益意思,”“意思”的原意应是意念、思维、思想。华佗的原意是经常饮茶,能开启思路,活跃情绪、思想,对头脑有利。在潮州的日常用语中,“意思”大体有二种用法:一是继续作名词用,有想法、含义、意味等说法,如:你的意思是……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一种是作动词用,如:这事你要去找他“意思意思”,意即请客送礼一类。此外,还有“真无意思”、“不好意思”等用法。这个“益意思”真是越想越有意思了。

  作为计量单位的“角”,在潮语中,除了人民币“一角钱二角钱”读成角,很多地方被读成“甲”音,如“角力”读成“甲力”、“一角碗”读成“一甲碗”(10个)。其实,“角”,原是一种青铜酒器,其它一项析义为古代的量器,《管子·七法》中有“斗,斛也;角,量也”。后用为酒的计量单位,也作为对一定量的酒提(不是漏斗)的称呼。《水浒传》中,有招呼酒家“打几角酒来”即指此。还有“一角文书”之说,那就等同于“封”了。“角”是多少,只知比升小,并不知其具体定量。

  那么“甲”又有何说法呢?查遍此字涵义,没有一甲等于多少的定量。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甲科四十人,甲是分类不是量词。宋将进士分为三甲,后又分五等。明清时代,通称进士为甲科。特别是明代,殿试名次也分三甲,但一甲只有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却有若干人,分别赐以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就像现代的学位),但“甲”无论如何不是一个量词。

  “以一当十”的“角”,倒能从茶语中找到根由。唐时已把一定数量的茶称“X角茶”。至叶梦得的《石林燕语》卷八中谈到“密云龙”(茶名),以二十饼为一斤装成两袋,谓之“双角团茶”。很明显,这个角不是指袋,而同样指数量,“二角”就是十饼了。故而,潮语中代表“十”的“甲”,应是原先“角”的转音,这里它又变成一个数词。

  另一个是“肥乳”。宋子安在《试茶录》中引丁谓的话说:凤凰山(闽地山名)“先阴处,岁发常早,茶极肥乳,非民间所比。”此丁谓即“前丁后蔡相笼加”,搜求民间好茶、创制龙团凤饼进奉朝廷而引起苏轼不满的“前丁”。此“乳”字潮语从“努衣”6声读成第3声,音“昵”。山的先阴处,叶早发,占尽茶树前已积累的养分,叶片肥大厚实,叶面泛出绿中透白之色,加上茸毛,以“肥乳”称之,十分传神贴切。潮语便用来形容小孩或某种作物,胖白可爱。

  最有趣的用语应数“研夫”了。

  原来宋代“官焙”,仍以茶饼为正宗,加之宋人尚斗茶,对茶饼的制作就更考究了。当时的茶饼制作,一般分采、择、蒸、榨、研、造、过黄七道工序。榨后要研,约相当于唐代的捣和研。“研茶之具,以柯为杵,以瓦为盆,分团勺水,亦皆有数。”(赵汝砺语)很显然是以柯木作杵,在陶盆中研了。直要研到“荡之欲其匀,操之欲其腻”才合乎要求,可见要有一定的技术和劳作。研茶的人宋代就称“研夫”。潮语中,不用于指人,而是将此名词作动词使用,指将其物研磨成细末的过程为“研夫”,去掉了对体力劳动者带贬义的称呼,就像外地称煮食的人为厨夫、伙夫一样,潮州人称草木灰为“灰夫”,真个文雅得多。

  潮人尚茶,故对茶叶语言有深刻的领会和吸收,“活学活用”到日常生活的其它方面。加之,潮州音是公认的保持很多古音韵的语种,故不少日常用语,细加考究,不乏或古朴或典雅之辞,实在不可小觑。这一点,在潮州人日常用语对茶叶语言的吸收上,也同样可找到印征。愿有志于此的人们,细加注意搜罗。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