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南北两宋禅宗高僧的“吃茶去”情结

发布时间:2013-11-13 11:54:55 来源: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编辑:舒曼 
     福建茶叶网11月13日讯:为了挖掘南北两宋茶文化,还原宋代茶文化的历史原貌,11月6日,2013宋茶文化研讨会在杭州召开。著名茶文化活动家、《吃茶去》杂志社主编舒曼在研讨会上做题为《试论南北两宋禅宗高僧“吃茶去”情结》演讲。原稿共二万字,引述资料162条,为研究宋代禅茶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以下是实录(节选)--

    南北两宋时期,“五家七宗”高僧普颂赵州”吃茶去”,作为禅宗启悟人心、明心见性的不二法门,使中国禅茶文化得到大发展。“吃茶去”公案催生出北宋“三佛”高僧倡举“禅茶一味”理念,形成了南宋“径山茶宴”成熟的思想基础。天下丛林全面普唱吃茶化——表现在上堂法语的吃茶化、僧侣互访的吃茶化、禅修活动的吃茶化、高僧机锋对答的吃茶化的强势。

    南北两宋时期,正是中国禅宗兴盛至极,也正因如此,禅宗推动了中国禅茶文化进入了一个高峰期,高僧大德普颂唐代赵州禅师传续下来的禅茶妙境。而大凡人们问禅、问茶时,耳边尽情享受着高僧们“吃茶去”的呼声。

    这则公案发生在大约1200多年前的唐朝。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的第四代传人,禅门巨匠从谂法师(谥号“真际禅师”,人称“赵州古佛”)在河北赵州观音院(今赵县柏林禅寺),演示生活中的安心法门,举扬释迦如来传续下来的涅磐妙尽。从谂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参禅者们说:“吃茶去!”这三声颇有回味的“吃茶去”作为佛门直指人心的开示,赢得了历代高僧,尤其是南北两宋高僧的赞叹和唱诵。

    从古到今,各家对“吃茶去”赞美之情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却毫无例外地都看到赵州“吃茶去”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这一重要特征,对之赋予了极大关注,留下了一系列十分深刻的见解,成为人们千年讨论不休的话题,以至于中国禅宗寺院都“以‘赵州茶’作为寺院招待的茶水。”

   “吃茶去!”被世人看成是“赵州禅关”,并成为中国禅茶文化一大著名典故。一方面,因茶能清心,在“人我同心,心我同体”的气氛之中,易于进入禅的真实境界,明心见性,深受禅宗界的好评;另一方面,由于两宋僧侣对赵州“吃茶去”广为传播,逢人便说赵州茶,故对中国禅茶文化思想和价值趣向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论文共分四个方面阐述南北两宋高僧对“吃茶去”唱诵,指出在划时代时期中国禅茶文化的发展。赵州“吃茶去”之所以成为中国禅林重要公案和法语,是与两宋天下高僧们追崇赵州禅风有关,并一直影响到明清和当代。

    论文首先从两宋禅宗“五家七宗”共唱“吃茶去”开始,从希运(?-857)学法三十三年的义玄禅师(?-867)在河北正定建临济院,广扬希运禅师所倡禅宗新法,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临济宗传至首山省念禅师至石霜楚圆(986年-1039年)门下,又游离出杨岐、黄龙两派。其赞赵州或参“吃茶去”公案者大致有以下高僧:

    五代末北宋初年临济宗高僧首山省念;北宋承天三交智嵩禅师;北宋高僧汾阳昭禅师;北宋临济宗石霜楚圆;北宋谷隐蕴聪慈照禅师;北宋太阳警玄禅师;北宋大道谷泉禅师;北宋法昌倚遇禅师;北宋广教归省禅师;北宋临济宗云峰文悦禅师;北宋蕲州月顶伦禅师;北宋普庵印肃禅师;北宋达观颖禅师;南宋虚堂智愚禅师;南宋郴州万寿第一代念禅师;南宋法轮达宗彦孜禅师;南宋介石智朋禅师;南宋希叟绍昙禅师;南宋敬叟居简禅师;南宋铁鞭允韶禅师;南宋石庵玿禅师;南宋正觉本逸禅师;南宋无文道灿禅师;南宋大沩咦庵鉴禅师;南宋无禅才禅师……

    论文接着列举两宋扬岐宗高僧的“吃茶去”情结。杨岐派开宗者为石霜楚圆门下方会禅师(992—1049),因住杨岐山(在今江西萍乡北)而得名。其赞赵州或参“吃茶去”公案者大致有以下高僧:北宋扬岐方会;北宋白云守端;北宋保福禅师;杨岐派发展到北宋五祖法演(1024-1104)时期,因此而大盛。法演其对赵州“吃茶去”极为推崇,时常以“归堂吃茶去”、“巡寮吃茶”、“不如归堂吃茶好”告诫学人。如:北宋开福道宁禅师;北宋瞎堂慧远禅师;北宋虎丘绍隆禅师;北宋天童应庵昙华禅师;北宋文殊心道禅师;北宋末南宋初的常德府梁山廓庵师远禅师;南宋松源崇岳禅师;南宋高僧兰溪道隆;南宋破庵祖先禅师;南宋无学祖元禅师;南宋雪岩祖钦禅师;南宋太阳明安禅师;南宋石田法薰禅师;南宋淮海原肇禅师;南宋应庵昙华禅师;南宋曹源道生禅师;南宋金陵蒋山一翁庆如禅师;南宋东山全庵齐己禅师;南宋断桥妙伦禅师;南宋方山文宝禅师;南宋环溪惟一禅师;南宋同安常察禅师;南宋德山佛性泰禅师;南宋石鼓希夷禅师;南宋兀庵普宁禅师;南宋天童西岩了慧禅师;南宋平江府宝华智显禅师;南宋潭州楚安慧方禅师;南宋保宁仁勇禅师;南宋云盖智本禅师……

    论文再从两宋黄龙宗高僧的唱诵“吃茶去”——黄龙派开宗者为石霜楚圆门下慧南禅师(1002-1069),因其住黄龙山(在今江西南昌)而得名。慧南初学云门宗,后从临济宗。

    黄龙禅机接人有三关,佛教界称之为“黄龙三关”。其中第一关便是一首自颂偈语的“赵州关”:“生缘有语人皆识。水母何曾离得虾。但见日头东畔上。谁能更吃赵州茶”。黄龙慧南多半是以“三关”考验学人是否参悟,是否触机即悟。

    黄龙一派赞赵州或参“吃茶去”公案者大致有以下高僧:北宋真净克文;北宋元祐禅师;北宋法云佛照杲禅师;北宋筠州洞山梵言禅师;北宋慧洪觉范禅师;北宋长灵守卓禅师;北宋育王无示介谌禅师;北宋晦堂祖心禅师;北宋死心悟新禅师;北宋潭州云盖守智禅师;北宋灵源觉天惟清;南宋月林师观禅师;南宋无门慧开禅师;南宋华藏退庵先和尚;南宋罗汉南禅师;南宋疏山了常禅师;南宋牧庵法忠禅师;南宋雪峰东山慧空……

    那么,两宋曹洞宗高僧又有几何?论文列举北宋投子义青;北宋心印智珣禅师;南宋芙蓉道楷禅师;南宋天童宏智正觉禅师;南宋天童如净禅师;南宋玉溪通玄庵圆通大禅师;南宋净慈慧晖禅师;南宋义庵禅师问禅;南宋云外云岫禅师……

    论文还叙述两宋云门宗高僧的“吃茶去”情结。如:北宋雪窦重显禅师;北宋睦州禅师;北宋圆通居讷禅师;北宋佛印了元禅师;北宋天圣皓泰禅师;北宋双泉师宽明教禅师;北宋月华山月禅师;北宋慧林慈受怀深禅师;北宋法昌倚遇禅师;北宋潭州大沩山承禅师;北宋舒州三祖慈云修惠禅师;北宋庐山开先心印智珣禅师;北宋净慈宝印楚明禅师;北宋岳州平江应圆禅师;北宋云门荐福承古禅师;北宋有规禅师;北宋太原孚法师;北宋同安院常察禅师;北宋琅玡觉禅师;北宋本觉守一禅师……

    与此同时,论文阐述两宋沩仰、法眼宗高僧的“吃茶去”情结。法眼宗高僧参赵州“吃茶去”公案者莫过于清凉文益禅师门下的百丈道恒禅师(?-991)。他成功地助推赵州“吃茶去”作为宋代丛林颂唱不可撼动的地位。对赵州“吃茶去”在宋代的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丈道恒禅师上堂法语原文如下:“上堂,众才集,便曰:‘吃茶去。’或时众集,便曰:‘珍重。’或时众集,便曰:‘歇。’后有颂曰:‘百丈有三诀:吃茶、珍重、歇。直下便承当,敢保君未彻。’师终于本山。”这“吃茶、珍重、歇”五个字,被后人视为“百丈家风”。成为禅门最为流行的法语。法眼宗和为仰宗一样,进入北宋初年,就渐绝其迹。所以留下的唱诵“吃茶去”这一法语的并不多见。只有在北宋百丈道恒禅师门下栖贤澄湜禅师以及法眼宗云居道齐门下灵隐文胜慈济禅师(?-1026)。

    论文第二部分论述北宋“三佛”共同举扬赵州“吃茶去”禅风。临济宗扬岐派五祖法演门下最著名的弟子有佛果克勤(即圆悟克勤)、佛鉴慧懃、佛眼清远(舒州龙门佛眼和尚)等三人,时称“三佛”。他们深受赵州禅法和“吃茶去”公案的影响,对赵州禅可谓顶礼膜拜,他们同时活跃于北宋末年,皆为一方化主,举扬临济宗下杨歧宗风接引学人,各有对赵州吃茶去禅机的论断和体会。尤以圆悟克勤禅师事事以赵州机锋为参究,处处以赵州茶话为受用。在其《碧岩录》一书中,涉“赵州”与“赵州茶”字样竟然达168处,在其《圆悟心要》和《圆悟录(枯崖漫录)》中,所涉“赵州”与“赵州茶”字样,各有几十处。可见赵州公案对其影响有多么深刻。所有人所得结论,圆悟克勤“禅茶一味”之说,源出赵州“吃茶去”公案。

    太平佛鉴慧懃(1059-1117)为五祖法演门下高徒。鉴于本文篇幅所限,故略。龙门佛眼清远(1067-1120)为五祖法演门下另一高徒。佛眼清远注重实参实悟。因赵州“吃茶去”公案正是生活中“履践修行”的典范,故佛眼常举“山僧寻常只道。吃茶去。今日也道吃茶去。会尽诸方五味禅。何似山僧吃茶去。”吃茶去。”等等。

    圆悟克勤、佛监慧勤、佛眼清远有“演门二勤一远”之称。杨歧宗的兴盛正是在五祖法演及其法嗣“三佛”禅师之时。他们大力举扬赵州“吃茶去”禅风,影响到在“三佛”周围还有一个习禅弘禅之士大夫群体。这一群体的禅行使“吃茶去”禅机由山林扩展到庙堂及市民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圆悟克勤禅法是以赵州式“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为主,他以赵州茶为载体,把赵州茶意和赵州禅风这种有别有同、有相无相、不即不离禅趣作为甘露润心的法门,认为人间事物一切现象其根底深处是一体的,人有分别心是谓迷失自己,继而表现出“茶和禅原是一味”的这一命题。

    值得一提的“演门二勤一远”三佛法嗣无数,传人甚多。以圆悟克勤的法嗣为例,其法嗣就有七十五人,其法流以径山大慧宗杲、虎丘绍隆二派为最大。径山一派更分为灵隐、北涧二派,虎丘一派也分为松源禅师、破庵禅师二派。而宗杲禅师的法嗣有九十四人,绍隆禅师的法嗣只有一人。

    然不管“三佛”法嗣传承如何,唯独这“吃茶去”之风在他们门下传唱,延续不断,相传不绝。

    论文第三部分论述南宋径山寺高僧齐唱赵州“吃茶去”颂歌。

    千年古刹径山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从法钦禅师(国一大觉)开始作为第一代住持,一直到广灯惟湛禅师第七代住持结束之后,在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再任杭州知州时,径山寺开始了十方住持制,即公请诸方高僧大德来径山寺住持。十方住持的第一代住持为祖印常悟禅师。径山寺原属法钦禅师“牛头派”一脉,直到建炎四年(1130)才大兴“临济宗”,主要为临济扬岐派,之后道誉日隆,香火鼎盛,为江南五大禅院(径山、灵隐、净慈、天童、阿育王)之首。

    宋代杭州径山寺茶宴盛行,被当时前来径山寺礼佛的日本僧人圆尔辨园禅师、南浦绍明禅师传入日本,并逐渐演变为日本茶道。如果说,径山寺因此而被人誉为“日本茶道之源”,那么“日本茶道之源”这一说法源头则缘起赵州“吃茶去”禅理。这一点已在日本茶道开山鼻祖村田珠光与其恩师一休纯宗的对话中,所谓茶道核心是“一味清净,法喜禅悦,赵州知此,陆羽未曾至此”已于证实(《珠光问答》,载《日本茶道古典全集》)。

    赵州“吃茶去”这一公案对禅宗的影响可以用“旷日持久”来形容了,时至南宋,径山寺十方住持高僧们,继承了先德说法,大力弘扬“吃茶去”禅法,但凡上堂开示几乎都举“吃茶去”公案度人,可以这样说,径山寺高僧对赵州及其“吃茶去”的引用与参悟在南宋到了一个高峰。当我们翻开径山寺的历史,发现在径山寺历代祖师语录与禅机问答中,径山寺祖师们早已将赵州“吃茶去”作为开示众生的不二法门。并且以此来进一步完善禅宗“明心见性”和“见性成佛”理论。

    径山寺禅师参赵州“吃茶去”或以赵州“吃茶去”开示有——

    妙湛思慧是径山寺十方住持制改革后的第三代住持,云门宗法云善本禅师法嗣。其上堂开示有偈曰:“云门胡饼赵州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华,惭愧太原孚上座。”径山寺高僧唱诵赵州“吃茶去”——

    第十二代十方住持大悟瑞裕禅师;第十三代十方住持大慧宗杲禅师;第十五代十方住持真歇清了禅师;第十八代十方住持照堂了一禅师;第二十五代十方住持密庵咸杰禅师;第二十六代十方住持别峰宝印禅师;第三十代十方住持蒙庵元聪禅师;第三十一代十方住持浙翁如琰禅师;第三十二代十方住持无准师范禅师;第三十五代十方住持痴绝道冲禅师;第三十六代十方住持石溪心月禅师;第三十七代十方住持偃溪广闻禅师;第三十九代十方住持淮海原肇禅师;第四十代十方住持虚堂智愚禅师;第四十二代十方住持虚舟普度禅师;第四十八代十方住持元叟行端禅师;第四十九代十方住持昙芳守忠禅师;

    此外,径山第三十一代十方住持浙翁如琰禅师(浙翁如琰禅师)门下尚有大川普济禅师,除了纂修宗门名著《五灯会元》二十卷行世外,其《大川普济禅师语录》亦流传甚广。内容涉及“吃茶去”公案甚多。如:“赵州柏树子。便恶发。吽。吃茶去。”或者是“僧举吃茶话。”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径山寺茶宴传入日本,其中贡献之一的是与两位日本僧人分不开:一位是圆尔辨园禅师(1202-1280年),师从径山寺第三十二代十方住持无准师范禅师;另一位是南浦绍明禅师(1235-1308),师从径山寺第四十代十方住持虚堂智愚禅师。圆尔辨园(又称圣一国师)和南浦绍明(又称圆通大应国师)在宋学习期间正是南宋时期的尾端,也正值径山寺高僧大德普颂赵州“吃茶去”禅风和普行禅门茶宴仪轨的鼎盛时期,受其当时整个丛林普行“吃茶去”禅机的环境所致,圆尔辨园和南浦绍明更是把赵州“吃茶去”作为禅宗茶道的悟道因缘,来加以“觉己”与“觉他”而普度学人。

    1241年,圆尔辨园从径山寺得法回日本之后开始广布临济法脉和赵州“吃茶去”法语。他在上堂开示中说:“孟春犹寒。归堂吃茶。”“敢问大众。有这般底。若无归堂吃茶。”另一日本高僧南浦绍明在1267年从径山寺得法回国后,一边传临济宗法脉,一边更是对赵州“吃茶去”推崇有加,他说:“只如赵州。曾到曾不到。一等教他吃茶去。意在甚处。师云。吃茶者方知。”等一系列赵州“吃茶去”用语。

    论文第四部分,作者舒曼给予研究结论:持续三百多年宋代,禅宗高僧辈出,若要讨论禅宗历史及“灯史”性格,恐怕谁也无法忽视赵州公案及“吃茶去”禅机给禅宗文化尤其是中国禅茶文化带来的重大影响。

   “吃茶去”是中国禅宗无修之修的一种修行形式,也是一种修行观念,更是“茶禅一味”特有的文化符号,深得两宋高僧赏识。而宋代高僧对于“吃茶去”的解读,理解各异,总之禅是说不出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赵州“吃茶去”意在告诉人们只有在生活中自己亲身体验的事情才是最真实的。“吃茶去”是一条在无量法门中直达禅道的便捷路径,在一种愉悦的瞬间感悟和体味人生,到达人生和谐的文化意境之中。带着这样一种情结,所以两宋时期高僧大德若论及禅茶精神根源时,无一例外都旨归赵州“吃茶去”这样一个事实。

   “吃茶去”之所以能迅速在南北两宋广布天下,原因是“吃茶去”不仅仅表现在这“三个字”的体验上,主要在“功夫在茶外”,也就是“味外之味茶外茶”的含蓄无穷的深处,这就是“吃茶去”的“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的意境——以茶作为妙传心印,指归于“明心见性”。这也恰恰契合宋代禅宗僧侣“见性成佛”的参禅目的,同时也更加推动了“吃茶去”作为禅修悟道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宋代高僧齐颂“吃茶去”的举措对于禅宗茶文化乃至中国茶文化的贡献和意义有如下几点:

    一、由于两宋高僧对“吃茶去”的颂唱,对于宋代以至日后元明清丛林的饮茶之风起到良好效果。“吃茶去”禅语虽兴于晚唐禅寺,却盛于宋代丛林,影响所及,对于全国饮茶之风的也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由于两宋高僧对“吃茶去”的赞誉,提升了禅宗茶文化乃至中华茶文化的文化内涵,使唐代日渐普及的饮茶之风到了宋代有了新的价值观,这就是不仅仅止于口腹之欲,更多了一些精神方面的追求,特别是不产茶的北方寺院效果最为明显;

    三、由于北宋高僧尤其是“三佛”对“吃茶去”禅机的追逐,出现了“禅茶一味”(或“茶佛一味”)肇始的标志,这是茶禅文化逐渐成熟和形成的标志;

    四、由于南宋尤其是径山寺高僧对“吃茶去”的推崇,出现了标志着“禅宗茶道”的“径山茶宴”正式形成,直接或间接地为后来出现的“日本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石;

    五、由于两宋高僧对“吃茶去”的情结,使赵州禅法得以天下普及,出现使禅宗风貌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变,以“吃茶去”为契机,使吃茶趋向生活化、平民化、大众化,更具随心所欲、任运自在的吃茶风格。这大概是“吃茶去”千年不衰、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赵州“吃茶去”这三个字,是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但它却催生出一朵绚烂的中国禅茶文化奇葩,而且,这朵奇葩的芳香正在不断的散发,内涵在不断地扩展、充实和延伸,引导人们走出心灵迷惘的应机妙方”。  (完)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