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六堡茶,黑色精灵侨销茶

发布时间:2013-11-07 10:56:43 来源:江南时报 编辑:琥珀 
     福建茶叶网11月7日讯:六堡茶是历史名茶,享誉国内外,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我国已故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根据南北朝时期的《桐君录》等史料考证,六堡茶的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在六堡镇秀丽的山水怀抱中孕育并最终成为著名侨销茶的六堡茶,是自然与人文共同打造的精灵。

  相传由龙母栽培

  在广西梧州六堡镇流传着一个关于六堡茶的动人传说。

  相传,龙母在苍梧帮助百姓抵抗灾害,造福黎民。龙母死后升仙,回到苍梧体察民间疾苦,便下凡到苍梧六堡镇的黑石村。这里山多地少,村民的生活十分清苦。龙母尝试了很多办法都不起作用,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突见黑石山下的泉水清澈,就忍不住尝了一口,顿然觉得此泉水清甜可口,疲劳燥热一扫而空。龙母想:“这么甘甜的泉水一定能灌溉出好的植物。”

  于是,龙母呼唤农神在这里播撒茶树种子,经过龙母悉心栽培,果然长成了叶绿芽美的茶树。龙母告诉当地的村民,只要把茶树的叶芽拿去卖给山外的人,就能够换取足够的粮食和盐巴。龙母走后,茶树很快就开花结果了,人们将茶树种子散播开来,变成了漫山遍野的茶树林,遍布六堡镇。这就是我们现在喝到的六堡茶的来源。

  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茶产多贤产六堡,味厚隔宿不变”,这是清同治版《苍梧县志》的记载,说的即是苍梧六堡茶。

  六堡茶为广西特产,有散茶和篓茶两种,属黑茶类。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就以其特殊的槟榔味而入中国名茶之列。

  在我国清朝初期,南洋马来西亚就已经发现并开始开采锡矿,中国广东、广西两地越来越多的人去那里“淘宝”。但是因当地湿热气候及水土不服,很多人肠胃不适拉肚子,他们带去的具有祛湿除燥、通便驱痢、调理肠胃功效的六堡茶起到了很大保健作用,本来就有饮用六堡茶习惯的粤桂两地人于是更加喜爱和依赖六堡茶。

  当时在广州、潮州一带迅速兴起了以六堡茶易锡的贸易,六堡茶渐渐兴盛起来。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两广涌现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号。

  带松烟和槟榔味

  六堡茶属山茶科常绿灌木,叶呈长椭圆披针形,叶色褐黑光润,间有黄花点,叶底红褐。六堡茶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其条索长整紧结,汤色红浓,香气陈厚,滋味甘醇可口。正统应带松烟和槟榔味,叶底铜褐色。

  六堡茶的制作是采用当地的大叶种茶树的鲜叶作为原料,采摘标准是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制成。杀青特点是低温杀青;揉捻则是以整形为主,细胞破碎为辅;渥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其目的是通过渥堆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减掉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臭气,并使叶色变为深黄褐青。渥堆时期,掌握到出现黏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适度,所以属于后发酵茶。

  六堡茶中之篓茶,乃是用竹篓包装的六堡紧压茶叶。将经过蒸揉的毛茶,装篓压实,然后放置阴干处,晾贮几个月,通过后发酵使茶紧结成块,即可形成有独特醇陈香味的六堡篓茶。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用六堡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六堡饼茶、六堡砖茶、六堡沱茶等。

  宜久藏,越陈越好

  经过发展,六堡茶的产地现有苍梧、贺县、横县、恭城、贵县、三江、河池、柳城等20多个县。在六堡茶区范围内,有恭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离涌村茶、蚕村茶等,在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是恭州村及黑石村的茶叶,横县岭溪所产茶叶品质和制法与六堡茶相近,亦统称为六堡茶。

  六堡茶宜久藏,越陈越好,因为久藏的茶叶有“发金花”,即生有金黄霉菌(学名为冠突曲霉菌)。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冲泡后香气醇陈且有槟榔香味,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褐色,特耐冲泡。

  六堡茶为传统出口产品,历来除内销两广之外,大部分运销港澳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我来评鉴
评分
0分
评价
200 / 200 (评价多于10个字)
在线留言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茶叶网微博

扫一扫

返回顶部